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武昌历史名城的新姿

武汉是一座光彩四溢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那古老的历史性和内涵丰厚的文化性、辉煌的革命性使它独秀于我国名城之林。1986年12月由国务院核定颁布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38座,武汉市以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著特色赫然榜上。翻开武汉三镇的历史,武昌最早兴起,并以其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占有最突出的地位。

展示武昌历史名城的新姿

古城武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时期,孙权将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更名武昌,并于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今武昌蛇山东北隅建筑了夏口城。这即是武昌城的最早雏形。《水经注》记载:夏口城“依山傍水,开势明远……对岸(汉水)则入沔津,故城以夏口为名。”清代《武昌府志》记载:“夏口城,在城西黄鹄山,孙权所筑。其城依山负险,周二三里。”显然,这是一座背靠蛇山,西临长江,与汉水入江口遥遥相望的军事城堡。孙权在鄂州临江建都,但是上游江水广阔,没有险阻,一旦敌方放舟大江,顺流而下,可直至鄂州,则鄂州无法抵挡,孙权对此没有安全感。因而在距鄂州很近的上游夏口筑城,依托黄鹄矶险要地势,扼守长江中游和汉水的入江口,凭险与西蜀刘备、北魏曹操相抗,才能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孙权始建武昌是出于军事目的,后来历代的许多军事行动也证明武昌的确是一个极有军事价值的城垣。

长期以来,武昌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成为历代的县、州、府、郡的治所。自元代以来又是省署所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桢被封为楚王(楚昭王),在武昌城的中心地带大兴土木。用时9年建成了一座城中城,曰王城,即楚王府。楚王府的建立,推动了武昌城的建设,促进了城内商贸的发展。清代,武昌城为湖广总督、湖北巡抚、武昌府、江夏县4级官署所在,加上各级官府的隶属机构,整个武昌城成了官府天下,致城内商贸日趋繁荣。

武昌经济的发展,最早也是和军事的作用分不开的。早在六朝,鹦鹉洲一带就形成军港和商品集散地。北宋时,城内居民达12万余户。陆游途经鄂州(今武昌),在其《入蜀记》记到:江边,“贾船客舫不可数计,衔尾不绝者数里”;市景,”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鄂州给他的总印象是“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其后几经变迁,商贸中心逐渐由武昌城南转向了城北的塘角。明末清初,这里商民聚集,舟车停靠。新河的开凿,给塘角带来了繁荣。

武昌历来是湖北的文化教育中心。历代众多文学巨匠在此游览题咏的千古绝唱,历传不衰,给古城文化增光添彩。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感人肺腑。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气势磅礴。历朝历代留下的大批名胜古迹,是武昌文明进程的坐标,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变革中发生在武昌的人和事,反映了重大历史关头古城武昌所发挥的中坚作用。宋代在此办儒学,明代设江汉书院,清代设贡院、两湖书院等。清末,张之洞积极推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齐全的近代教育体系。在教育上的一系列重大兴革,使武昌成为全国瞩目的近代教育改革中心。从清光绪十七年至辛亥革命爆发的20年间,武昌兴办的各类新式学堂达120余所。直至民国期间,武昌仍不仅是湖北各类人才诞生的主要摇篮,同时也是邻省许多高级人才的摇篮,造就了后来无数有为的各类人才,培养了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历史上最为使人振聋发聩的一场大变革辛亥革命爆发。千年睡狮,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从武昌红楼到全国,从中国到世界,都为之振奋。辛亥革命的反清枪声划破长空,首义一举成功。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漫漫长夜之后的黎明,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武昌记下了中国近代史中最光辉的一笔!

距此9年后的1920年,武昌又用重笔书写了光耀千秋的一章。董必武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武昌建立了湖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7年,毛泽东在武昌都府堤创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在此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中国工人阶级寻求到了最重要的同盟军,并提出了这场革命的方向,为中国革命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

武昌是武汉三镇中最具历史性、开创性,人文景观最厚重的物华天宝之区。它不但是武汉市的中心区,也是湖北省中枢之地。这使武昌区更凸显了它的中心地位,同时责任也更为重大。这也是一种内驱力。在这种内力的驱动下,武昌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惊人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武昌是华中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是武汉的南大门,“九省通衢”的要冲所在。107国道、京广铁路、宜黄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城区,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武珞路、武青三干道与徐东路、中山路纵横交错,形成畅通快捷的内环。长江一、二、三桥坐拥武昌,连接汉口和汉阳,保证了三镇一市共繁共荣。省长途汽车客运站、武昌火车站、长江货运码头和中南地区邮政转运总枢纽、省电信大楼汇集于此,形成了全国重要的立体交通通讯枢纽。

