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今松,中国画坛的“冯观音”

2010年6月10日,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冯今松先生乘鹤西去,社会各界以不同形式追思。7月2日,民建武汉市委利用王启新的基地,效法当年冯今松的作法,举办了40多人的“温暖工程·泥塑班”培训班,以向青年农民工传授泥塑技艺这一特殊方式纪念一代大师。

冯今松,中国画坛的“冯观音”

农民泥塑的“伯乐”

冯今松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也是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花鸟画大师,湖北美术院前院长。其作品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出版、发表与收藏。中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传记》等还为其立传。读者一定会问: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他,怎么会与农民泥塑有关呢?

时间可追溯到1972年,原为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的冯今松,调任湖北省美工队(即湖北省美术院)副队长兼任湖北省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全省美术创作,并向全国美展推荐作品。冯今松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当时的泥塑作品不是在庙堂,而是在农户的神龛上,且大多当作“四旧”被破除掉,泥塑工匠受批斗……

自幼出生于“泥塑之乡”黄陂的冯今松知道,早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始,黄陂县王家店民间艺人王煜父子,为塑造归元寺500个罗汉塑像,先后到武汉的宝通寺、龙华寺、栖贤寺、灵隐寺、兴国寺、七方寺、黄龙寺、头陀寺、寒溪寺等地,揣摩高僧大德的行动坐卧,历时9个寒暑,五百尊者方塑成。据传,现在人们在罗汉堂看到的韦驮像左右两尊塑像,一尊擎日,一尊托月,就是王煜父子的自塑像。

俗话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但是出自黄陂匠人手下的“泥菩萨”则是可以过江的。在清道光、光绪年间,长江发过两次大洪水,将归元寺全部淹没,但归元寺的五百罗汉经历两次洪水的浸泡,却仍然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什么黄陂泥塑可以在水中浸泡而不受损呢?那就不得不提到黄陂泡桐泥塑的独特之处了——五百罗汉实际上是在泥胚的基础上,刷上一层又一层的桐油、猪血、糯米以及短黏土等,刷后凉干再刷,要连续刷一年的时间,然后在泥塑底部掏一个小孔,灌水掏出里面的泥胚,就成了能过江的“泥菩萨”了。

冯今松从“黄陂的泥菩萨能过江”中得到启示:既然黄陂泥塑能过江,那么传统泥塑工艺为何不能逃过这场政治劫难呢?于是,冯今松根据当时的政治大环境,决定改变思路,指导基层创作。即利用现实革命题材,让泥塑作品由庙堂走进陈列馆,以此抢救传统泥塑工艺。

在冯今松等专家的指导下,黄陂县文化馆于1973年底首先举办了一期青年农民泥塑训练班,当他看到黄陂县选送到湖北省美术作品(草图)观摩展的两件农民泥塑小稿后,异常兴奋。他认为,既然陕西户县的农民画能得到推广,而早已蜚声海内的黄陂泥塑,就一定能推陈出新。此后,冯今松深入到黄陂基层,一方面与当地民间艺人一道,抢救民间工艺;另一方面会同黄陂有关部门,于1975年5月在黄陂李集(今黄陂二中)举办农民骨干泥塑工艺培训班——“社来社去试点班”。参加培训的雕塑、美术青年农民学员30名,学制一年。

经过他5年呕心沥血的指导,终于使黄陂泥塑呈现出出人才、出作品的齐头并进局面。1978年8月10日,全国美术界的专家华君武、王朝闻、刘开渠等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观看了黄陂农民泥塑后,对黄陂泥塑作品由庙堂走进陈列室与千家万户,非常重视,他们又亲临黄陂参观指导,并召开了全国现场会,还多次将作品调京展出。当年参加试点班的学员、现任黄陂一中副校长、高级教师朱木清回忆说:“冯老师的学品与人品影响了我一生,至今仍然珍藏着当年与大师的合影照片。”

不久,黄陂将试点班的这批泥塑人才组织起来,于1979年正式兴建了泥塑工艺厂,冯今松曾带着弟子到工厂亲临指导,直至工厂年产量达400万件,产品行销29个省市区,以及亚、欧、美等17个国家,并享有“泥塑照相机”的美誉。1983年,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带来了摄影师所摄制的《中国黄陂泥塑》电视纪录片,曾在央视热播。

思路决定出路。泥塑厂改制后,冯今松又通过弟子指导200多名身怀绝技的艺人,各显神通闯市场。不仅将传统工艺传播到大江南北,还兴建泥塑民营工厂80多家,成为当地农村千家万户的致富产业。如今,以黄陂泡桐艺人为技术核心支撑起来的雕塑、建材业,拥有资产达200亿元。其中由“泥塑王”到“哥特王”的王启新所发明的专利就达20多个,而且当了老板后,又返乡开发云雾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并专门成立泡桐“泥人王”有限责任公司,聘请当年参加泥塑培训班的彭维楚为技术总监。时下,已开发出石膏、树脂、低温陶3类不同材质的黄陂民俗系列以及木兰系列泥塑产品80多种,每天有近千件黄陂泥塑产品进入中百仓储等大型超市。

