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和七百封情书-百岁辛亥老人喻育之的爱情

百岁辛亥老人喻育之的房间里,除了满室书画之外,还悬挂着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女士,上穿白褂,下穿黑裙,站在山间石阶上,显得朴素、端庄、秀丽、大方。

这张照片,伴随喻老度过半个世纪,辗转迁移了几十个地方,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也经历过十年浩劫的灾难年代。在漫长的岁月里,老人的许多贵重物品,遭到损失散失,唯有这张照片保存无缺,可算是喻老最心爱之物。

一张照片和七百封情书-百岁辛亥老人喻育之的爱情

提起这张照片,勾引出老人感情上的深切怀念和许多甜蜜的回忆。老人说:“亡妻石金凤,确实是我最喜爱的人。我与她的结合,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1918年,喻从日本留学回国,担任全国学联会理事长,在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常常奔走于各大中学校。石金凤在上海勤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聪明伶俐,喜爱文艺,性格爽朗,思想进步,热心学生运动,常在复旦大学、东吴大学等校,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革命道理,开展宣传活动。与喻认识后,因志同道合,兴趣相近,互有爱慕之情。以后,石女士进一步以身相许,非君不嫁。

石女士的父亲在北洋海军当营长,常驻青岛,他认为两人年龄悬殊,坚决反对这件婚事。曾几次为女儿另找对象,都受到女儿拒绝。一次,父女争持不下,父亲极为恼怒,以手枪对住女儿胸口,严厉的说:“如你要嫁喻某,就开枪打死你!”但女儿仍坚强不屈。几经寒暑,多次周折,固执的父亲也不得不改变态度。终于在青岛为女儿与喻主办了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同志终成伴侣。

婚礼没有大事铺张,只办了几桌酒,招待亲友,但礼仪却很隆重。两枚金戒指,互刻对方名章,在婚礼上互换戴上。喻还为石女士买了一串项链,宝石内镶有喻的照片,婚礼上亲为女方戴上。

喻与石婚后,曾生下一个女孩,以后夭折。1926年,喻回湖北,石随来武汉,经董必武同志介绍到武汉一所小学教书。

第二年,喻到南京,办《军人日报》,石随住报馆内,不幸急病逝世,时年仅27岁。喻悲痛至极,亲视含殓,后将棺木搬回喻的原籍黄陂安葬。刻有喻的名章的戒指和镶有喻的相片的项链,都放入棺内陪葬。

喻与石从恋爱到结婚,有不少时间分居两地,因此书信来往极为频繁,有时一两天就要写一信。有论述一件事理的长信,也有相告趣事或相赠小诗的短函,情意缠绵,象一缕缕情丝,牵动着两地的心。这种情书往来总数达700封之多,喻都视为珍物,收藏在箱子里。喻老说:“这些信我是不愿给任何人看的。我已嘱咐子女,待我死后,将这些陪葬在我的棺内,或随同一起火化。”

最使喻老痛心的是:石女士的棺木搬到黄陂乡下后,外面讹传棺内有贵重饰物陪葬,结果被人盗墓,棺木被毁,刻有喻的名章戒指和一串镶有喻的相片项链,在喻手里保存多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喻因被错划为右派,降低了工资,一日两餐,难得一饱,饥饿难当而又借贷无门,不得已忍痛将戒指换了粮食。至今,老人每忆及此,痛心疾首,总要连声叹息:“太不应该!太不应该!”

喻老原配夫人生有3个儿子,石夫人死后,续配夫人又生了儿女,有的儿女还未见过这位妈妈的面,但因体察老人感情,谈话中亲切的称为“石娘”。对“石娘”的遗像和那700封情书,都顺应老人的心情,慎重地保存下来。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06/14/52/29356.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7月6日 下午2:50
下一篇 2024年7月6日 下午2: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