武昌区内拥有成片完整的自然山水体,名胜古迹遍布,举不胜举,荆楚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景点占全市的70%以上。宝通禅寺、长春观等是宗教圣地;红楼、孙中山铜像、起义门、拜将台、施洋烈士墓、毛泽东故居等则是一次次革命留下的胜迹。素有“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景区就汇聚了中国第一名江、长江第一名桥、江南第一名楼。东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即将形成的听涛、磨山、落雁3大景区,将给无数游客以更有价值的享受。省博物馆陈列的具有楚文化风韵的古编钟,成为湖北省对外交流的重要标志。洪山广场、首义广场更为武昌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改革开放以来,市、区政府加大武昌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扩建了和平大道、武青三干道、中山路、徐东路等重要交通干道。洪山广场、首义广场、黄鹤楼风景区、东湖风景区等形象工程的实施,以中南路为中心的商务金融区的形成,都极大提高了武昌的环境质量及中心城区功能。长湖小区、东亭小区、九龙井小区、柴林头小区、读书院小区、水陆小区的建成,改变了武昌的旧城面貌,南湖花园、蓝湾俊园、尚隆地球村等一批高品位、现代化的小区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武昌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

人文和科技、教育、人才荟萃的武昌,历来是中国著名的智力密集区之一。辖区内有13所大专院校、48家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国内领先科研成果和1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百年老校武汉大学等4所著名的高校合并而成的新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是中南地区科技教育两强,是武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品牌。武昌是全省的教育中心,教育水平全省领先,涌现出一批省级名牌重点学校,全国唯一的“少年科学院士”就产生在武昌实验中学。

近年来,武昌区又高瞻远瞩,以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积极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显著。占地200亩的武昌宝安科技创新园入驻企业已达到58家。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湖北基地、武昌科技工业园等,已成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

武昌是武汉的工商重镇,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电力)、轻纺、化工、建材等为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从更尖端的科技方面看,它在计算机软件、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激光应用、新材料等领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性的发展。武昌又是长江南岸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8亿元。近百个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信息市场年交易额达44亿元,并形成徐东国家级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为主体,小东门建材市场、和平大道家庭用品一条街等为特色的大型市场群落。先后引进世界500强的德国麦德龙、英国百安居、美国普尔斯马特、法国家乐福等零售巨头落户武昌。同时,香港金马家亻私、中国联想集团华中总部等一大批大企业也抢摊武昌。辖内的60余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形成发达的金融市场,成为武昌经济发展的支柱。

20多年来,武昌区的领导和建设者们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奋发图强、拼搏不息,用汗水和热血,不断地改变着这座古城的面貌,产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改革开放使江南重镇焕发出青春的雄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实力日益充实,城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两个文明的建设将沿着产业化方向稳步推进。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启动武昌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小洪山八一路科技贸易一条街,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进程。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都市工业园的聚集效应。

推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全面开放房地产市场,重点建设中南路、中北路、武珞路中央商务金融区和临江休闲生活区、南湖现代住宅区、地球村等高品位现代化住宅区。配合近期规划,加快临江大道、武青三干道、中北路、徐东路沿路的建设开发,形成新的现代商务区。

推进金融证券业的发展。以现有区域性大银行为依托,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保险、证券等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在武昌设点落户,形成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割据格局。形成中南路金融证券中心区,提升发展区域经济的金融配套能力。利用区位优势,提高市场功能,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形成一流的物流中心。

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积极培育以亚贸广场为龙头的中南、徐东、水果湖等地区的购物中心与和平大道家庭用品一条街、首义南路工艺礼品一条街、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徐东副食品批发市场群、小东门建材市场群等商业市场群落,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市场辐射和流通功能。

推进旅游文化业的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都市文化景观建设步伐,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市场化轨道。重点是进一步开发完善东湖风景区、黄鹤楼风景区、辛亥首义文化区、沙湖体育文化区、临江观江区等区段。以湖北大剧院、首义广场、洪山广场的建设为契机,突出楚文化、首义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特色,将其与现代文化结合,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以推动武昌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努力把武昌建成一流的文化旅游中心,再塑武昌历史文化新名区。

推进社会服务业的发展。面向全社会,推进养老、医疗、社保、高校后勤等社会化进程,拓宽服务领域,建设功能齐全、方便舒适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含量。培育发展中介和咨询信息服务业,引进宽带运行投资商,建设政府信息网和城区宽带网,为建立“数字化城区”而努力。

面对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面对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所带来的历史性挑战,区委、区政府领导正在不断开拓思路、设计未来。号召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科学地调整结构,配置资源。通过全面实施开放先导、科技兴区、资源整合、环境创新4大战略,建设经济强区,加快都市工业园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开创楼宇经济全新环境。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税源经济、民营经济和街道经济。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意识,把武昌建设成为服务业发达、科教文化先进的现代化城区。武昌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2001年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0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力争达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实现翻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以上,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新世纪历史性机遇、绚丽的前景和宏伟的蓝图,正激励着勇于拼搏的武昌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武昌人将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一幅更新更美的图画,展现出一个让世人惊喜的崭新英姿!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08/10/56/29522.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7月8日 上午10:55
下一篇 2024年7月8日 上午10: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