这些富裕起来的黄陂民间艺人,得知大师辞世后,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武昌殡仪馆,献一束花,深深躹一躬,寄托对大师的无限哀思。王启新表示,他们目前要制作更精美的产品回馈社会,以告慰大师的在天之灵。

有求必应的“冯观音”

冯今松为人和易,乐于助人,处世淡泊,而情感炽热。对农民如此,对其他人也如和煦春风一般。故人们称他是画如其人的“冯观音”。

1978年,美工队恢复成湖北省美术院,冯今松任副院长。他以其丰富的生活阅历、理论功底和创作实践,又投身到美术工作的组织领导岗位上。他常常手拿两支画笔,一支用来勾画机关的前景,一支用来偷空作画,用行话叫“双肩挑”。在清贫的文化单位“双肩挑”,可谓一宗很辛苦的买卖,此所谓“双肩担日月,乾坤乱沉浮”。那些年,武昌昙华林是一个大杂院,美工队虽然改成了美术院,但干部缺少宿舍,画家没有画室。冯今松当了院长后,美术院当时想建一个展览馆,可是,百废待兴,资金奇缺,要使人相信建展览馆的重要性是很不容易。然而,冯今松的领导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常常作为有心人,积极主动地争取领导的重视。

一次,他听说中南财经大学有一位教授调至省计委当了副主任,而计委正好是管项目资金的,他决定去找这个副主任当面汇报。可是,他一连去了好几次,总碰不着副主任,但他坚信这位副主任是懂行的,一定谈得来。于是就天天去等。苍天不负苦心人,那天,他终于见到了这位副主任,两个知识分子虽然素昧平生,但一阵交谈后一见如故,当然,美术院需要的资金也到了手,美术展览馆就建起来了,填补了湖北的空白。

担任美院院长的冯今松,身体力行办实事。没几年功夫,美术院不但盖起了一幢幢职工宿舍,还给每个画家盖起了专用画室。他任院长期间,一些画家纷纷举办个人书画展。有人关心地问冯今松:“你为什么不办个人画展?”他平静地笑答:“顾不上。”当时的他真的是顾不上,作为院长,他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要为别人办画展、出画册鼓与呼;要说也顾得上,凭他的影响,凭地位,弄点钱为自己经营经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能够顾得上的不顾上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示范,是人品和艺品的表现。

当中国画坛刚从万马齐喑的文化禁锢中走出来时,冯今松以独特的风采、卓而不凡的艺术创造,成为中国画创新的一位重要艺术家,一片爱心化成无限生机。1981年,冯今松与周韶华、汤文选、陈作丁、鲁慕迅等10人一起成立晴川画会,并以《湖北十人中国画联展》名义在北京、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展出,反响强烈。被全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叶浅予先生誉称为“长江画派”。他展出作品多幅,包括《报春图》、《静静的荷塘》、《有刺的花》、《多韵》等。第二年,他的画作《满山红叶时》、《名露浴雀》刊发于《美术》杂志,并被美协湖北分会收藏。而《静静的荷塘》则在香港《文汇报·中国书画》上发表。于是,在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上,列上了这位湖北黄陂之子的辞条。美术家汤麟先生指出:“冯今松横逸的巧思,和正在形成的溢彩流光的‘国际风格’,为自己开垦了令人称羡的艺术精神。” 著名美术评论家黄蒙田先生如是说:“冯先生的绘画意境,是来自曾经出现过辉煌的楚文化的长江,领悟它深厚的历史并受到它的哺育,然而,他又从不离开一个现代人在这个具体环境里,感受和引起他丰富的想象。”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南海邀请了全国百位著名画家作画,冯今松名列其中。他的《早春图》收入《中南海珍藏画集》卷二。

对于后学的求助,他几乎是有求必应。湖北咸宁有个青年画家,画了一幅“地下长城”,是“深挖洞”的题材。青年慕名找到冯老指导,冯今松观看之后,觉得创意不错,发现这位青年很有潜质,便投入了极大热情,帮他出主意,安排人协助修改,以致这幅画后来在全国美展获了奖。

即使是他身患肝癌的最后两年,经历大小手术6次,而后健康状态每况愈下,无法长时间站立创作,但他依然没有闲下来。两年来,他给人题字、作画、题跋、作序、撰写书评,只要有人找他,他从未推辞过。

三峡刻石的“东方塑”

