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汉口的西关帝庙

据武汉热线网(nbdnews.cn)讯 在汉口古老的长堤街中段紧邻夹街处,有一座规模宏壮的古会馆。会馆由山西、陕西两省旅汉商人捐资修建,因名“山陕西会馆”,会馆内供奉关羽神像,当地居民称之为“西关帝庙”。

漫话汉口的西关帝庙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编纂的《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记载:“(会馆)创始于康熙癸亥(1683),被毁于咸丰甲寅(1854),复兴于同治庚午(1870),工讫于光绪乙未(1895)。”这所老会馆,距今也有320多年的历史。

硚口区的这座西关帝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影响颇广。馆址西起全新街,东邻药帮大巷,建筑宏伟,规模宏大,是当时汉口诸会馆中较大的一个。馆内修有大殿,供奉“关帝”。当时,在汉口花楼街以东,有一个规模较小的“关帝庙”,人们称为“东关帝庙”,因而便将靠汉口西边的这座“山陕西会馆”称为“西关帝庙”。

西关帝庙坐西朝东,黄色琉璃瓦,绿边金纹云头檐,轩昂门楣,上有一块石匾,刻有“云中白鹤”4个大字,面对长堤街保寿桥,后门上刻“山高水长”。据老人回忆,在民国年间,人们进入西关帝庙,可见里面是两层大殿,一个大花园。前殿一个大神坛,坛上金碧辉煌,一座大神龛,横额上紫木雕花的横匾上雕刻着“关帝圣君”4个闪闪发光的金字,两房是紫木雕花的金字楹联。神龛口正中供奉着有一丈多高身着蟒袍玉带的关帝雕塑座像。左侧是头戴金盔、身披铠甲、腰悬宝剑、捧着金印的关平雕塑立像。右侧是大眼虬髯、相貌威武、手执青龙偃月刀的周仓立像。神龛前紫檀木雕花的长形供桌,中间摆放着大型紫铜香炉,两房各放一个三四尺高的雕花紫铜烛台。大殿上挂有几十盏华丽的琉璃纱灯和精致的宫灯,大殿两房的大柱雕有盘龙,上悬挂紫木金字的楹联。大殿前面两侧是一人多高的钟楼和鼓楼;大殿后面两侧的客厅和住房里都挂有字画,里面的陈设华丽,长期住着主持会馆事务和管理庙内事务的人。清末民初,每天到这里的山陕仕商和朝拜关帝的群众络绎不绝。逢年过节,香火更盛,会馆还大摆筵席并邀请戏班唱戏,以示酬神。

后殿是面积很大、画栋雕梁的大厅,正中悬挂着关帝画像,两旁挂着书画,摆放着檀木桌椅和茶几,厅屋四周挂有精致的琉璃纱灯。这里是山陕同乡联谊会聚会之所。大厅两侧修建有几十间大房,陈设富丽堂皇,供山陕仕商旅汉寓居之用。楼上是堆货栈房,供山陕旅汉商人堆放货物。大厅后面建有一个大戏台,戏台正中也悬挂着关帝画像和楹联。戏台后面是更衣室、厕所、浴室、娱乐室、厨房。戏台对面建有弧形看楼和房间,供女眷看戏和休息之用。

走出后殿是一个规模较大、环境幽美的花园,里面修建有凉亭、水榭、阁楼。阁楼里神龛内供奉有关帝塑像。四周有荷花池、喷水池、假山和双龙戏珠石桥以及石雕的赤兔马,并种有很多林木花草,是山陕旅汉仕商避暑休闲之胜地。

民国年间至武汉沦陷前的西关帝庙,在汉口的会馆中颇有名气,使得来汉的山陕仕商流连忘返。由此可溯至清代同治年间重修后的西关帝庙,景观更为壮观。当年的西关帝庙盛况,据光绪二十二年的《汉口西会馆总图》记载,在汉口的会馆中,“惟西会馆规模正大,雅冠众构”,并说“西会馆在汉口西北隅循礼坊境内,巷道不一,自沈家庙码头大街焉。巷深可四十余丈,宽广稍逊,前衢而屋列于东西,取赁资以供馆用,不可废也。巷尽则会馆照墙,适当后街通衢,而南水龙局晒厂也。东曰礼门,西曰义路,中曰石栏水池,左右攀龙三斗铁旗杆,自是而石狮相对,而门楼高竖,额曰:‘山西一人’。周为乐楼甬道,辅以长廊,左钟右鼓,二楼中筑月台卷棚,始获登正殿焉。两面配以耳殿,由殿后回厅为韦驮殿,循两庑数级而升,是春秋楼,其高七丈。东西长廊,东隅石栏,内有圣泉井一口,楼后为佛殿,更上一层楼为启圣祠,祠后则厨屋。后门其额曰:‘山高水长’。此处东西掖门内巷,厅堂园亭,自北而南,首尾相衔,广深与庙基等。东掖门额曰:‘圣道崇隆’。进内巷入东便门,是为东厅,有堂有室,为司事馆役办公之所。厅南为魁星楼,楼下为诚敬堂,治窑洞三,内藏祭祀器皿,厅北隙地治为养花之圃,凿养鱼之池,为亭数椽,循以回栏,再北天后宫,楼上供三宫,阁间以周垣,对以乐厅。宫西为财神殿,铺以两廊,对以戏台,西掖门内巷额曰:‘帝德广运’,相对木栅腰门,十数武有门楼,其颜曰‘吕祖阁’。二面看墙,嵌以创始老碑记,门内回厅,左右翠竹,上为吕祖阁,阁下有堂阁,后有房,为和尚清静之所。阁西为文昌宫,东西两廊南对戏台,旁有一室,为报功祠。宫南为紊厨,厨前为七圣殿,东西有廊,南有戏楼,又南为轿厅。庙后是堤街通衢,街北至南岸边东西与会馆基等。召有租户,岁收租金。堤处高筑北岸,中留濠以汲水,修二桥以渡人。西曰:‘保寿桥’,正对会馆之后门,东曰:‘延寿桥’,与雷祖殿之桥毗连。北岸西首建有瘗旅公所,为同乡厝柩之地,又东为茶楼,又空基岁取租金,以资馆用。东界自延寿桥至高筑火路,直达城墙,后湖东西菜地皆取有租。从湖心以至馆后皆属会馆之基,有界石为志,渔课可证。自界石以至庙后四十丈,由庙后至照墙三十五丈之谱,由照墙至夹街四十来丈,统计广深一百一十五丈。垂创之艰,继成之难,经费之钜,工程之大,亦大概可见矣。他如圣地全书,銮驾之隆,车服礼器,罔不一如礼也。”这段文字,翔实而具体的反映了清光绪年间西关帝庙的全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关帝庙后门外的保寿桥,是至今尚保存完好的一座古石桥。

