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鸣,湖北相声界的儒雅骁将

据武汉热线网(nbdnews.cn)讯 在武汉的文艺界,有一位值得称颂的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他会演奏10余种乐器,能演相声、道情、大鼓、快板、小品等多种曲艺节目,说、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曾数次上中央电视台表演节目,多次获得全国大奖,被授予“武汉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他就是被群众誉为“杂家”的武汉说唱团团长、著名相声演员陆鸣。

陆鸣,湖北相声界的儒雅骁将

从小爱好音乐、相声

陆鸣的祖籍是浙江宁波。为了谋生,陆鸣的父亲十五六岁时就千里迢迢从宁波来到汉口六渡桥一家浙江人开的华新百货商店做学徒。当时正值武汉解放前夕。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陆鸣的父亲报考武汉市行政干部学校被录取。毕业后于1950年分配到江岸区公安分局,1953年担任辖区造纸街(现为球场街)派出所所长。1956年,陆鸣的父亲与同在公安局工作的母亲结婚。1957年5月21日,陆鸣出生在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武汉协和医院)。当时陆鸣的父亲正在农村执行任务,于是陆鸣父母亲的同事根据当时正值“大鸣大放”的高潮,于是给这个刚刚诞生的小生命起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名字,以示纪念。

陆鸣出生不久,因父母是公安部门的双职工,工作很繁忙,无暇照顾陆鸣,于是就将外婆请来照看陆鸣,并从原住的兰陵路一间房的宿舍搬到陆鸣母亲的工作单位——球场街50号的看守所的职工宿舍。大院旁边是一座由劳改工厂改成的关押犯人的场所,后来人们戏称:“陆鸣是在牢里长大的。”

小时候的陆鸣与一般的孩子一样调皮,他常在京广铁道上玩耍,把一分钱的零分子放到铁轨上让火车压扁压大,感到十分的新鲜。为了陆鸣的安全起见,外婆就将陆鸣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陆鸣独自一人在家玩厌烦了,就试着摆弄家里的一部老式收音机,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和相声,以打发自己心中的孤单和寂寞;由于长期听收音机的缘故,逐渐增长了音乐和相声的细胞。加上父亲有吹奏口琴的爱好,潜移默化的教育,让陆鸣逐渐爱上了音乐和相声。

陆鸣上小学二年级时,在西安读大学的舅舅来到他家,带着一把二胡拉曲子,见陆鸣对乐器饶有兴趣,于是就把这红木二胡送给了他。陆鸣非常高兴,并天天在家中拉胡琴练曲子,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这悠扬的琴声,引起在高墙大院那边执勤的八二〇一部队战士们的注意。有的战士以教练琴的名义来过“琴瘾”;有的战士还会板胡和坠胡,这样陆鸣适逢良机,虚心学习,交流琴技,博采众长,提高技艺,为其尔后弹拉乐器打下良好基础。

常言道: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爱好乐器弹奏的陆鸣除了拉琴外,开始涉足小提琴、钢琴、作曲、声乐等文艺形式,竭尽全力使自己在音乐领域内全面发展。

良师引入音乐殿堂

正当童年的陆鸣在音乐世界里遨游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此时陆鸣的父亲已经从农村回汉,先后调到市手工业局保卫部门和二七棉纺厂等单位当领导,成为“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的对象。母亲作为公检法的干部,也属于要“砸烂”之列。因而陆鸣的父母经常被所谓的革命造反派“揪斗”,从触及灵魂到受皮肉之苦。

一天风雨交加的晚上,一群“红卫兵”小将突然闯进陆鸣的家里,揪走了他的爸妈。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漆漆的夜晚,不满10岁的小陆鸣急得不知所措,他带上自己心爱的二胡,牵着两个小妹妹,冒着滂沱大雨,踉踉跄跄地往江汉路小姨家中走去……天寒、受饿,担心、受怕,加上“文化大革命”初期东躲西藏的日子,使陆鸣的性格逐渐转向“内向”。

1968年初武汉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开始遵照中央的指示“抓革命,促生产”,社会治安开始趋于稳定,学校由“停课闹革命”改为“复课闹革命”,教学秩序逐渐进入正轨。陆鸣除了在学校抓紧完成课堂作业外,业余时间仍然一如继往地拉着自己的二胡和在收音机中听自己喜欢的相声。进入初中后,陆鸣被选进学校宣传队乐队,虽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但此时的他已经能够演奏的乐器多达10余种,其音乐才能很快得到学校程老师的赏识。经常编写歌曲和歌词的程老师于是鼓励陆鸣也进行歌曲的词、曲创作,并面授诀窍说:“你拿着歌词一直念,念顺畅了,也就有感觉了,有了感觉就能唱出来。”一次,程老师交给陆鸣一首小诗《世界地图墙上挂》,让他试着作曲。陆鸣按照老师的引导,拿着歌词念,念了近一个小时,感到有点灵感了,就动手谱成曲,第二天交卷。程老师看后感到很满意,试着唱了一下,觉得词曲的启承转合都很对路,富有韵味,浑然一体,便对陆鸣谱的曲子夸奖了一番。

