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湖泊的林林总总

据武汉热线网(nbdnews.cn)讯 远古的汉阳地区,属古云梦泽。其湖泊的形成,是受造山运动的影响及以后的燕山运动,使地带大面积断陷沉降,形成内陆盆湖。随着古云梦泽的逐渐解体,因自然淤浅及汉江改道,致使湖泊日渐被分割、肢解,逐渐形成今日湖泊相错的地貌特征。汉阳现有湖泊7个,即:月湖、墨水湖、莲花湖、龙阳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三角湖(跨蔡甸区)。全区共计湖泊面积14.12平方千米。其中南太子湖6平方千米、三角湖3.3平方千米、墨水湖2.69平方千米、龙阳湖1.36平方千米、月湖0.46平方千米,北太子湖0.22平方千米,莲花湖0.09平方千米。

汉阳湖泊的林林总总

汉阳湖泊水景的文化底蕴浓厚,有的还具神话色彩。古月湖原直达长江边,坐落在汉江与龟山,梅子山、赫山之间,汉代因其与卻月城相邻,故得名月湖。在月湖历史上,先后曾筑有3堤:一是明正德元年(1506)知府蔡钦所建,名杨柳堤,湖中有桥,是集家嘴通往汉阳城的大道;二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6)由知府郭朝祚修建,名郭公堤,中有三孔石桥,自龟山抵汉水南岸。三是清代某些僧人所募修的三搁石堤(俗称龙灯堤),从梅子山至汉水南岸。由此,古月湖被分为东、中、西3部分。古月湖原有8景:柳映长堤、板桥花影、荷风曲溆、宵市灯光、古洞仙踪、琴台残月、僧楼钟韵、梵市朝晖。随着时光流逝,东、西月湖逐渐淤塞,8景不复存在,湖心堤变成湖边堤,昔日风景逐渐衰废。淤塞的东、西月湖被填平作为兴修工厂和住宅用地,如今的月湖是中月湖所保留下来的一部分。

墨水湖旧时曾与长江汉水相通。它由太子湖、龙阳湖等大小湖泊汇集而成,并与刘家湖、青草湖、高公寨、葛藤湾、上平塘、下平塘、南湖、平塘口、小寨湖、黄毛湖、泗洲堤、朱湖、杨家湖、柳家湖、龙王湖、白业湖等,总称墨水17湖。该湖湖面广阔,湖水墨绿,湖岸曲折,在水位为20米时,面积可达30平方千米。关于墨水湖的形成和名称来源说法不一,带有神话传奇色彩。一说是玉帝斩乌龙,乌龙血水染黑湖水,而成了墨水湖;另一说是五代十国时期,昭明太子编完《昭明文选》后,在湖内洗笔而将湖水染黑,故称墨水湖。在解放初期,汉阳地区的水系还相当发达,从武汉动物园所在地(古时为平塘古渡所在地)乘船可直达蔡甸等地。

莲花湖在龟山南脚下,分东、西两湖,中有一条宽沟相连。过去每当荷花盛开时,红白争艳,清香四溢,故名莲花湖。胡凤丹在《大别山志》载:“莲花堤在城北兴国寺,晴川阁右,有石桥,左右二渠,皆种荷花。”又据史考,莲花湖是历史上南湖一角,南湖在唐代经李白赐名为郎官湖,又因李白号青莲,为纪念一代诗仙,故名莲花湖。清代时人们在湖上种起莲花,每至夏时,湖上莲花盛开,莲花湖名一直流传至今。但也有史家否定这一说法,认为莲花湖与郎官湖无甚关系。民间还流传说:莲花湖是唐睿宗李旦的妃子胡凤姣洗脚遗留下来的金、银二盆。历史上莲花湖是一个“岸夹桃花锦浪生”的明秀胜区。由于明清以来多次战争的洗劫,莲花湖景观日渐破败,直到建国前已是一湖死水,污臭不堪。建国后重建莲花湖时,修砌了湖的边缘,种植了花木,建有虹桥、水榭及湖心亭共10处景点,尤其是宽沟上架起的曲拱木桥,是按宋代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河南开封汴水虹桥结构仿造,秀丽古朴。莲花湖今已拓建为莲花湖公园,是一处综合性的娱乐场所,为游客休闲娱乐之地。

汉阳区南部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有个湖叫南太子湖,其北于武汉市四新农场所在地;由一片湖区开垦成菜地的地方,原称北太子湖。古代两湖相连,名为灌水湖,因长江涨水倒灌入湖而得名。后来改名为太子湖。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朝中矛盾四起,忠奸难辨,皇室重臣亦有遭贬。有位身怀六甲的皇妃(一说为皇后)被贬,沿汉水漂流而下,流落到灌水湖时已是十月怀胎,在渔船上分娩一男婴,在随行婢女和渔家的精心照料下,母子平安。王莽篡位事件平息后,皇妃回宫,其男婴被皇室认定为太子,灌水湖也因此而改名为太子湖。

