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重”首任厂长史梓铭

史梓铭,武汉重型机床厂首任厂长。新中国成立之初,带领第一代“武重”人在武昌答王庙湖塘密布、乱草丛生的荒丘上筹备建设起中国最早的一座制造重型工作母机的专业工厂——武汉重型机床厂,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块厚重的基石。虽然时光已过去60多年,但那恢宏手笔仍闪耀着永不褪色的光芒。

“武重”首任厂长史梓铭

筹建武重

史梓铭1917年出生于陕西省子长县,1933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定边县委书记,镇原县委副书记,新宁、新正、北安、兰西县委书记。1949年随军南下,任江西省九江专署专员,九江市市长。1953年4月,由九江地委书记调任武汉重型机床厂筹备处主任,为武重选址,负责武重筹备工作。1953年5月,周恩来总理任命其为武汉重型机床厂厂长,为武汉重型机床厂首任厂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当时中国工业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拥有能造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的“众厂之厂”成为国家的梦想。机床被喻作机器的母亲,机床厂等于一座众厂之厂,亦称“重工业的心脏”。武汉重型机床厂就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最早的一座制造重型工作母机的专业工厂。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列入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全国重点工程。

武重,起初并不叫武重,而叫“中南重型机床厂”,简称“重型”。1953年5月15日,以史梓铭任为主任的“中南重型机床厂筹备处”成立,肩负起筹备建设“重工业的心脏”的历史使命。筹备处成立时有工作人员58人。1954年经中央批准,从广东省选调157人,从沈阳、齐齐哈尔、上海、南京、重庆、济南等地20多个部属工厂抽调800多人支援武重,其中大部分是工程技术人员和高、中级技术工人。1956年初,又在武汉地区招收了1160余名新工人。两年内,全厂职工队伍扩大到3683人。起初,筹备处办公地点设在汉口民族路一家小旅店,逼仄不堪。大家挤在一起,连身子都转不开。住宿、吃饭也成问题。随着工作人员逐渐增多,办公场所不够,后来筹备处搬到硚口的一个招待所。由于离城区较远,洗澡、理发都得跑一二十里。1953年夏天,武汉炎热异常。史梓铭须经常到外面联系,能挤上公共汽车就是最理想了。可是那时汽车少,外出大都只能靠步行。后来买了一辆自行车,他就顶着灼热阳光外出办事。每次回来,都是累得汗水直淌。那时还没有长江大桥,往返长江两岸的工地和住宿楼,只能靠渡轮。

筹备伊始,史梓铭每走一步都要经历艰辛的摸索。当时史梓铭等筹备处的工作人员对工业都没有概念。按照上级要求:先买书,学习如何选择厂址。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中,史梓铭带领筹备处的工作人员边学边干。为确定合适的厂址,他和筹备人员反复比较和选择。从1953年6月至1954年5月,先后在徐家棚、洪山、十里铺、青山、答王庙、湖南长沙九尾冲等8处选过点。武重生产的都是“大块头”,对土地承重性要求很高。经过勘测和化验,确定在青山建厂最为理想。当时,二汽、武锅、武钢准备在青山建厂。1954年5月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决定在答王庙建厂。武昌答王庙,即现在的中北路青鱼嘴片区。武重的厂区从青鱼嘴一直延展到洪山广场。1956年5月15日,一机部正式批准厂名定为“武汉重型机床厂”。

建厂之初,史梓铭采取一系列培养锻炼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工人骨干的措施,主要的有“两套三班”:两套即一套人马在国外,一套人马在国内;三班就是一班派往苏联学习,一班分赴国内各兄弟厂学习,一班留在厂里边搞基建边学习。1956年选派2100多人到东北及南京、无锡、上海等地的20多个部属厂接受培训;选送100人到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深造;还选送80名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苏联学习有关专业知识。

武重的“生产蓝本”完全由苏联绘制。1954年11月20日,中苏签订《武重设计工作合同》,明确五个主要厂房的施工图纸由苏方提供,大型的机器设备也从苏联引进。苏联还先后派出驻厂专家37名,临时性专家50余人,为选厂址提供帮助,为基建和设备安装作指导。史梓铭在一篇武重建设纪念性的文章中写道:“从开始设计到投入生产,我们都得到苏联无私的援助与热情支持。如果把我们的成就比作一朵花,那么这朵花正是用中苏两国人民的汗水灌注起来的。不少中国的工人,技术人员,在伏尔加河畔,在苏联友人们的热心教导下,学会了真本领。不少苏联专家,在扬子江边,与我们一起,参加了艰巨而光荣的劳动和斗争。”

按照1954年建厂计划规定,工厂分两期建成。第一期是从1955年至1957年,工程主要内容为第一机械加工房、铸造厂房、工具机修厂房和木工厂房等。第二期工程是从1958年至1959年,主要是建第二机械加工房。1955年复审时,考虑到国家“二五”计划时期机床工业的发展情况,史梓铭和厂领导班子建议将二期工程合为一期工程,将第二机械工厂内的中型锻压、机械的生产建设提前进行,决心使投产时间提前一年半完成。1956年4月20日,武汉重型机床厂第一个厂房开工兴建。这天,是史梓铭带领筹备人员历经三年艰苦工作后又开始的新起点。

