鸽子,和平、幸福,圣洁的象征,人类生态平衡的忠实伙伴。
在当今艺术宝库里,宋徽宗的名画《鹁鸽图》,栩栩如生。国际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和平鸽》,我国大文豪郭沫若与艺术大师齐白石、何香凝、陈半丁合作的群鸽展翅的名诗画——《和平颂》都象征着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已故的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也非常喜爱养鸽,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住宅,养有40余羽,多时曾达百只。其中有一只名叫“姑雪”(译音)的鸽子,整整陪伴了她16年。后来,“姑雪”老死了,宋为寄托对“姑雪”的惜念,在它身上取下几片羽毛,插在她办公桌上的笔筒里。
艺术大师梅兰芳也酷爱鸽子。从17岁起,鸽子一直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梅先生练“眼功”常用眼伴随空中飞鸽转动,持恒练之,致使眼灵艺深。
邓拓的《咏鸽》诗,更是脍炙人口:
战地传书忆旧时,羞将橄榄荆空枝。
和平比翼双飞梦,生死同心一念痴。
历尽世途忘苦乐,炼成火眼识安危。
倘来风雨漫天起,奋翅关河任所之。
古今楚鸽竞翔史
追溯古之楚地的养鸽历史,源远流长。
唐相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一年(733)为李林甫所排挤,贬为荆州长史。他利用“飞奴”(鸽名)尝与亲友通信一事,证明他是湖广地区最早的信鸽爱好者。
在明清时期,古城荆州及武昌汉阳门和汉阳南门一带,商贾之盛,甲于中国。鸽翼比飞,铃哨相邀,映衬出当时城镇市场的繁荣景象。
相传,古楚地盛行养鸽,有人放飞“点子”、“油毛”,能在百里之遥返回故里。同时还训育成百上千个优良花色品种的观赏鸽,如“三环(金环,银环、紫环)、“三紫”(紫乌、紫伞、紫照)、”三子”(点子、玉子、皂子)、“两头鸟”、“两头红”、“五红白”、“五红皂”、“银盆”、“凤尾”等。品种繁多,争奇斗妍。是全国最早养鸽放飞的古老城市之一。
清末及民国初年,湖北武汉外引了大体型、大鼻瘤、大眼盘以“三大”而著称的观赏鸽,风行一时,养鸽家数渐多起来。
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受上海和西欧“赛鸽热”的影响,有人开始从外地和武汉英、德、日、法等租界,谋求和收罗信鸽品种。特别是中国著名的养鸽家李梅龄先生,一举斗败“两侨协会”(外国人在中国上海组织的),连连荣获天津—上海,厦门—上海的冠军后,武汉养鸽界和上海养鸽界同时为之欢呼雀跃,爱鸽热潮推动了爱国热情,养鸽人数与日俱增。
日军侵入武汉期间,许多养鸽爱好者,将鸽转移乡下喂养,尽力保留品种,并有人用高价收买日本鸽营的看守,有的“小鸽迷”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到军鸽营驻地(武昌黄家菜园)和舵落口兵站、新沟兵站训鸽队,去“摸”幼鸽及鸽蛋。
日本投降后,武汉信鸽的品种已初具规模,日本鸽誉满江城。除黄家菜园、舵落口兵站和新沟兵站训鸽队遗留的军鸽外,还有汉口善济米厂、金龙面粉厂和永丰碗店的一批日种鸽,以后在汉发展为3支品系:“永丰系”、“公兴系”、“小木匠系”。其次有人从租界物色到意大利的“贺姆种”、英国的“皇家种”和法国的“大红鸽”。还有从上海迁居武汉的养鸽家董孝伦和李大信,他们在40年代将“勃力考克斯”、“翻勃雷”等品种鸽代引武汉。后来“李种”、“黄种”相继引入汉界鸽坛。这些品种,在武汉曾显赫一时,直至今天仍广为饲养,构成武汉本土的早期信鸽品种。
新中国成立后,养鸽发展更是蒸蒸日上。从1950年至1958年,武汉先后成立了3个信鸽协会组织,最早的是武汉鸽协,随后是“东南”、“和平”两鸽协会。鸽协成立后,先确定竞飞目标——上海。
水路线竞翔活动开展较早。从1950年至1958年,分别由3个鸽协举行信鸽竞赛活动,沿途训放站是阳逻、鄂城,黄石、武穴、九江、安庆、芜湖、南京,终点站是上海。
由武汉鸽协副会长彭德华同志饲养的武汉52—03号“灰壳”,以1小时30分的时间夺得1952年黄石冠军,一时轰动了武汉三镇。次年他的另一羽“灰壳”201号也获得了黄石冠军。在当时,这一成绩促进了武汉养鸽事业的发展。
水路线经过一系列的训放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先后又举办过多次九江赛、两次安庆赛。
九江鸽赛冠军是一羽雨点雄鸽(武汉53—555号),平均分速1280米,完成全程189公里(空距),于1954年放飞。这只鸽子是贺淦荪教授培育的良种。
1954年和1956年在安庆分别进行了两次鸽赛。1954年秋季赛在安庆放飞时,当时有关方面对信鸽活动不了解,将信鸽扣留一个多月,后通过多方交涉,才将放飞的鸽子全部返运回汉,第一次鸽赛因此而未能如愿放成。