保寿桥又名玉麟桥。方志记载:保寿桥建于清康熙初年(1662年左右),由于它是山陕会馆(西关帝庙)往后湖的必经之地,在清道光十四年(1834),由山陕水烟号商人集资加以重修。重修后的保寿桥宽丈余,长3丈,条石桥面,在青石桥栏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陕水菸众号修建”,另一面刻有“保寿桥”3个楷书大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寿桥如今仍是长堤街通往汉口中山大道一带的重要通道之一。

西关帝庙在当时不仅供山西、陕西旅汉商人居住、集会和议事,也是酬神演戏的娱乐场所。因此,会馆内建有许多戏台。在清光绪乙未(1895)重修的会馆内,正殿前“石栏曲绕,直接左右两戏楼,再前戏台,为春秋两祭,演古酬神而设”。为了酬神,会馆内不仅正殿有戏台,后面的财神殿、七圣殿、文昌殿等殿前均有戏台。这些戏台两房都挂有楹联,许多楹联颇耐人寻味。

正殿戏台楹联云:

陈迹兴怀,古今人岂云不相及;群情毕寄,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唱一曲白雪阳春,大江东去;看满眼流丹叠翠,爽气西来。

地当鹦鹉洲边,构北玉宇琼楼,入座浑如游洞府;

人在木分榆社里,对此歌衫舞扇,开樽同兴话家山。

阳春白雪有新声,听楚客歌来遍传汉上;

铁板铜琶翻古调,问乡单操处忆否西关。

财神殿前戏台楹联云:

余韵绕江城,问玉笛谁吹,折杨柳数声,落梅花一曲:

游踪临汉水,且金樽共把,集木分榆雅社,话桑梓闲情。

七圣殿戏台楹联云:

且从忙里偷闲,看尽古今来情状;

莫道局中是戏,点破千百世机关。

文昌殿戏台楹联云:

闻所闻而来,聆遗响千秋,高山流水;

见所见而去,醒繁华一梦,御苑宫花。

这些楹联,大多数是清光绪十年至二十年(1884—1894)山陕西省众商公立,其中也有少数是地方官“敬叩”。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都紧密关联着“戏台”,有的引经据典,谈古道今;有的描绘眼前风光,即景生情;有的利用明白的俗语寄托对人生的感慨,而这些又都不离开谈戏,而且联语“汉”味十足,颇具地方特色,与“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所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等通俗的戏台对联相比,别有一番韵味。

过去的汉口西关帝庙由于建筑宏伟,华丽庄严,远近闻名,曾盛极一时,所以西关帝庙附近一条街称为“关帝街”。

据历史资料记载,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清咸丰三年初(1852年12月29日)攻进汉口后,曾在西关帝庙内住了10余天,指挥太平军进攻武昌的战斗。清广西提督向荣当时奏稿中称:“逆匪(指太平军)分居汉口。杨秀清住万寿富,洪秀全住关帝庙。”可证确有其事。

但是,自1938年10月起日寇侵占武汉时期,日寇一个小分队驻扎西关帝庙内。庙内的建筑物和用具被日寇毁坏不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警察三分局也设在西关帝庙。庙内文物又损失不少。

1951年,西关帝庙被市民政局组织的“善会联”接管。“文化大革命”期间,西关帝庙几乎全部被毁,“关帝街”改为“反帝街”,1972年更名为“全新街”。西关帝庙的前部分被改建为民房和商店,后部分改建为“艺华五金工厂”。“艺华”迁走后属“东方五金厂”和“武汉开关厂”之厂房。如今,西关帝庙旧地已成为服装专业市场,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唯有后门外的保寿桥及当年庙殿的部分外墙尚存,供人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8/19/28/49046.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9月18日 下午7:27
下一篇 2024年9月18日 下午7: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