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萍:悲歌一曲唱大风

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的发展,中国音乐也发生很大变化。辛亥革命以后,新式学堂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取代私塾。当时,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乐歌”课为中小学的必修课,通过唱歌来传播新思想。这种教唱的歌曲称为“学堂乐歌”。这类歌曲的主要作者是曾留学日本的沈心工、李叔同和郑志态等人。因此早期的学堂乐歌很多是用日本曲调填词的。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都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光辉历史,鼓舞民族精神以反抗侵略、实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这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歌曲,正适应了反帝爱国、实现民主共和的要求,因此一批具有革命内容的学堂乐歌成为辛亥之期的主旋律。

陈一萍:悲歌一曲唱大风

八月十九武昌城,起了革命军,张彪与瑞徵,纷纷出城去逃生。都督黎元洪,黄兴总司令,渡江收复汉口镇,汉阳龟山树汉旌,文明,文明,鸡犬不惊武汉平。清廷吓得心胆惊,遣将帅,发救兵,陆军派荫昌,海军萨镇冰,屯兵不敢进,三战三败笑煞人,中原十数省,不月皆反正,江水汉水清,历史增英名。

这是由华航琛选曲作词的《光复纪念》的歌词。辛亥革命时期广泛流传于武汉三镇,这首歌把武昌起义的战况表现得具体而生动。轻快流畅的曲调,诙谐幽默的歌词,长我志气,灭敌威风,极大地鼓舞了起义军的战斗士气。

以日本曲调《木南公》填词的《何日醒》。是一首有8段歌词的著名爱国歌曲,它历述中国近代不断被侵略瓜分的历史事实,并在第三段歌词中怒斥清朝政府“引狼入室,揖盗开门”的卖国行径,在第六段歌词中抒发了对“河山锦绣、豆剖瓜分”的义愤与悲切。

另一首由石更作词,辛汉根据日本歌曲《寄宿舍里的旧吊桶》编曲的《中国男儿》更是一首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学堂乐歌:

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勤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歌曲雄沉慷慨的气势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对振兴中华的强烈渴望。

《革命军》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沈心工的代表作,创作于辛亥革命时期,也是一首富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的歌曲作品。

沈心工在这首作品中,抒发了革命者的坚强意志,鼓舞革命军人应该“踊跃上战场”,因为“人皆有死不要怕,战死最光荣。”歌曲结尾还以军人自己的口气唱道:“但愿最后得胜利,替吾铸铜像……”。这首豪情满怀的新型军歌表现了革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吟诵。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大量歌唱共和体制、新兴的中华民国、反帝爱国运动的音乐作品。人们已不满足于只用外来曲调填词的创作方式,而采用本地民歌曲调或者由音乐家自创歌曲来讴歌革命。

《行军歌》是用湖北大悟民歌曲调填词的歌曲之一,原为起义军第八标军歌。可以想象,当起义军的战士们迈着雄健的步伐,高唱这亲切的乡音,走向楚望台欢庆胜利的时候,其情其景该是何等激动人心啊!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04/08/57/28985.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7月4日 上午8:55
下一篇 2024年7月4日 上午8: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