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吗?”10月10日,武汉热线网记者来到硚口区汉中街道长寿社区,跟随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熊慧上门,为崇仁新都小区居民陈爷爷测量血压,完成基础体检后,她记录下数据,又坐下陪陈爷爷拉家常。
适老化改造提升老人生活便利度
陈爷爷今年92岁,是空巢老人。子女请人上门为父亲做饭,但还是放心不下。
去年,陈爷爷被纳入为家庭养老床位对象。卧室的床前安装了扶手,浴室里铺上防滑地垫,小夜灯会在晚上起夜时自动亮起,洗浴凳、轮椅等新设施也进了家门。熊慧说,配置康复器具、移动辅具等设施设备,对居住场所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将提升老人生活的便利度。
陈爷爷展示了他的智能手环,轻按就可实现一键报警。老人的血压、血氧、心率、体温等健康数据自动发至后台,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掌握安全、健康情况等,在有需要的时候展开施救。
更让陈爷爷离不开的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护理员每天上门1至2次,为他体检、陪他聊天,“以前成天开着电视机,现在有个人聊聊天,晚年生活更安心了”。
今年,长寿社区还开展了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试点创建工作,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收集老年人佩戴的健康设备、安防设备在线率等数据,实时上传至区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实现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
长寿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287人。为满足老年人的就医需求,汉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寿院区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每周下社区巡诊,为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并为独居、高龄、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家庭医生加入社区居民网格群,及时回应咨询,辖区老年人签约管理覆盖率达95%。
家门口健身听讲座,就餐就进幸福食堂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有休息室、阅读室,社区老年学校开设了乒乓球、形体训练、拉丁舞、养生课等课程,全方位满足老人活动需求。
10日上午,舞蹈室里的30余名学员正跟随时装模特艺术团团长徐爱红练习台步。学员多是来自周边小区的退休居民,学员刘女士说,“加入模特团后,感觉心态更年轻了,人也更有劲头了”。
徐爱红说,中心场地大、设备好、离家近,他们在这里开课已有5年时间,每当街道、社区有演出需要时,团队成员们都愿意参加。
旁边的乒乓球室里,居民代立军正和球友打球,她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来这里锻炼,有时还听健康讲座,参加义诊咨询。
在一楼社区幸福食堂,11时30分,10余名居民已经在这里进餐。食堂午餐每天两荤两素,60岁以上老人购买7元一份,60岁以下居民购买10元一份。
厨房内,炒菜机器人正在工作。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能制作炒菜、炖菜等100余种菜肴,完成每道菜只需三四分钟,考虑到老年人的饮食健康,餐食一般会设定少油、少盐、少糖。
在老年人服务中心一楼,还设置了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区党委书记郭春莉介绍,这是为了在寒暑假等时段,方便为“一老一小”服务照料提供阵地,减轻家庭负担。
既服务老人,也让老人参与服务
11日,汉中街道将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不少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年居民也将参与表演和志愿服务。
70岁的退休党员曾庆方擅长书法,暑期他义务教孩子们写书法,每年春节他都会参加社区举办的送春联活动。曾庆方说,发挥余热和所长,让自己收获了更多乐趣和自信。
长寿社区有部分楼栋没有专门物业管理,在社区引导下,不少老人成了自治管理委员会的骨干,为加装电梯等社区事务忙前忙后。
郭春莉介绍,截至目前,辖区70%的老年人都参与过志愿服务。下一步,社区将根据居民特长发掘能人组成兴趣小组,让更多老人参与社区治理,让他们有所为、有所获。
记者探访时,不少老年居民认为,越来越丰富的社区养老设施让老年人更幸福,其服务内涵也更加丰富,从生理到心理多方位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
2021年发布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到2022年,全市将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汉市通过公建民营、补贴扶持、等级评定、社会化运营等多种办法,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引入市场主体到社区开展助餐、助洁、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等专业服务。目前,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社会化率达95%以上,社区养老设施实现全覆盖,老人可以就近就便享受康复、就餐等服务。
10月15日起即将施行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到,到2025年底,社区养老设施等级评定率达到90%,农村养老设施覆盖率100%,50%的街道(乡镇)建有老年学校,中心城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
编辑:王冲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1/12/49/5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