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造”是近代中国兵器的骄傲。自其诞生之日起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每一场战役都有其立下的赫赫战功,战争赋予它无尽的苦难与悲怆,也成就了它永久的辉煌与绚丽。它的主要设计者,就是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专家余庆鳌。
投身中国兵器工业
近代中国极贫极弱,帝国主义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挽危局,清廷内一些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的能臣干将,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兴起了洋务运动,并先后建起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及福州船政局等中国第一代军事工业,奠定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基础。余庆鳌就是在这样一股习西技的热浪声中,投身于中国兵器工业,开始了他的学兵器、制兵器的求索之路。余庆鳌1867年出生于江西湖口,又名序琳,字步升。1893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任为汉阳兵工厂总办,设计生产出第一批汉阳造枪支和子弹。从此,他的名字就随“汉阳造”远播四海。
余庆鳌的父亲是一个木匠,在余庆鳌很小时就离开家乡,在武汉、南京一带讨生活,当余庆鳌六七岁时被父亲带到南京,在南京的这段时间,余庆鳌陪在父亲身边,父亲干活时,为打发时间,小庆鳌则在旁边利用父亲锯下的边角余料,有模有样地学着父亲用墨斗拉起横竖线条,用小凿子细心雕刻。父亲见他如此机灵,大可造就,便省吃俭用,将他送入南京的小学读书,毕业后又送入金陵机器房(洋务大臣李鸿章创建)当学徒,并开始学习机械绘图。在金陵机器房学习期间,由于成绩优异,余庆鳌被推举参与了金陵远航货轮制造等工程的设计和建造,学业增长,表现优异,四年后,有中国四大军工企业争相延聘,而他选择了安徽作为他兵器制作的起点。
1893年,余庆鳌出任汉阳兵工厂总办。图为汉阳兵工厂炮厂
青年时代的余庆鳌见国力衰败、外侮日甚,认为,中国要强大,必须富国强兵。因此,他将所有精力用在学习兵器制作上,1891年到安徽督造炮路,次年回金陵机器局从事机械制图。由于表现出色,技术过硬,被清廷选调到台湾创建兵工厂,并充当匠目。为拯救祖国,振兴中国的兵器事业,余庆鳌不顾家人的反对,以一颗“国家在此存亡危急之秋,七尺男儿不思报国而惜身苟且,将贻笑后世矣。”的拳拳之心,毅然投身到台湾兵工厂的建设当中,又因建厂有功,被清廷嘉赏五品顶戴。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创设兵工厂,闻余之才,奏报朝廷,将其选调到汉阳兵工厂,委任其为汉阳兵工厂的监工(江西文史说是总办),负责兵工厂生产事务。
“汉阳造”横空出世
“汉阳兵工厂”即湖北枪炮厂,1892年开办,1895年建成。至1909年,经过近20年的改建和扩建,拥有大小分厂15个,堪称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厂名也由“湖北枪炮厂”改为“湖北兵工厂”,俗称“汉阳兵工厂”。
余庆鳌任汉阳兵工厂监工时,除承担机械图纸的绘制,并担任教导、监督工人生产。兵工厂成立之初,因技术力量落后,没有自主设计枪炮的能力,只好以仿制为主。余庆鳌的“汉阳造”就是按德国1888式步枪为母本仿制而成的,因在汉阳兵工厂仿制而得名。该枪原型为德国1888式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 88),由于该枪存在着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问题,1898年德国军方采用毛瑟1898式步枪将其取代,该型步枪遂转售给土耳其、中国及非洲一些国家。在购买这款枪时,德国商人鉴于中国人对“毛瑟”品牌的迷信,谎称1888式步枪为毛瑟步枪,以欺诈的方式将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高价卖给了清政府。1888式步枪虽是德国的淘汰品,但对兵器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如获至宝。图纸买回后,汉阳兵工厂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生产此型步枪。该枪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国内前期的仿制品也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故其早期枪型也被称之为“老套筒”。余庆鳌在参与此枪的生产中,虚心地向外籍专家求教,使他很快就了解了枪支生产的全套过程,而且掌握了枪支的性能、生产、设计。余庆鳌是一个爱动脑、苦钻研的人,他发现此枪存在很大的缺陷,想对德式枪支进行改进。1904年,他经几番试验,并终获成功。他去除了1888德式枪管的套筒,以上护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他则参考了德国18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将德国88式改造成“汉阳造”七九式步枪,七九式“汉阳造”新式步枪是中国早期枪支中的代表。它的诞生,凝聚余庆鳌等中国第一代兵器专家心血,标志着中国步枪史上的一大进步,在我国军事工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七九式“汉阳造”后在中国生产几十年,为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是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国内各个武装部队的轻武器装备的主要枪型。为此,余庆鳌赢得“中国步枪之父”的美誉。
