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是令人向往的;一座江湖纵横的城市,是令人欢喜的; 一座大气、包容的城市更是教人感到亲切、舒适。
武汉,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江城武汉,九省通衢,水运便利。码头文化的兴起既带来了经济繁荣,也融合了八方风味。
千百年来,不论城市如何焕然一新,食物的味道总是亘古不变,最抚人心。
漫步在汉正街、粮道街、长堤街、吉庆街……这些老街小巷的过去,在被岁月淹没的老故事中,我们依旧能看到万千精彩。
从熙攘的夜市、小吃街到楼下的大排档、小餐馆,街边的小店装满了故事。有人在夜市的烟火气中长歌纵酒,有人眼波流转迎面撞进夏日晚风。
城市的故事也因八方食客而有滋有味。
汉正街:曾经的天下第一街
曾有武汉朋友跟我说,想要去了解真正的老武汉,一定要去硚口走一走。硚口,是大汉口的起源。大汉口的商业繁华离不开一条街,它曾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被誉为“天下第一街”。
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在今天的老武汉口中仍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大江东去,汉水汤汤。在汉水入江口的集家嘴一带,汉正街的繁华早在500多年前就已“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襄助汉口跻身全国四大名镇。
17世纪初,众多小街小巷以汉正街为主脉,纵横连接,组成了新兴的汉口沿河商业区。19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
1979年,汉正街借改革开放之风,在全国率先恢复小商品市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市场。“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那时候的汉正街,正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每当老武汉人提到汉正街的创业故事、购物琐事,一个时代的缩影就这样的定格住了。从繁盛到衰败,是历史的必然。
今天的汉正街的商贸重心转移到了黄陂区的汉口北,但这里,仍是有不少往来的打货人,有的依旧是传统的板车拉货,有的是将板车改成了电动的。
长堤街:武汉近400年历史的老街里最长的一条老街
我对长堤街的了解,最早是在武昌昙华林的一家咖啡馆的书架上寻觅而至。
今天的长堤街已有部分拆除,狭长的街市犹如一条长巷子,逼仄的马路、老旧的社区、密集如蛛网般的电线……令人不免有些恍惚,却藏着最地道的老汉口味道,有历史的记忆,也有生活的味道。
据了解,它可是武汉最老牌的小吃街。
望着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再看着两旁破旧矮小的社区民房,现代城市裹挟着往事风云。老汉口有过的一切,这条街仍有迹可循。
“没有来过长堤街,你就没有感受过真正的老汉口”。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话。 走进这里,城市的车水马龙、城市的繁华、城市的快节奏统统与这里隔绝。
日落后的长堤街,弥漫着地道风物的香气,撸两串烧烤,吃一碗牛杂,三五成群挤在一起,放开喉咙,气吞山河。
为此,我为自己的到来而感到幸运。
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
户部巷的名声早已传外,在今天,它是一条闻名全国的小吃街。在过去,它是武汉人的“过早”是一座城的人文缩影,更是码头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这条以“小吃”闻名的百年巷子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有“汉味小吃第一巷”之说。
“过早”,是湖北地区一种俗称,尤以武汉、黄石、荆州、宜昌、襄阳一带较为突出。因为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关系,人们很早就养成了“过早”的饮食习俗。
户部巷位于老武昌城的中心位置,蛇山之北,黄鹤楼下,东临司门口,西临武汉长江大桥下的轮渡码头。
清代时期,武汉码头经济繁荣,靠近码头的户部巷成为当时南来北往的商客船家最爱去的巷子。
巷子里的人家抓住商机,为这些商人旅客提供各种花样小吃。江汉五粮、天下干鲜、精烹细调,以鲜、香、快、热之汉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自此名气日盛。
到了上世纪50年代,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通车,轮渡码头变得更加繁忙,三镇市民往来,“过早一条街”逐渐传开。
正所谓是“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在武昌过早,去汉口听曲吃夜宵,那时候的武汉人、南北商客,可谓整日精彩。
如果时光倒流到30年前,暮色下的吉庆街不仅有地道风味,还有民间艺人。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喝酒的,各种大店小铺和排挡令人眼花缭乱。