领袖赞赏

1956年6月1日,武汉重型机床厂厂长史梓铭和副厂长孙毅接到中共武汉市委通知,要他们做好向毛泽东主席汇报的准备。这时,工厂的平土工程刚刚结束,厂区还是一片空白,谈不上生产,产品也没有试制出来,拿什么去做汇报呢?史梓铭和厂领导班子紧急商量之后,决定向毛泽东汇报全厂准备一年半完成建厂任务的计划以及设想的边建厂边生产的具体方案。2日上午,毛泽东听取史梓铭和孙毅的汇报。

当史梓铭、孙毅随王任重走进一简陋的会客室,毛泽东就亲切招呼他们坐下。史梓铭向毛泽东汇报了武重筹建情况、工厂规模、主要产品以及生产准备工作。当汇报到武重边建设边在外厂试制产品时,毛泽东高兴地点头说:“你们在工厂建成前,就在外厂建成了新产品,这个做法很对。”接着,他又意味深长地说:“看起来企业的协作问题,是个长期的问题。”当史梓铭汇报到武重正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新工人的情况时,毛泽东高兴地说:“及早抓住对工人的培训工作,使新生力量很快地成长起来,将来新老结合,床子开动,你们就主动了。”当史梓铭告诉毛泽东,许多兄弟工厂都在积极给武重支援人才时,毛泽东问道:“你们去过那些厂吗?”接着说:“要亲自去。请他们及时支援,而且不能要差劲的支援。要像相亲一样。你们亲自看看对象,如果是个大麻子,你同意吗?”“做公婆的要了解新媳妇是什么样,凡是老厂支援你们的人员,你这个厂长都应该看看,要他们认识你。”“反正,不能一个长相,反正不能独裁。”说完微微一笑。

史梓铭说到要进一步培养锻炼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工人骨干的措施,采取“三班两套”时,毛泽东拿起铅笔在汇报提纲上改为“两套三班”。

毛泽东听史梓铭说武重职工决心提前一年半把工厂建成,尽早发挥国家投资效益,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早做贡献的决心后,欣喜地说道:“你们要有雄心壮志。”“路是人走出来的,经验来自于实践!”史梓铭汇报结束后,毛泽东笑着说:“你们的汇报,我很满意。”“我请你们吃饭。”王任重插话:“主席,您很忙,他们的饭我已准备好了。”饭毕,当史梓铭、孙毅向毛泽东告别时,毛泽东却说:“我要去看看这个厂。”史梓铭、孙毅一听,急了。因为厂里正在搞土建,到处堆放着建筑材料,设备器材,道路高低不平,车子进出很颠簸。史梓铭忙说:“厂里路不好走,请主席不要去了。”可毛泽东坚持要去,说:“你们能进去,我就能进去。”

当毛泽东、王任重、史梓铭、孙毅一行的车辆到达工厂时,突然一阵暴风雨从天而降,使得厂区本来高低不平的路,遍地积水、泥花四溅,汽车无法前行。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在大家再三劝说的情况下,才没有进入厂区。但毛泽东让司机开着小车围着厂区转了一圈,他把脸贴在玻璃窗上,透过水注,朝厂区望着,望着。分手时,毛泽东对史梓铭、孙毅说:“你们今后工作中发生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写信给我。”“到生产机床时,再来看看,以遂我愿。”

毛泽东的每一条指示都具体而明确,使史梓铭、孙毅深受启发,更感受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时隔两年后的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又一次到武汉重型机床厂视察。这一天,天气晴朗,随行人员后向毛主席汇报,今后武重可以生产更大的机床。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这时史梓铭已经离开武重了。

华丽转身

经过两年零两个月的艰苦建设,武重于1958年6月胜利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1958年9月26日,经国家验收合格,武重全面投产。当年就生产出8个品种的产品。1959年,上升到10个,这一年,武重自行设计并生产了第一台机床,从这一年开始,武重走上自主创新之路。自1958年建厂以来,先后为中国的机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交通、化工等行业提供了近2万台重大设备,并向北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出口产品,被誉为机床制造业的“亚洲明珠”,成为展示中国机械工业水平的一个主要窗口。武重建厂计划总投资原为1.5亿元,实际用资1.31亿元。截至1985年,武重工业总产值累计为10.32亿元,相当于8个武重厂的投资。武重为支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武装”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7年11月29日,武重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产业园奠基,投资20亿元建设新厂区。2010年5月,武重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国内最大和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数控重型机床研发制造基地以及华中地区最大国际化加工协作基地。2011年10月25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重组武重集团正式挂牌,武重集团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子集团单位。如今,在武昌中北路112号的武汉重型机床厂厂区旧址,除了矗立的苏式老大门,这块土地上已是高楼林立,很难寻觅到老武重的更多痕迹。

史梓铭在任武汉重型机床厂厂长5年多时间里,完成了武重的筹备工作,领导了武重兴建的初期工作,为武重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史梓铭离开武汉后调进外交部工作,先后出任中国驻芬兰、布隆迪大使,中苏友好协会第一副会长。1983年12月离休。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1/10/17/29946.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7月11日 上午10:11
下一篇 2024年7月11日 上午10: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