旅欧研习新式兵器
英、法、德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工业革命影响,兵器工业相当发达。尤其是德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兵器工业强国,涌现了诸如克虏伯军火工业公司世界一流的军工企业。德国的兵器生产从19世纪中叶开始得到较快的发展。1847年,克虏伯军火工业公司生产了第一批钢铸火炮;后来线膛枪问世后,就大量生产并装备了这种新式步枪;德国人发明了硝化棉火药,从而取代了在欧洲使用了900年的黑火药,大大提高了步枪的射程和威力;火炮从滑膛炮发展到线膛炮,德国是第一批制造并装备这种新式火炮的国家之一(当时,在欧洲能制造重型火炮的工厂只有三家,其中之一就是德国的克虏伯军火工业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兵器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政府和民间的兵工厂共有30多家,其中有些工厂规模较大。例如著名的克虏伯军火工业公司1912年前共生产各种火炮约53600门,从业人员已达到8万人,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技术水平,都是当时世界顶级的军工企业。
辛亥革命后,余庆鳌经汉阳兵工厂推荐,于1914年奉派赴德国学习,顺及考察英、法、俄等国军事工业。余庆鳌作为一名专业人员,能有幸到杰出的军工企业学习、考察,他梦寐以求,欣喜万分,同时,他深感肩上重担,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难得的机会,将欧洲先进的兵器制造技术学习到手,带回国,开拓祖国的兵器工业。在他旅欧的几年里,他参观了德国所有的军工企业,深入到德企内,对德企内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认真学习,仔细观察。有时,当他发现重要的或关键性的东西,余庆鳌默记于心,回到住地后凭记忆将图形画出,有时怕时间长忘了,他就将图先画在自己衣服的底衬上,然后再画到纸上。在考察英、法、俄等国军工企业时,他如法炮制。在欧洲几年,余庆鳌开拓了眼界,增进专业知识,成为一个真正的兵器专家,因而当他学成即将归国时,德国几大军工企业都向他伸出橄榄枝,许以高薪,然他一心报效祖国,并说:“吾国虽弱,终将变强;吾国虽穷,终将变富。人之不能背国,犹子之不能背母也。吾国在贫弱之时,花费巨资,派吾等出国学习,今学成若见用于外人,吾同胞耻之,外国人亦私耻之也。”于是,毅然返回祖国,继续投身祖国的军事工业,投身他热爱的汉阳兵工厂。
“一代匠王”名垂青史
回到汉阳兵工厂的余庆鳌,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工作,他要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东西用到生产实践中,设计生产出更多、更新颖、更实用的兵器产品,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挽救虚弱的祖国,免受列强的欺侮。他与刘庆恩、邓定浩等人,成功研制出射击快、性能好的白朗宁1917式机枪,这款机关枪1921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称之为“三十节重机枪”(因为辛亥武昌起义日为“双十节”),为许多地方武装力量争相抢购。1918年,他又与刘庆恩等人开发火炮,因北洋政府无款可拨,遂将其个人储蓄倾囊投入,向亲友借贷,试制出一种火力猛、精确度高的火炮,但因种种原因终未投产。后阎锡山见汉阳兵工厂所造枪炮十分精密,欲邀余庆鳌等人前往对山西修械所给予指导,因余庆鳌开发新产品无法抽身,阎锡山便派人前来汉阳兵工厂学习制造技术。经过自己几十年不断地学习,余庆鳌的专业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一次,英国军火商来汉口为推销其产品,在英领事馆宴请余庆鳌等专家和政府官员,席间英商作实弹射击表演,借机炫耀其产品。余庆鳌细细观察,并力劝政府官员不要购置其军火,承诺3个月研制出同样的产品。回厂后,余庆鳌即绘图试制,通过日夜赶制,仅用两个半月便获成功,样品出来后,余庆鳌亦邀中外客人观看实弹射击,其射程及稳定性均不次于他国。在场中国人眼里闪耀着激动的泪花,感谢余庆鳌为国人争光,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在场的外国军火商也不禁竖起拇指赞叹道:“中国人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在汉阳兵工厂的几十年中,余庆鳌与其同仁不仅设计生产了“汉阳造”,还创立了汉阳炮厂、炮架厂,生产步兵使用的迫击炮。因贡献卓越,他先后被国民政府授予五等文虎勋章,1923年又获四等文虎勋章,同年升为汉阳兵工厂会办。1924年陆军部批准余庆鳌为暂行兼署会办。
2009年10月17日,中国近代工业遗迹“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今武汉汉阳区龟山路一号)创建。图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效果图
“一代匠王”余庆鳌毕生孜孜以求的致力于振兴中国的兵器事业,常常废寝忘食,终因劳累过度,于1925年5月12日病逝于武汉,终年58岁。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名垂青史。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7/09/26/3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