到午夜12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急促的吆喝声、点菜声、唱曲声,或戏曲或民谣,十分欢腾。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还曾被新华社誉为“城市文化名片”,宵夜和民间艺人两大特色蜚声海外。
有人说因为吉庆街,武汉成为了一座不夜城,让人爱到了骨子里,美得妙不可言。 大排档老板们不知疲倦地做生意,直至凌晨依旧精神抖擞,食客们卸下白日里的憋闷,一口气兴奋到深夜,不知归去。
30年后,此般景象就完全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随着易地重建的现实问题,“吉庆街”已不再,它变成了“吉庆民俗街”:汉派风情街、艺术创意社区、文化旅游目的地。
从一个时代的南北交汇到另一个时代的南北交汇,吉庆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沉淀与改变,变成了一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只是偶尔一次路过那,耳畔传来“挖地佬壳”、“靠杯酒”的字眼儿时,倍感时空恍惚。池莉的《生活秀》像是回归了现实。
得胜桥:杂乱环境下的人间烟火味
这是一条我无意路过的街巷,充满烟火,却也杂乱,但十分惊喜。
巷子又窄又长,两旁都是铺子,有一段是菜市场,有一段有各种小吃,也有一段有不少日常杂货。
它是武昌的老城区,从中山路积玉桥到中华路粮道街之间,婉转不过千米,几乎浓缩了武昌古城600多年的余味。
如今,不知它已被拆除成何样了。是旧址复建还是一去不返,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对生活在这里的老武汉人而言,老街的拆除意味着一代人的记忆被搁浅在历史的长河中。得胜桥曾是武昌著名的一条露天集市,汉货特产一应俱全。
古朴的黄鹤楼下,烟火与市井令人向往。
它如同博物馆一样,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好去处。又像是一件老古董,也许不是收藏家喜欢的那种,却充满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记忆:过早、购物、维系日常。
我每次路过这里,总想着要是住在附近,一定要买点蔬菜、买条鱼回去。但每次,都买了一些小吃。边走边吃,边吃边看,夜色之下,市井烟火依旧繁盛。
在这老旧的街铺之间,狭长的街道之上,雄伟壮美的黄鹤楼就矗立在眼前。历史的宏伟,生活的平凡,杂乱无章的电线和人们晾着的衣服缠绕其间,世界充满欣喜,生活充满温情。
保成路夜市:鲜衣怒马裹挟市井烟火
2019年夏天,无意撞见保成路夜市的时候,我的内心一阵悸动。
鲜衣怒马裹挟市井烟火,一座城市的繁华与活跃让我对武汉好感倍升。狭窄的裙楼之下,夜市里的每一个摊位生意都非常火爆。
保成路夜市号称是武汉最大的夜市,曾经是武汉的电子街与夜市。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这里的商品是进口摩托车,然后是各类进口家用电器。“进口”一词,足以彰显武汉人的生活品质。
据了解,当时的武汉年轻人谈恋爱、约会的地方,总少不了这里。白天,男孩陪女朋友去逛江汉路步行街;晚上,女孩则陪着对象去逛保成路夜市。
现如今的保成路夜市以出售各种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包包、手机贴膜维修为主,以及还有一些工艺品和夜市小吃。与过去吉庆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保成路也是白天冷清,晚上繁华。
太阳一落山,这里街上就出现来一个个铁架子围成的小摊子,并且密密匝匝地靠在一起。华灯初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将本该沉寂的夜,变得活跃又繁华。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坐办公室的白领、有学生、有家庭主妇、有普通上班族、有当小老板的、有自主创业的…在这里,它几乎是包容并融合了社会各阶级的人群。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一样的人”。
——————————
武汉之大,大在魄力,大在豪迈。朝上,高楼大厦,光鲜亮丽。朝下,街头巷尾,人间繁华。武汉的城市包容恰好就在这。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味道。
热干面是坚韧的,藕汤是温和的,豆皮是香浓的……小龙虾是畅快的,啤酒是潇洒的。万物有甜有咸,就像人生,交织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
但生活是简单的。
一屋,俩人,三餐,四季,平淡却也欢喜。如江河之水,时而缓慢,时而汹涌,却始终奔流不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城市的烟火气在江河的流淌中静静地慰藉着每一个人,每一个他乡人。正是人间有了烟火,才有了人间烟火。
数千年来,江湖奔流不息,塑造了一座古老的城市,也塑造了一个快意的人间。
从 “不服周”到“敢为人先”,武汉精神像是一股风,吹进了所有人的心底,激情鼓舞着每一个人的斗志。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8/15/28/1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