作为美术家,冯今松并不仅仅只是作画,他还发起并相约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广东画院、湖北省美术院联手主办“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纪游”的文化公益活动。他们自筹资金,精心策划,具体操作。1993年,冯今松获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尽管峡江的风雪染白了冯今松的双鬓,但在他与诸多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三峡办于1995年在京召开了三峡刻石协调会。次年,由世界华人印章刻石137件并摩岩刻画146组成的三峡刻石工程正式启动,被国务院刻石组委会定名为“三峡刻石第一观”。《国画家》专版刊发《灼灼其华》、《松梅赞》、《橘颂》、《香祖》、《临窗远眺》。

1997年,三峡刻石才竣工,海内外著名华人画家百余人齐聚三石门举行揭幕式。中央电视台诸多频道播出了《东方塑——三峡刻石》。《荆楚大地的新中国第一》一书专文介绍冯今松发起组织三峡刻石之报告文学。这4年,冯今松可谓心力交瘁,可是,三峡刻石这条艺术长廊,是一座历史丰碑,它向当代、向后世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精粹,同时也展现了一个省级美术院院长对事业的赤诚、胆识及卓越的组织才干与为湖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胸怀。

冯今松从不重复古人,也不重复自己,当然,他也不会重复昨天。他认为,生活所给予的是创作的软件,而不是生活本来的硬件模式,或者说主要不在于生活的表面形态,而在于生活融进自己心蒂的养分。所以,要想在艺术作品中把握更加生动、更加有内涵的美,就一定要始终珍惜哺育自己的故土情。把当代人的审美意识与浓郁的乡土气息协调在一起,把最古老的与最现代的统一起来,是许多世界级大师们所实践并取得成功的艺术道路。

即使在晚年,每当他独坐画室面对笔墨、宣纸时,心中时常涌起一份安详和自信:我所做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重要的是面对未来,此时,我要找回的是新的艺术青春。

著名画家尚杨说:“细细品读冯今松的画作,它们在我的思绪中渐渐融入这样一片明朗的主调:沐浴着时代的和畅春风和雨露,恰又是‘润物细无声’!”是的,冯今松先生正是用手中的画笔,通过千姿百态的花儿,向人们诉说着真善美的情意,演奏着绿与蓝的咏叹。

寄情花鸟“荷”为贵

冯今松曾经与一位搞文学创作的朋友交流创作体会,朋友说:“搞文学创作,有的角色原计划是让他死的,但写来写去,不能死,而且应活得有滋有味;有的是不能死的,情节发展了,非死不可。不知你们搞美术创作怎么样,是否有类似情况。”冯今松兴致勃勃地答道:“怎么没有,跟着感觉走,跟着画上的艺术形象走,这恐怕是文艺创作的共同规律。”

在冯今松看来,中国画的创作如同做诗一样,须在“可解,不可解,不必解”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各人的风格和各个地域的中国画,无非是有的“可解”,有的“不可解”,有的“不必解”,或说是“具象”、“抽象”、“意象”。谁能把握住这三者的最新统一结构并用笔墨表现出来,那就是创新、发展、新风格、新传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名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牛是很温顺的,而看一下外国的“斗兽场上的牛”和“奔牛节”中的牛,则是斗性十足,是非常的强悍。因而动了创作一幅斗牛的想法。冯今松的《斗牛头》(见湖北美术出版社《冯今松画集》),画了一头跳了起来正准备用角顶冲过去的水牛,势不可挡,牛劲十足。至于是在斗兽场上与人斗,还是牛与牛斗没有画出来,让人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一次,他从老画家的露根兰中得到启发,古往今来,人们画兰都是以兰叶为主,点兰花作为点缀。为什么不能以画兰花头为主呢?兰为香祖,亦为楚魂。于是,他便以《香祖》为题,画了一幅冯氏“兰图”。此画构图简洁,是幅精妙的文人小品画:两个带把儿的杯里放了8根剪叶兰。表面上看,此画似乎是一幅速写静物的西画,西方抽象主义、唯美主义精神也得到体现;然而细细品味,它却大有梁楷的笔意与诗画一体的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在这里,中国文人画的简约被推向极致,而西画的变形也得到了水乳交融的运用。在这幅精品中,画之“三解”与“三破”之统一得到充分认可。画家与画都达到了一种崭新的自由境界!