数天后,程老师送给陆鸣一张文艺演出票让他去江岸区委礼堂看演出。当演完第五个节目后,报幕员报出:下一个节目是“女声独唱《世界地图墙上挂》”时,陆鸣感到一阵惊喜,那是他的第一首谱曲作品,也是他的作品第一次登入音乐殿堂。

辍学考入说唱团

由于陆鸣在“文化大革命”中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练琴学艺上,于是很快成为学校里乐队的中坚;在街道居委会和厂矿等业余文艺演出中也小有名气。他经常参加街道举行的音乐会,伴奏唱歌,一抹带十杂,是十八般武艺都会的“万金油”,成为不可缺少的“台柱子”。

1974年秋,当17岁的陆鸣在街上看到武汉市说唱团招生的广告后,尚未高中毕业的他决心辍学报名。未想到一经考试就被正式录取了,实现了他心中多年做一个文艺战士的愿望。

进入武汉说唱团后,陆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汉阳县(今蔡甸区)李集去看望团内他心仪已久的一代曲艺名师胡必达、夏雨田、何祚欢等人。看着这些曲艺前辈一个个挽着袖子挖沟,累得黑汗水流的场景,他领悟到他们在舞台上光彩照人幕后生活的艰辛;他们在相声艺术上的卓有建树,更值得他的尊敬和学习。在劳动休息的间隙,老师们说:“欢迎这个小青年演个节目”。陆鸣腼腆地献上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大家都乐开了怀,忘掉了劳动中的疲劳,为曲艺事业的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陆鸣进入梦寐以求的武汉说唱团,这里有他从小就崇拜的相声名师,有评书大王,有湖北大鼓巨星……值得学习的老师和艺术品种很多,也令他倍感欣慰和鼓舞,他的“内向”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经常向老师们请教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陆鸣决心改行学相声,并把主攻相声艺术放在第一位。然而说相声第一难关就是学讲普通话,陆鸣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进团一年多只会说乡音较浓的“弯管子”普通话。特别是普通话中的平舌、卷舌分不清,前鼻音、后鼻音弄不明。经过反复地琢磨和刻苦学习,他采用了创作歌曲时的“土办法”,从字典上把“四”、“十”这些常用的平舌、卷舌音字抄成小纸条带在身上,随时随地开口练,凭着死记硬背,终于闯过了普通话这道关,并能上台演相声。1979年,武汉市举行中、青年演员基本功考核,陆鸣在考核中大显身手,表演了相声、大鼓、手风琴、快板、绕口令等,评委们均认为陆鸣多才多艺,功底深厚,给了高分。陆鸣在普通话的考核中获得全团第一名。

与此同时,陆鸣利用自己熟练掌握多种乐器的特点,殚精竭虑的进行相声的创新。1987年,他和同事们将相声表演队整合成相声音乐队,在晚会上以演相声为主加进了歌曲联唱、队列舞等,后来又增加了大型音乐相声、声光相声等,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些成功的试验给陆鸣和他的同事们增添了信心。他们举一反三,又将地道的武汉方言运用在主持人的报幕和相声语言内。这些极具武汉乃至湖北地方特色的语言元素的加入,一下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1993年,陆鸣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了夏雨田的杰作《多多关照》,将相声、歌唱、器乐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充分施展说、学、逗、唱、演的多种艺术才能。由此,全国著名相声演员冯巩认识和记住了武汉相声演员陆鸣的名字,并说:“我一定要跟他合作一次。”2002年CCTV春节晚会,陆鸣与冯巩、郭冬临合说了相声《台上台下》。在这段相声中,陆鸣展示了自己的弹唱功夫,丰富了相声的表演形式,一举获得了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二等奖。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陆鸣在日常的演出中,幕前他是主要演员,幕后他什么事情均抢着干。同志们都说他是大家的好榜样。

2002年,陆鸣联系武汉说唱团到鄂州市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演出。演出结束时突然天降大雪,高速公路关闭,他们乘坐的车辆只得驶入另外一条小路。雪越下越大,路越来越难走,此时司机发现前面新修的路基高出原来路面好多,雪大路滑汽车无法冲上新路面,车辆被迫停了下来。正在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陆鸣一声不吭地下车,冒着寒风和大雪从路边一个砖垛上搬砖填路。大家也跟着纷纷下车搬砖,在新旧路面结合处垫起了一个阶梯,最后使汽车顺利地开上了新路。

