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已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江豚种群
20多头江豚定居双柳“江豚湾”
连日来,生活在长江武汉水域的江豚进入活跃期,胖乎乎的江豚们感知到季节的召唤,不时地从水面探出头来。生态志愿者徐建利和同伴们守在新洲双柳水域,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天冷了,它们要储存足够的脂肪过冬,出来捕食的”。
3年前,几只江豚路过此地,被周边环境吸引,安了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豚从最初的寥寥数只,发展为拥有20多头成员的“大家庭”。附近居民惊喜不已,亲切地称这里为“江豚湾”。
3年观察,生态志愿者徐建利和同伴们得出令人振奋的消息,武汉已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江豚种群。其中,双柳长江大桥至挖沟段,江豚行踪最为明显。市民们开心不已,没见过江豚的孩子们一到周末就迫不及待地跑来,盼着江豚出水现身。
市民周媛认真记录下这个“双柳种群”的逐步壮大:“2021年目测1头、2头,2022年3头、5头,2023年10头、15头,今年20头、25头……”
今年3月14日,十多头江豚同时出水嬉戏。
生态志愿者在新洲双柳江段观察江豚活动情况。
“这些江豚大体分为3个小群,看它们的动作,大概是在围捕小鱼。”徐建利仔细描述,每个群体各有2—3头江豚,在下游方向左右包夹,分工协作,围捕小鱼,3头小江豚在上游一边玩耍,一边帮“大人”(成年江豚)撵鱼,“看着它们又顽皮又认真的样子,很是可爱”。
渔政人员李贤烈偶尔监测到江豚的身影,“看样子它们在这里住得不错”。
长江江豚在双柳江段嬉戏。
但其实,江豚属于有些挑剔的家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梅志刚很熟悉江豚的习性。他说,它们是“肉食”动物,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因此,江豚在选择栖息地时,会优先考虑食物资源丰富的水域。一般来说,它们会避开繁忙的航道、码头和泊位等区域,选择相对安静、安全的水域。
“现在,江豚活动最为密集的双柳段,从上游的沐鹅洲边滩到下游的罗霍洲洲头,具有一定的浅水环境。”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程师邹振华认为,是这里良好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吸引了江豚。
从地质和水文条件来看,双柳段枯水期有大型沙洲出露,伴有大量软质浅滩,洲滩岸线原生自然,水下有可供江豚停栖的深槽,可为江豚提供良好的栖息和觅食条件。另一方面,武汉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今年以来,生态志愿者在双柳江段共观察73次,目击监测到江豚183头次。
编辑:熊展平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2/18/57/6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