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被长期囚禁,身心受到极大影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难以承受长途旅行的劳累和回国后的各种活动。
政治因素
- 台湾方面的限制
- 当时台湾的政治环境复杂,国民党右派人士对张学良的回国可能存在诸多限制和阻碍。
- 与大陆的关系
- 尽管大陆方面表示欢迎,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可能让张学良有所顾虑。
个人对稳定因素的担忧
张学良可能担心自己的回国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影响到当时相对稳定的局势。
对李登辉的“义气”
张学良向贝夫人解释说,李登辉只准许他到美国来,他不能借此机会就跑去大陆。这样做对李登辉不好交代,而他又是讲义气的人,不愿为难李登辉。
- 张学良被释后的生活状况
- 张学良被囚禁期间,生活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1936 年 12 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顾众人反对,毅然送蒋介石回南京,随即被扣押。12 月 31 日,张学良去军事委员会,进去后才知不是开会,而是军事法庭对他进行审讯,被判处 10 年徒刑。宪兵们收缴了他的副官们的手枪,并把他押回汽车。车子并未开回宋子文公馆,而是开到太平门外孔祥熙公馆。孔祥熙及其家属没有住在这里,事先都已腾空了。张学良被安置在二层楼的一部陈设得很漂亮的房间中,从此完全失去了自由。
- 随着抗日战争的进展,张学良的释放呼声越来越高,蒋介石也不得不改变态度,提出三个条件来释放张学良。然而,这三个条件对张学良而言是不可接受的。他坚决拒绝承认西安事变是中共的阴谋,因为这是对共产党的诬陷。
- 张学良的历史贡献与评价
- 张学良先是宣布“东北易帜”,使当时的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接下来,日军侵华时,他又为了国家命运,与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这样的事件,成全了中国的抗战事业,葬送的是他和杨虎城的自由和前途。
- 东北易帜“这一行动挫败了日本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爱国行动,是张学良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5/21/25/4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