冯今松的画带给我们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发现和爱。他喜爱周敦颐的《爱莲说》。因而他笔下的莲多是夏荷,或几枝或万顷,和风丽日,生机勃勃,展其叶则多恣意运笔,浑然莫辨,绽其花则如夜空姣月,如龙点睛,有风即作飘摇之态,无风则献婀娜之姿。

1984年,当他的一幅红彤彤的《华而实》在全国第六届美展一亮相,人们为之惊奇:艳红的荷花上升到突出的位置,花、叶、茎在水、墨、色的融合中,充满着生命的律动,获得了浑然天成的效果。原来荷花也可以这样画。专家们称,《华而实》打开了一扇通向全新花鸟画之门。2001年《华而实》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图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花鸟画的精典之作。冯今松说:“自从南京美展以后,我创作的《咫尺两丛荷》、《莲花礼赞》、《红莲赋》等系列作品,无论技巧、构成、意境、都是《华而实》的继续。”从《华而实》开始,荷花这一传统题材告别了一管独吹的牧音短笛,开始了丰富多彩的重奏与合唱。

冯今松善于悟道,将观念上的破旧立新概括为“三破”:一破“折枝为上”的花鸟画创作观念,把花鸟世界置于整个大千世界之中,而不是把一枝一叶孤立于大千世界之外;二是破“水墨为上”的传统技法观念,把源于现实生活的五光十色集中提炼后,置于花鸟画中,使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交相辉映”;三是破“自然结构为上”的造型观念,吸取彩陶文化、青铜文化中的打散构成的手法,创造新的笔墨形态、水墨新天地。

他之所以寄情花鸟,是因为在他心里:“一花一世界,在现实世界中,花儿虽小却与四时更迭相连;在精神世界,花开花谢又与人们的万种情思相牵。画一朵就画一个世界,一个能装下画家奔驰的思想情感的世界。”

2008年4月,中国美术馆再次为冯今松举办了个展,这也是他生平的最后一次画展。展出后,他将20幅作品捐献给国家。他说:“我从艺50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夙愿,总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中,发挥一点点微薄的作用。”

最后,我们还是以老诗人王士毅先生一副挽联作为结语吧。联云:

画如斯人也,芝兰馥而莲无染;

名副其实焉,德艺馨则品足珍。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4/09/55/51104.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9月24日 上午9:54
下一篇 2024年9月24日 上午9:57

相关推荐

  • 2023厦门中考录取分数线(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7月25日,厦门市教育局公布了2023年各校普高普通生录取最低投档分数线及全市最低位次。今年,厦门一中思明校区录取分数线是759分(集海同翔片区)、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录取分数线是73…

    2023年8月3日
    0110
  • 2023武汉进击的巨人经典动漫视听新年音乐会时间和地点

    武汉进击的巨人·经典动漫视听新年音乐会定于12月29日在武汉剧院举行。据介绍,本场音乐会会演奏多个动漫里的经典曲目,有兴趣的朋友建议别错过。 音乐会时间 2023年12月29日 周…

    2023年12月26日
    032
  • 武汉协和医院招聘简章202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发布最新招聘简章,岗位包括助理护士、国际门诊助理护士等,有应聘想法的朋友欢迎来详细了解。 一、 招聘岗位及要求 岗位一:助理护士 10名 1、年龄…

    2024年2月15日
    040
  • 潘堂林:融媒时代新闻宣传核心技能

    潘堂林,1956年生,湖北公安人,高级记者,专业技术二级,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历任长江日报社记者、驻北京记者站站长、部门主任、副总编,武汉晚报总编辑、社长,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2024年7月2日
    074
  • 2023湖北技能高考录取公布了吗?

    导语 2023湖北技能高考录取公布了吗:技能高考本科批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为7月29日;技能高考高职高专批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为8月6日。详见正文。   2023湖北技能高考录取公布了吗?…

    2023年7月27日
    040
  • 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最新消息2023

    地铁11号线武昌站车站什么时候建成通车?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下,有关11号线东段二期的最新情况,以及走向示意图,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收藏。 11号线最新消息 近日,武汉市水务局发布《武汉…

    2023年11月8日
    038
  • 每经热评:专业服务机构加入,军休老战士养老更放心了

    “朱奶奶,您的午餐送来了。”16日中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五中心惠济路支部军休干部朱静收到湖北佰穗养老服务公司员工小王送上门的热气腾腾的午餐。 最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五中心与…

    2023年8月17日
    023
  • 武汉916路公交车路线图最新

    据武汉公交集团最新消息,从2023年11月11日起,武汉916路公交车首末站调整为柏木岭街武汉学院至中山路小东门。下面小编便为大家带来武汉916路公交车最新路线图,一起看看吧! 武…

    2023年11月9日
    0113
  • 武汉人才公寓能提前退租吗

    有同学询问,人才公寓能否提前退租?人才公寓最久能租住几年?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人才公寓能提前退租吗 可以提前退租。但租金能否全部拿回,还要根据合…

    2024年1月31日
    043
  • 湖北体育博物馆预约指南

    湖北体育博物馆目前已经开放线上预约,各位想前往参观的朋友欢迎来了解下具体的预约渠道和操作流程。武汉各博物馆的预约方法,都可以通过查询。 鄂汇办预约 1、打开并登录鄂汇办APP,首页…

    2024年1月17日
    03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