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端六,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货币银行学奠基人。他在武汉大学执教36年,肩负科研、著述任务,辛勤耕耘,鞠躬尽瘁,数十年如一日,在银行、货币、信托、商业、会计等学科领域取得开拓性的成果。为中国经济学科研、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编辑汉口《民国日报》
杨端六,原名杨勉,后易名杨超,又名晚超。原籍江苏苏州,祖辈落籍湖南长沙。生于1885年6月18日,恰为当年端午节后一日,其母便给他取了个小名“端六”。杨端六年长后,为了怀念母爱,以此名作为了他的大名。杨端六幼读私塾8年,熟悉经史。1903年毕业于湖南省师范学堂,1906年赴日本留学,留日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期间,杨端六回国担任海军陆战队秘书长。后回长沙,在《长沙日报》社担任撰述。回湘路过武昌时,黄兴以战时财政困难向他求教,杨建议募捐和征收战时特别税,以渡难关。
杨端六
1912年的暮春,他在日本的同学、同盟会员宋教仁出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为了在民间开展反袁活动,宋委托一批留日同学办一张反袁报纸,即汉口《民国日报》,杨端六任汉口《民国日报》总经理。
杨端六对报社的工作极其负责。汉口的夏天很热,杨端六整日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办公,常忘记休息。《民国日报》设在汉口法租界,是反袁的言论基地和秘密的联络机关。在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后,《民国日报》攻击袁氏不遗余力。袁世凯的亲信通过湖北当局,贿买汉口法国巡捕房,逮捕了杨端六、周鲠生、皮宗石等主要骨干,准备引渡后“以军法从事”。由于杨端六等这些被捕者都懂得国际公法,法国又是一个标榜自由、民主和维护国际法的国家。因此,法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干涉,抵制了袁政府的请求,连夜把他们送到一艘英国轮船上开往上海。杨端六和周鲠生、皮宗石等人在上海得到黄兴的帮助,取得了湖南的一项公费,于1913年初到了英国。杨端六进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货币银行专业。
开拓中国商业会计学
杨端六一去7年,先后到英国、德国、法国寻师访友。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很清苦,但身处海外的杨端六,心系祖国,即使在大洋彼岸的英伦,仍始终密切关注祖国的命运,学习十分刻苦。在1917年时他在国内发行的《太平洋》杂志上发表了《商业与会计》的论文,第一次把现代会计原理和商业活动有必要采用的现代会计方法介绍给中国商界;同年还翻译了卫士林的《支那货币论》。1918年一战结束,不久举行的巴黎和会因在中国问题上偏袒日本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由此爆发了五四运动。远在英国的杨端六渡海与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王世杰、周鲠生、皮宗石等汇合,一道去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向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请愿。
杨端六到英国时已是28岁,一直未婚。他在英国时认识了比他小10岁的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的袁昌英。袁昌英的父亲袁家谱是湖南名士、理财专家,杨端六在国内即受到他的赏识。杨端六和袁昌英在异国相逢,两人所学专业虽然不同,但志趣相似,由恋爱到回国后完婚时,杨端六36岁,袁昌英26岁,成为前一代学人中晚婚的典范。
1919年9月杨端六(中排左一)在巴黎
1920年杨端六(左)与杨度之子杨公庶在柏林
1920年,杨端六回国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兼任经济学、会计学教授,又在商务印书馆任会计主任,他对商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迅速使商务印书馆实现扭亏转盈。郭沫若曾称赞他“在商务管着银柜子”,中国会计界称他为中国商业会计学的奠基人。
1920年夏,代表中国公学、北京大学等团体,陪同美国哲学家杜威和英国哲学家罗素来长沙演讲,为罗素演讲做翻译。他亦为长沙的听众作《社会与社会主义》的专题演讲,时为《大公报》特约记者的毛泽东,特将其演讲记录稿刊登在10月31日的《大公报》上。1922年1月,杨端六出版了《信托公司概论》,此为中国最早介绍信托公司金融机构的著作之一;10月出版了《记账单位论》一书,副标题是“中国会计学之根本问题”,通过杨端六此书的论证,以及单位如何选择、应用,到1933年废两改元和1935年的法币政策才变得简化。1923年1月,杨端六出版了《银行要义》,论述了银行的种类、商业银行的业务、银行的协同与垄断等问题;10月,他的《商业簿记》出版,是当时内容丰富的一本教材。
1926年,杨端六出任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后,着重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与侯厚培等根据1864年至1928年间的海关清册著成《六十五年来中国贸易统计》,绘有图表40余幅,成为中国第一部国际贸易资料集。填补了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的空白,成为重要的外贸参考书,也是宏观管理外贸的依据。
奠基中国货币银行学
1930年,杨端六参与新武汉大学(即由李四光任扩建委员长的武大)的筹备,全家迁到武昌,住武昌昙华林街。1932年武汉大学在珞珈山校舍初步建成,武大校址由武昌东厂口迁往珞珈山,杨端六家和学校一起搬迁到珞珈山。杨端六先后担任武大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法商学院院长和教务长等职。尽管担任许多行政职务,他始终坚持上课。1934年到1937年,杨端六曾任蒋介石军事委员会审计厅上将厅长,每年暑假中由武汉去南京任职两三个月为蒋讲课。抗战爆发后,杨端六、袁昌英夫妇积极地参加爱国捐献,袁昌英还署名撰文表示毁家纾难的热忱。
1938年,武大由武昌西迁四川乐山。杨端六主持迁校委员会,踏访地址,具体落实图书设施、精密仪器的长途转运事宜。抵达四川乐山后,他筹划、布置学校各部门、各学院落址,以及学生宿舍、教职工住房等安顿工作。从决定迁校到乐山复课,仅仅用了2个月时间。杨端六主持迁校委员会把图书、资料、仪器从武汉用轮船运到重庆,重庆以上换成小火轮,到宜宾再坐木船,三次转运,图书仪器没有任何损失。1946年返校时,杨端六又全面负责将学校的精密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源秋毫无损运回到了珞珈山。千里迁徙,使之复原归位,杨端六功不可没。
