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讯:让群众说理摸得到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武汉“四个前移”做实多元解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武汉市从基层入手,将调解阵地、力量、关口、平台前移至社区、企业,让群众说理解纷摸得到门、找得到人,使社会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阵地前移

综治中心进社区门口化解矛盾

全球速讯:让群众说理摸得到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武汉“四个前移”做实多元解纷

居民到百步亭社区“老书记工作室”反映情况

近年来,武汉市成体系建成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综治(矛调)中心3503个,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说理解纷的地方。

12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百步亭社区综治中心,一进门右边就是“老书记工作室”,墙上公示了5位老书记的工作照,室内有供来访群众休息的沙发,氛围温馨。“这儿就像社区大家庭的说理‘客厅’。”当天值班的原景兰苑党总支书记刘颖告诉记者,居民“有烦心事”都会到这里说道说道。

“来,叫老书记评评理!”当天,社区居民王姐和周阿姨因雨棚纠纷,吵吵嚷嚷找到综治中心。“街里街坊的,为点小事红脸,不值得。”经刘颖劝说,双方气消了一大半,最终各退一步达成和解。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老书记都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人熟地熟情况熟,有威望有经验,跟群众打交道有方法,化解纠纷有一套。抓好这支力量,就抓好了就地化解矛盾的金钥匙。”百步亭社区副书记龚汉华介绍,除了老书记,社区综治中心还整合了政法、律师等专业力量轮班“坐诊”接待,为群众提供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管到底的矛调服务,群众也逐渐养成遇事找法、遇事主动找调解的习惯。

全球速讯:让群众说理摸得到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武汉“四个前移”做实多元解纷

居民向百步亭综治中心调解团队赠送锦旗

“社区基层难以调解的矛盾,我们会根据矛盾纠纷风险等级的不同,分级分类交办,联合多部门共同调处。”江岸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区级综治中心比社区综治中心能整合更多力量,相对疑难的纠纷会转办至街道、区级综治中心。

在江岸区综治中心三楼,记者看到,医疗、物业、婚姻家庭调解室等“一庭、八室、五调委”集中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速裁快审、心理疏导等九大服务。江岸区综治(矛调)中心去年成立以来,成功调处了涉83人物业纠纷案、5年跨省物业纠纷案等疑难纠纷。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综治(矛调)中心共受理化解矛盾纠纷5.1万件。

力量前移

“金牌调解员”上门贴身服务

全球速讯:让群众说理摸得到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武汉“四个前移”做实多元解纷

易庆洪在天汇社区向来访人员介绍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使用方法

12月7日,盘龙城天汇社区,易庆洪在调解工作室里介绍他亲手设计的调解桌——选用乳白色,象征温暖柔和;调解桌整体像一个“T”形,既是“调”的首字母,又像一把钥匙,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

易庆洪是黄陂区司法局盘龙城司法所所长,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也是政法先锋队队长,天汇社区是他下沉服务的社区之一。

全球速讯:让群众说理摸得到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武汉“四个前移”做实多元解纷

易庆洪作为政法先锋下沉到社区开展服务

2022年初,居民赵大爷发现卧室顶部有一片水渍,不久后开始向下滴水,家具被污水浸湿。赵大爷向楼上业主和物业索赔均无果。得知易庆洪是“调解纠纷专家”,赵大爷找到了他。

“独居老人生活不容易,仅维修费用可能就是老人大半年的生活费了。”易庆洪将物业和楼上业主叫到一起进行沟通,“漏水的事情,你们双方都有责任,应该对赵大爷进行一定的赔偿”。