2003年10月,武汉说唱团赴台湾各地演出,每次下飞机后为了让队伍尽快集中,他总是和几个骨干抢先办好出站手续,几乎是跑着到行李传送带上把大家的箱子及演出的道具往下搬。在台北机场往下搬道具时,陆鸣搬起最重的一个道具箱,不料箱子太沉,还在运行中的道具箱随着传送带的惯性猛地压在了他的腿上,他的小腿顿时戳破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连裤子都被戳破了。可他毫不声张用随团带的小药箱对伤口作了处理,继续进行演出……

在日常活动中,陆鸣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参与公益事业,真正使曲艺艺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近几年来,随着陆鸣名气和影响越来越大,邀请他做主持、讲相声、做嘉宾客串、友情表演的媒体、公司、私营老板越来越多。对这些活动,陆鸣秉持两点:一是对于不健康、违法的演出活动拒不参加;二是凡与公益活动相冲突的坚决不演出。他积极参与赈济灾区、希望工程、春蕾行动、挽救有过错行为人员等义演以及为农民演出的晚会;认真创作排演宣传税法、交通法规、人口普查、义务献血、计划生育、防治艾滋病宣传的专题节目;充分发挥曲艺轻骑兵的作用,工矿、军营、田野、校园、街头都留下他的足迹,祖国的东西南北、城市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为公益演出上百场,捐款捐物数万元,他说:“我首先是一个党员,然后才是一个演员”,“搞好公益活动是我应该做的。”

陆鸣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时异常难受,动一动都是钻心的疼痛。但因为他是主要演员,说唱团逢有演出他必须参加。每次遇到病发时,他都是咬着牙坚持。他那热情幽默的手舞足蹈的表演,常常赢得观众的开怀大笑,可是有谁知道他是忍着疼痛带病演出的呀!

开创说唱艺术的新局面

2005年伊始,陆鸣开始担任武汉说唱团团长。为致力于剧团的健康发展,他身先士卒,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苦苦地为剧团的生存寻求剧团与市场接轨的生机,他大胆地提出排演方言喜剧的创意。2005年由他组织创作并担任主演的大型方言喜剧《活着就要活快活》隆重上演,获得空前的成功,创下了当时“一票难求”的局面,社会上好评如潮,形成了多年来说唱艺术演出市场的奇观。

2006年7月,武汉说唱团自编自排的《党旗颂》和《活着就要活快活》两台大戏,应国家文化部和全国文联的邀请,专程到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不仅受到北京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全国曲艺名家刘兰芳、姜昆、李金斗等对两台晚会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武汉同仁的改革在给曲艺增添新的艺术元素的同时,也为说唱艺术的发展拓宽了新思路。

曲艺创新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也给剧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按剧团的规定,陆鸣可得到22万元的提成,但是他想到剧团现在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更是需要凝聚力的时候,于是毅然放弃高额提成,把钱注入到剧团的建设中,得到了大家的赞扬,剧团的凝聚力大大提高!

2006年,在陆鸣的提议下,武汉说唱团又推出第二部方言喜剧《杠上开花》,他狠抓剧本质量,一遍遍地推倒重来,一次次地精雕细刻,使创作进入佳境;而后又狠抓剧目的市场宣传,运用了多种宣传手段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该剧一经上演,市场反响强烈,盛况空前;创造了在短短两个月中连演54场、场场爆满的景象。该剧的演出,不仅丰富了剧团的演出样式,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还为剧团解决了经费问题,提高了演员的收益,促进了剧团的建设。仅这两部方言喜剧就为剧团创收近500万元,为剧团的发展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剧团的改革摸索了宝贵的经验。

多年来,陆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努力争做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者、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传播者。他热爱曲艺事业,执著追求,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丰富了相声的表现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同时为相声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为此,他也成为了湖北相声的领军人物。由他原创或二度创作并表演的相声《财迷歌星》、《水货成灾》、《害人不浅》、《灾而不难》、《爱情翻译》、《归国记》等百余段相声节目,以清新的格调、巧妙的构思、鲜明的主旋律、丰富的表演手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湖北乃至全国各地观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许,受到全国文艺界,特别是曲艺界同仁的高度评价,多次受到全国及湖北省、武汉市各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表彰。

2001年陆鸣荣获“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元旦,陆鸣以一段他自己创作的相声《我要说相声》参加了全国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并获奖。同年2月又被省文联授予“文艺明星”称号。2003年又被授予“武汉市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被评为“老劳模新贡献标兵”。他在荣誉面前总是那样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决心在武汉文化改革、繁荣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4/10/00/51110.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9月24日 上午9:59
下一篇 2024年9月24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