杨端六在武大任教期间,将自己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武汉大学,奉献给了中国货币银行学研究。他的女儿杨静远曾回忆:父亲一生两大贡献,一是在经济学特别是货币银行金融财会方面的开拓性研究论述;一是在教坛上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财经界杰出人才。1939年8月19日,日军对四川乐山狂轰滥炸,整个乐山城被毁掉三分之二,城中商业区几乎被夷为平地,整个街道变成火海,杨端六家被大火包围。杨端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重要书稿《货币与银行》原稿,这部凝结了他心血的专著194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成为当时大后方各大学广泛选用的经济学教材,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经济学杰出人才。杨端六早在英国读书时,就发表论文《商业与会计》,第一次把现代会计原理介绍给中国商界。后来他出版的《货币浅说》,介绍了货币的起源、种类和作用,是国人自己撰写的最早的货币学著作。他学问力求创新和务实,当时不少书粗制滥造,将后面附录、参考文献等砍掉,而杨端六坚持学术标准,注意为读者自行查找文献和研究提供方便。他在课堂上常围绕主题介绍不同流派学说,启迪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分析。他谆谆告诫学生“多读勤思,勿攀捷径”。他的卡片写得工工整整,都是楷体字,聆听过他授课、领受其教益的学生,无不由衷崇敬爱戴这位“现代货币金融学的奠基人”。谭崇台教授曾回忆:“他教我们货币银行学,他的书里面有中文有英文,他用英文介绍当时最新的西方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我后来到哈佛大学,发现很多东西他都已经知道了,这一点很多老师都做不到。”
1926年杨端六、袁昌英与女儿杨静远在上海
著述中国管理科学化
1943年,他的《现代会计学》出版,该书属于会计核算理论,包括整理账与统驭账、单据制度、分店会计、银行会计、成本会计、标准会计、政府会计、外币处理方法、国币价值变动问题等,尤其是成本会计,使得管理者能及时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大大提高管理的效能,是当时比较新颖的知识。
杨端六在武大编写了一本经过他精心消化吸收的《工商组织与管理》教材,于1944年正式出版,这时他已59岁了。他将大半生学习和参与公司及学校管理的知识及经验融汇进去。该书不是专门谈科学管理的著作,而是全面介绍工商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知识,适合一般大学生的教学需要,但又尽量汲取符合科学性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在当年中国工商业设施相当落后的条件下是比较适用的。该书附载的参考书目相当丰富,约有120来种,包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查尔斯·巴贝奇的《关于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这样一些早期的科学管理的前驱性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工业经济学》、《工业与贸易》,还有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车间管理》,迈耳斯的《产业合理化》、国际劳工局的《合理化概况》、德国国家工业资料处的《德国的产业合理化》这样一类科学管理权威著作;也有苏联的《有效劳动法规文献选集》,有作为科学管理中的专门讨论人的因素的《人事管理》等著作;还收入了西蒙斯的《工业中的个人关系》这样很早讨论人际关系的书籍;以及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书中最早最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这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被杨端六收入。杨端六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1948年冬,杨端六应邀到桂林去讲学,他们一家住在桂林南郊将军桥的一个教授宿舍里,夫妇俩都没有开课,杨端六作过几次“中国货币史”的演讲。不久,全家回到珞珈山。那时,他已有60多岁了,有一次他去上课,跌了一跤,后学校照顾他不上课了,在家里做研究工作。
编著清代货币金融史
武汉解放后,开始从事清代货币金融史的研究,完成了《清代货币史稿》,后来由三联书店出版。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杨端六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62年,已过古稀之年的杨端六应三联书店之约编著了《清代货币金融史稿》,详细论述了清代中国货币金融发展情况,搜集资料丰实,叙述条分缕析,脉络清楚,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此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同行学者的好评,1977年,在他去世11年后,香港广角镜出版社重新印刷了这本著作。
杨端六在武汉大学执教36年,肩负科研、著述任务,辛勤耕耘,鞠躬尽瘁,数十年如一日,在银行、货币、信托、商业、会计等学科领域取得开拓性的成果。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货币银行学奠基人。
1966年9月30日,杨端六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去世,未留下骨灰,终年81岁。
杨端六夫人袁昌英,1894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武汉大学教授,是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戏剧有《孔雀东南飞》、《活诗人》等,散文有《巴黎的一夜》、《琳梦湖上》等。代表作《游新都后的感想》等被选入高中课本;出版《法国文学史》、《法国文学》等著作。在20世纪30年代的武汉大学,袁昌英与中文系教授苏雪林、文学院长陈西滢夫人凌叔华,被誉为珞珈三杰,曾名噪一时。1957年被划为右派,后又被判为反革命,交街道监督劳动,75岁时被遣送回醴陵乡下,三年后去世;1979年获平反昭雪。“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
著名女作家袁昌英(杨端六夫人)
杨端六、袁昌英夫妇育有一女一子。其女,杨静远,著名作家、著名翻译家,毕业于武汉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译作《柳林风声》与《彼得·潘》广受读者欢迎。其子,杨弘远,著名生物学家、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武汉大学教授,专长植物有性生殖的实验研究,2010年去世。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2/15/02/30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