几轮调解下来,物业公司和楼上业主各承担了一部分费用,赵大爷的房子终于完成了维修。

“我们下到基层,走到老百姓中间,把老百姓家庭内部的、左邻右舍的矛盾调解好,小家庭和谐了,社会这个‘大家庭’也就稳定了。”易庆洪说。

近年来,武汉市逐步完善全领域、广覆盖的“大调解”组织体系,像易庆洪这样的调解力量越来越多地向基层一线下沉延伸。全市3640个人民调解组织、重点领域198个专业调解组织、2万余名调解员扎根基层开展调解。全市1.4万余名网格员引导网格内的楼栋长、居住地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共同做好问题收集、矛盾化解等工作。15万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开展“三认一创”服务,200支政法先锋队2050名先锋队员对口帮扶200个地域最偏远、基础最薄弱的村湾(社区),包保做好矛盾化解、治安防控、乡村治理等工作。

关口前移

诉调站驻企业前置预防矛盾

全球速讯:让群众说理摸得到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武汉“四个前移”做实多元解纷

武昌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殷翩翩、法官助理李舒昕在劳动争议调解室调解

武昌作为人口大区和经济强区,劳动争议类案件数量长期居高位。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武昌区人民法院创新采用“法院+工会”工作法,并挂牌成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

12月6日,记者在武昌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看到,走廊上挂着刚从北京领回来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奖牌。法官殷翩翩介绍,工作室按照1个专业审判合议庭配2名工会调解员、3个专业社会调解组织模式组建诉调团队,合力化解劳动争议纠纷。“不少劳动争议案其实标的额不大,可能只有几百块上千块。在这里,双方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通过诉前调解快捷地化解纠纷。”

该工作室挂牌成立以来,针对受理的劳动争议,诉前调解成功1200余件、诉中调解成功1100余件,成果斐然。

同时,武昌区人民法院将解纷触角向争议发生地延伸。2021年以来,在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武昌区职工之家等建成多个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站。由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派员现场办公,指导企业工会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还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员工提供法律支持。累计接受法律咨询800余次,现场调解成功23件。

为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关口前移,近年来,武汉市以主动排查化解为基础,多元协同化解为主渠道,积案攻坚化解为重点,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紧盯婚姻家庭、情感纠纷、邻里关系等重点,广泛排查矛盾纠纷,逐一登记、销号清零。健全心理干预、重点帮扶机制,严防“民转刑”“刑转命”。聚焦矛盾多发易发的劳动争议、物业纠纷、民商事纠纷等九大类重点领域,压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完善访调、诉调、仲调等对接联动机制,提升重大矛盾纠纷的化解质效。

平台前移

大数据织成平安网民呼我应

12月4日,记者在武汉市综治中心指挥大屏上看到,“社会风险分色图”刷新着不同数据。这些数据勾画出武汉最新的平安稳定类市情。

大屏背后,是武汉市通过大数据平台系统,把各部门、各方面市域治理信息打通、汇聚,动态分析、深度研判,形成的63亿条数据支撑。一图在手,如同给指挥中枢添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可做到对各类风险即发即知、妥善处置。

市综治中心可以通过平台实施线上指挥、线下解决问题,基层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线索上报、推动综合处置。在市综治中心大数据平台上,来自各个社区、各网格上报的线索后面,都标注有不同颜色的风险等级。

“网格员发现问题隐患后,能处理的及时处理,如果超出处理能力范围,可以上报到社区、街道、区乃至市一级的综治平台,综治平台统筹各方进行处置。与之相配套,我们建立了研、交、办、督、结、评工作闭环,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市委政法委政法智能化建设工作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网格员,居民也可以上报信息。在佛祖岭街道综治中心展示大屏上,工作人员可以看到,社区楼道杂物堆放、消防通道堵塞、窨井盖丢失等大小事务,都有居民拍照上报。这些信息经过智能分拣,会实时推送至网格员和物业工作人员手机上。“让网格员带着问题上门,相比以前工作更高效、更精准。”该负责人介绍。

民有呼,我必应。随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应用,武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了新动能,即大数据预测风险态势,提前做好沟通服务工作,将有可能激化的矛盾消弭在萌芽。

武汉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将继续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水平,切实维护全市社会平安稳定,为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推进武汉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编辑:熊展平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4/18/11/7555.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3年12月14日 下午6:11
下一篇 2023年12月14日 下午6: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