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十年,这里走出一群小小京剧传承人

周末,冬日暖阳下的西北湖畔,稚嫩却专业的戏曲唱腔穿透晴空,在荀亯社・传承小京班的教室里,孩子们耍起比自己还高的花枪,一遍遍练习着经典剧目。另一个角落,老师在展示着各种手势,兰花指纤细柔美,似在轻拈花朵,剑指刚劲有力,仿佛持剑而立,孩子们从手腕的转动到手指的伸展,认真模仿着……

这是荀亯社・传承小京班(以下简称小京班)的第十个年头,这个冬天,小京班的创始人陈芳芳觉得,京剧的春天缓缓走来。

坚持十年,这里走出一群小小京剧传承人

陈芳芳纠正学员动作

2014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陈芳芳,在武汉京剧院当了几年专职京剧演员后萌生了开班培训京剧的念头。在她最初的设想里,至少也会有几十个学生,没想到一年过去了,也只收到了两三个孩子。当时在武汉,孩子和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意识非常薄弱,最初几年的时间,学员数量都极少,完全是凭着一份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在苦苦支撑。也正是这份困难,让陈芳芳第一次感受到,这个行业太难了。

也就是在2014年,6岁的张博雯来到小京班,成了仅有的两三个学员之一,她其实并不是先天条件特别优越的孩子,特别是音准,总是有点找不到。但是她就是特别喜欢京剧,刻苦而有韧性,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不服输的陈芳芳,被孩子的刻苦劲儿感动,对她倾注了特别多的心血。在手把手的教学和她自己的努力下,张博雯攻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2020年,顺利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京剧十年之后,张博雯说,感谢各位老师愿意一直帮助我,照耀我斑斓的梦想。现在的张博雯是小京班小学员们的偶像,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大师姐。

坚持十年,这里走出一群小小京剧传承人

张博雯在舞台上光芒四射

唱花旦出身的陈芳芳,在给小京班起名字时颇动了一番脑筋,荀来自花旦名角荀慧生,同时也意味着探寻如何把京剧更好地传播下去,亯是享的古字,她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享受京剧带给他们的人生辉煌,传承小京班自然就象征着面向孩子,让京剧代代传承。

十年来,经过了四次搬家,小京班如同一颗顽强的种子,在京剧艺术的沃土里生根发芽,历经风雨,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坚持十年,这里走出一群小小京剧传承人

小京班的第一批学员

陈芳芳今天回忆说,小京班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那年,武汉开始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小朋友们有机会登上了湖北卫视的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学校里的学生们也因此对京剧有了一点点意识。一些学生开始慕名而来。小京班开始逐渐壮大,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从那时开始,京剧传承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十年的时间,小京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戏曲的普及程度与之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提高。之前学戏曲的时候,不仅是没什么人学,想找个资料都特别难,跑遍了武汉的大小书店都不一定买得到;现在学戏曲,开始被羡慕,私下聊起来,会觉得是家里有传统文化意识和修养的才会学戏曲。学习渠道和展示平台越来越多,现在的小京班,基本上每个月的表演都能够在4到5场,而且全部都是公众平台,还有省市区级群艺馆、文化馆的活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舞台和比赛。

如今,小京班的在读学员有100来人,学员年龄范围广泛,最小的小朋友四岁,最大的十六岁。基本上都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而来。陈芳芳说:“有的小朋友才两三岁,在家里看到了戏曲频道就不换台了,甚至是哭着吵着要来唱戏,一来这儿就不肯走了,挂着那个髯口,穿着水袖就不肯脱。”

坚持十年,这里走出一群小小京剧传承人

小京班学员在汉街演出

12岁的秦紫涵来自武汉美加外国语学校,学习京剧五年,她正在备考中国戏剧学院。和很多孩子一样,最初接触京剧是在学校的京剧社团,被京剧华丽的装扮、夸张的表演深深吸引,但直到在小京班接受了专业的训练,才发现真要一板一眼唱念做打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老师们是各个行当的青衣、舞旦、花旦、老旦,从基本功、视唱练耳、步法身段到戏曲常识,一点点教会他们,更需要他们持之以恒地练习,也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真正理解书里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武汉荀亯社・传承小京班的十年,是一豆灯火被渐渐点亮的十年。它一路走来,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见证了京剧艺术在武汉的传承和发展。

编辑:代婧怡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09/15/36/69633.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12月9日 下午3:36
下一篇 2024年12月9日 下午3: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