第二次安庆赛是在1956年秋进行的。参加鸽数有30余羽。习放是成功的。安庆赛的第一名是尹先植的武汉53—146号“灰壳”插白条黄眼雄鸽,历时30小时零5分钟,首归告捷;陈荣础的武汉54—110号“浅雨点”黄眼雄鸽名列第二;彭德华的武汉55—076号获第三名。这次共归9羽,水路线训放由此而告终。
上述水路归鸽属武汉早期黄家菜园(日本兵营)和善济米厂及永丰碗店本土源鸽,加上后引进的李种鸽。这些鸽系在武汉早期放飞活动中成绩显赫。在当今鸽史上,仍然闪耀着光辉。当代不少中、远程优胜鸽,就是武汉早期优胜鸽的后裔。
铁路线训放是一次新的尝试。建国初期,由于铁路运输紧张,未能实现铁路沿线训放。但水路线放鸽,在途时间长,信鸽体力消耗大,影响放飞效果,因而于1959年起正式试放铁路线。试放路线是沿铁路线北上,以郑州为训放终点。
郑州站鸽赛首届冠军是陶德浩饲养的武汉59—58号“雨点”雄鸽,在1959年春季,以历时5天又3小时归巢。共放30羽,仅归这一羽而告终。由于郑州站赛成绩欠佳,影响着鸽界对放铁路线的认识。当时形成了主放铁路线为一方和主放水路线为另一方的两派,相互争执不休。后来几经周折,“放飞铁路”线才得到肯定。
1960年春季,再次放飞郑州,旗开得胜。张克由培养的“浅雨点”桃花雌武汉134号以16小时零3分钟的成绩获得冠军,姚孝宽的“深雨点”雄鸽获得亚军。这次共归巢30余羽,从而打开了局面,坚定了习放铁路线的信心,由此形成了习放铁路线的第一阶段。
习放铁路线几年,成绩稳定在郑州后,武汉鸽界决定强渡黄河,挺进北京。接着东南西北线相继捷报频传。
1963年秋赛北京站,时间在11月底,北京城正下着毛毛小雪。“浅雨点”802号雌鸽,历程15昼夜,冒严寒战风雪,排除艰难险阻,从北京光荣归来。年仅8个月的幼鸽,竟荣获首届放飞北京的首届冠军,一时全城鸽界沸腾起来了,互相奔走相告,多么动人心弦的场面啊!……
当时,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鸽界闻讯纷纷来电致贺,上海等兄弟鸽会也同时发来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贺电。这是武汉鸽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武汉鸽赛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习放北京站首次成功后,几乎年年北上,岁岁告捷。共计放北京17次,归巢近300羽。其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是:1968年603号“雨点”雄(朱永贵饲养),以27小时的记录飞完空距1080公里;次年王来喜培养的武汉65一2099号“深雨点”黄眼雄,以历程26小时零5分钟夺得冠军;1981年秋由张天际饲养的黄眼“浅雨点”雌(武汉卅年031)夺得冠军(30小时)。被誉为“冠军三绝”。3羽中以王来喜之鸽的速度最快。
南放广州(空距837公里)共放5次,归巢50余羽。首届广州冠军鸽为“拉西灰”黄眼雄武汉67—043号(陈万国饲养),于1969年7月19日历程15昼夜。其后高清顺的“黑雨点”雄鸽和王来喜2017号“浅雨点”雄鸽及姚祖绶“深雨点”雄鸽先后夺得各届冠军。
东北放到承德,空距1214公里,1978年放锦州,空距1344公里。承德冠军编6号以6天半时间归巢(陈荣础饲养),亚军为杨宗胜的“灰壳”桃花雌。锦州仅归巢3羽,冠军鸽是梁全森的“灰壳”雄,第二名是杨宗胜的“灰壳”雄,朱光友培养的“深雨”荣获第三名。
西北放到兰州,空距1152公里,放飞张掖,空距1562公里。兰州放飞3次,共归巢80余羽。其中1979年春季兰州赛成绩最好,冠军鸽为“深雨点”雌,在放飞后第二天下午6时归巢,这在中外鸽史上是罕见的高速。张掖共放飞2次,共归9羽,成绩最佳鸽历时8天半。
东、南、西、北竞翔方向的鸽赛,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成绩之佳,在武汉的养鸽史上是空前的。在这一历史时期,虽受“四人帮”的干扰,“红卫兵”曾多次冲击鸽协,打杀信鸽,但武汉鸽界的广大信鸽爱好者们,战胜一切困难,排除干扰,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好成绩。
近年来,尤其是武汉信鸽协会恢复成立之前后,养鸽热再度趋于高潮,在武汉市体委的支持和领导下,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克服困难,使武汉市信鸽协会于1984年元月19日恢复成立,这在武汉信鸽运动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对武汉信鸽竞翔运动的健康发展,无疑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03/11/09/2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