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叶,黄陂人韩惠安在汉口开办“牛皮行”起家发迹,成为武汉赫赫有名的富商。先后置有房屋300多栋,遍及汉口、上海、广州、香港、庐山及他的家乡。没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韩惠安,还先后被选为湖北省参议员、汉口市总商会会长。他的发家轨迹颇有传奇色彩。
牛皮起家
韩惠安,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六指店郑家田村。原名道惠,字道安。兄弟四人,排行最小,俗称“韩老四”。韩惠安出身穷苦,其父韩勋洛是个勤劳的农民,靠种几亩佃田和农隙替人推车帮工维持一家生活。有一年,因年荒歉收,交不出租谷,地主夺了佃,其父被迫带着一家六口外出寻找生计,到汉口后湖搭了一间草棚,作为栖身之所,以出卖劳力度日。不久,父亲在贫病中去世,母亲只得带着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讨饭。韩惠安上十岁时,就捡破烂拾煤渣卖钱贴补家用。成年后,和几个兄长一起替人推车运货,由于勤快肯吃苦,家境逐渐好转。不久,韩惠安兄弟四人先后成家,各立门户,自谋生计。
1910年,23岁的韩惠安投资小本生意贩卖京广杂货,用独轮人力车拉到河南、陕西去销售,回头运些牛羊皮到汉口卖,来回不撒空网,赚了点辛苦钱。与此同时结识了不少外地商贩,在商贩朋友的鼓励和援助下,在汉口打铜街租了个铺店,开设“福庆太”牛皮行,由两个哥哥(这时大哥已去世)分别在驻马店和西安扎庄收购牛皮,自己坐行经营。由于生意红火,获利颇丰。
投身商业
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爆发,洋商停止收购牛皮,皮货价格骤跌。恰有西北商人运来大批牛皮山货,因市场不畅纷纷以“跳楼价”抛售。韩惠安看准时机,“逢滞不丢”,收购了大批便宜牛皮山货。不久,随着时局的好转,国际市场皮货价格暴涨,韩惠安囤积的牛皮山货,经洋行买办韩子芹引荐,悉数被谦信洋行、德太洋行高价购买,韩惠安大赚好几千块大洋。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受到德太洋行的赏识,聘其为买办,后提为该行经理。此后,韩惠安生意越做越大,逐渐在商界声名鹊起。
1922年,湖北省楚安公司下属棉、麻、丝、纱四厂在汉招商,市商会特邀韩惠安入股,并聘为经理,每年分得红利数万元。1926年楚安公司被武汉国民政府接管,韩被解职后,精心经营福庆太山货行,同时,在汉口法租界开办东方大旅社和鑫记大舞台;还开办有裕和盐号,并在罗田、英山、麻城、黄陂等地设分号。
韩惠安的东方大旅社是当时汉口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一家旅社,生意一向兴旺。建于1917年的鑫记大舞台坐落在友益街,曾用名“共和升平楼”、“共舞台”、“汉口大舞台”,最初这里只演花鼓戏。20世纪20年代后,为京剧专用剧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名角,都曾在此演出过。1932年,韩惠安投资改建成汉口当时享有盛名的娱乐场所。解放后更名为“人民剧院”。
韩惠安结交权贵,在汉口商界稳住了阵脚。他先后交结萧耀南、陈嘉谟、何成濬、徐源泉、夏斗寅、胡宗铎等军政界要员,在这些权势人物的关照下,连小学文化程度都没有的韩惠安,曾被选为湖北省参议员、汉口市总商会会长。并置有大量房产。在汉口有新成里、福德里、尚德里、惠康里等8个里份计一百多栋房子,专门用于出租。韩惠安就住在新成里的一栋两层洋楼里,紧靠大舞台的后门。在家乡买有130石良田,建有“九门七栋”砖木石结构的一排楼房,称为“惠安新村”。在庐山庐林新5号建造有一栋英式别墅,与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别墅为邻。在上海,他耗资60万大洋在孟德兰路(今江阴路)西端买有铁皮屋顶、用青砖和红砖镶嵌砌成的英式三层花园洋楼和一座两亩地的漂亮花园。
建于1917年的双化大舞台,1932年由韩惠安投资将其改建为娱乐场所(今武汉人民剧院)
韩惠安之女韩菁清(右)和丈夫梁实秋
故里情长
韩惠安出身贫苦,深切同情故里乡亲们的艰难生活,做了不少好事。1925年黄陂大旱,颗粒不收,到处是挨饿受寒的乡民。韩惠安及时从汉口运回几万斤大米和面粉,救济灾民。1931年,汉口遭特大水灾,市面一片汪洋。韩惠安雇船满载粮食、馒头、稀饭到灾民区,沿街施赈。平日里,乡亲们遇有天灾人祸或有危难之时,韩惠安总是有求必应,尽力解决。他对家乡来人,一视同仁,热情接待,离别时都要送给乡亲银元。
抗日战争前,韩惠安在家乡的“惠安新村”兴办惠德小学,学校所有教具以及教师工资,都由他无偿提供;学生的学杂费、制服费都由韩负责支付。该校有六个年级,三四百学生,方圆十里内的孩子,大多在此就读。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为黄陂县第七区南阳乡小学。1996年,在原址上建有郑田小学。
韩惠安有一子一女。其女韩菁清为著名歌唱家,后同著名作家梁实秋结婚,定居香港。
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韩惠安经上海去香港,次年10月因患胃癌去世,享年63岁。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3/09/05/3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