早已消失的郎官湖(现汉阳区太平巷和郎星巷一带),原名南湖。湖名的来源是:唐代诗人李白受唐室纷争牵连,流放夜朗过汉阳,遇故人尚书张渭使夏口,与沔州牧杜公、汉阳县令王公在南湖宴饮。时值中秋节,张公举杯对李白说:“此湖古令游赏者非一,吾辈邂逅于此,而获览此佳趣,子盍题以美,传名不朽。”李白欣然应允,“举杯酹水”,将南湖改名为郎官湖,并即兴赋诗:“张公多逸兴,共泛城南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应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明嘉靖《汉阳府志》载:“原湖可以纵舟城内,水汇于湖,乃自水门入江,其年为弘治庚申。自后,居民于屋后堵土为圃,为室,而湖遂废,今止存一沟耳。”明代陈瑚在诗中感叹道:“大别山犹在,郎官湖已平。可怜江上月,空照汉阳城。”

汉阳区的湖泊属于淡水型湖泊,具有底平、水浅、水生物资源丰富等特征。并具有调蓄、灌溉供水、水产养殖以及调节气候、发展风景旅游事业等功能。由于深受形成条件的影响,主要沿江河两岸天然堤脚下,以及岗丘和平原交接带上分布。以前大部分湖泊与长江汉江相通,湖水受长江汉江洪水影响灾害严重。随着社会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通江湖泊被加固和兴建的堤防阻隔,湖泊只能通过节制闸及兴建的涵闸与长江汉江相通。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无序过度的围垦及开发利用,各湖泊之间也不能相通,变成了死湖,直接破坏了湖泊资源。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有: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泊沼泽化明显;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湖泊整体功能下降。尤其是墨水湖,在1973年以前,监测表明水质良好,基本无污染现象,是城郊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湖泊,随着鹦鹉洲、十里铺、五里墩工业区的建成,每天有几万吨含有大量耗氧物、油类、硫化物、铬、氮、磷及致病菌的污水排放入湖。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墨水湖东南部底泥发黑变臭,呈厌氧发酵状态,西南部湖面水呈黄绿色。九十年代,附近农民用土渠将进入墨水湖的部分污水引入南太子湖,从而减轻了墨水湖的污染负荷,但南太子湖因此而受到严重污染。

世纪之交,为了使湖泊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武汉市和汉阳区两级政府统一部署,加大了对湖泊的管理及综合治理的力度,组建了汉阳区水务局,形成水务一体化管理,使湖泊管理由原来的多头管理模式变为集中管理模式,并认真实施《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使湖泊管理从此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另外,市、区两级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斥巨资对水果湖、墨水湖等湖泊进行了专项治理,并利用2400万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截断流入湖泊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采取工程措施逐步净化湖泊水质。

据武汉市环保部门2002年的水质监测报告:汉阳区湖泊污染严重,除龙阳、三角两湖的水质在Ⅲ类外,其余5湖的水质退化到Ⅳ类,并有继续恶化的迹象。市、区两级政府认为,仅靠截污的措施还不够,还应采取外部工程措施,充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水资源,实现江湖连通,通过水体的流动,以清释污,逐渐转化、置换已被污染的湖水,不仅投资相对较小,而且可迅速改善湖泊水质,并进一步为恢复水生态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江湖连通势在必行。

2004年,武汉市政府正式把“以水治水,引江入湖”列为重要课题。众多中外规划专家以“两江四岸”为背景,绘就了一幅国际开放式城市的“水城”发展蓝图:以长江、汉江为主轴,把“引江入湖”与改造老城、新区开发相结合,充分舒展“两江四岸”和“三镇三片湖区”的水城“骨架”,形成明渠、箱涵、河湖、景观带等生态隔离带。2005年伊始,汉阳地区六大湖泊作为“引江入湖”的“试验田”,投资达10亿元人民币,从琴断口闸每秒引进20立方米的汉江水进入龙阳湖,分两路流经墨水湖、三角湖,最后从南太子湖导出汇入长江。2006年将在上述4湖水质改善的基础上,开挖米粮渠、明珠河等,连通后官湖和北太子湖,2007年前最终完成“六湖连通”工程。届时,一舟可游武汉新区,沙鸥翔集,鱼戏浅底,旅游意趣无限。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7/15/40/48613.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9月17日 下午3:39
下一篇 2024年9月17日 下午3: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