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吴家花园大厅的小木桥
据武汉热线网(nbdnews.cn)讯历史上,以中山大道为界,南京路曾一分为二。从中山大道至江边一段隶属英租界,以俄商于此开设阜昌茶厂而得名阜昌街;而从中山大道到铁路边(今京汉大道)一段则纳入华界,以填筑此路的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之子刘伟雄而命名伟雄路,之后又发展为可与租界里份建筑相媲美的“模范区”。1946年两街合并,改名南京路。
也正因为年代久远、岁月沧桑,如今的南京路虽历经城市现代化的大潮,却依然以一种洒洒落落又不事张扬的姿态,散发着清幽而绵长的历史气息。
南京路上有一处深宅大院,平日里大门紧锁。门前只有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上写着“湖南天主教驻武汉办事处”。但房子露台之上的两座中式凉亭,六角攒尖,飞檐翘角,典雅秀美,亭亭而立,其别具一格的姿态格外引人注目。
2004年的一天下午,封闭的黑漆大门终于打开了。我进入了门内,院外的市井人烟顿然退去。眼前庭院幽深,花木间杂,小楼玲珑,廊柱高耸,像居家,更像府第,予人一种安谧和雅致的感觉。
吴家花园大门
正在欣赏之时,一位正在掘地的年轻人与我打招呼。他自称姓邓,刚刚接手了这房子,准备挖一方鱼池,并决心以己之力,重焕它往昔的风采。谈及它的历史,据说曾是民国史上声威显赫的大军阀吴佩孚的公馆。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着偶然性,与这栋深院老宅的不期而遇,竟让我穿越历史的迷雾,看到了80多年前武汉政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变幻莫测,看到了一位军事强人如何叱咤风云,又如何败走麦城的人生轨迹。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北洋军阀直系统帅。吴佩孚与武汉渊源颇深,他的兴起、鼎盛、衰落乃至失败,都可以在武汉找到烙印。1914年吴佩孚随曹锟部第三师进驻岳州,第一次路过武汉,此时吴仅为师部副官长,默默无闻。之后参加大小战事,屡建战功,声誉鹊起。1917年吴代理第三师师长随军到汉,督鄂的王占元已对他另眼相看。1920年5月,吴佩孚过洞庭,出长江,直抵武汉。时过境迁,这时的他势力大涨,顾盼自得,作五言长诗《回防途次》。诗中高唱“孰意辇毂下,妖孽乱京畿”,剑指段祺瑞等皖系军阀。
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吴佩孚
1921年8月,吴佩孚以两湖巡阅使大帅身份来到武汉,掌控河南、湖北两省政局。从师长升到“大帅”,他仅仅花了两年多时间,可谓神速。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了争取自由、人权举行大罢工,吴佩孚派兵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惨案。
1925年10月,吴佩孚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据史料记载,吴“设司令部于汉口查家墩和刘家花园”。查家墩位于今汉口青少年宫附近,而刘家花园到底是循礼门车站旁的呢,还是这座吴家花园呢?吴原来位于汉口黄兴路的公馆被划入法租界的扩界区域,他迁居于此,不仅距查家墩总司令部很近,便于指挥,也符合其“不住租界”的誓言。当然,花园的精致,洋房的恬适,想必也十分称其心意。吴佩孚莅鄂期间,位高权重,可以想象他当年何其威风,吴公馆又是何等风光。出入此间者,非富即贵。车水马龙中,军界政要穿梭往来。吴公馆代表了一个逝去年代的绮丽旧梦,演绎出一幕幕摄人心魄的近代史话。
吴家花园和露台之上的六角小亭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在两湖地区大败吴佩孚的直系部队。随着形势的急转直下,9月吴仓惶逃离武汉。吴的离去使吴公馆归于沉寂。不久房子为一意大利传教士所有,之后赠与教会。解放以后,这里成了几位老革命的“红军院”,“文化大革命”后则沦为“七十二家房客”。近年落实政策又重归教会,并对外租赁。南京路堪称商贾云集、人货两丰的黄金宝地,不少精明的商家都看中了房子的商业价值,惟有画师出身的邓先生与同样痴迷传统文化的房东分外投缘,便以相当优惠的价钱得到其经营权。
大致知晓了房子的前世今生,我不禁对其更加看重。细细打量,这是一栋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别墅,东西两侧厢房呈多边形,采光绝好,立面对称排列着欧陆风格的罗马立柱,外墙用细小而晶莹的瓜米石铺就,房基则采用了整块的花岗岩……尽管经历了岁月无情的磨蚀,建筑显得斑驳破落,但整体而言,仍然典雅而不失庄重,古朴而不失华美,无怪乎吴大帅府选中于此了。
为了还老宅一个真实的历史原貌,邓先生拆除了露台上的简易棚户,清理了厢房里搭建的阁楼以及大厅中的木板隔断;并斥资数十万整旧如旧。经过整旧如旧后的吴家花园,其拥有的气质和魅力,难以用简单的言语来描述。
吴家花园建筑细节
不久前,吴家花园紧邻的一处老房子被改建成一座时尚餐厅,而它当年就是吴大帅的警卫营;马路对面的一栋三层老屋也被列入保护范畴;吴家花园更是与建国初期的武汉剧院,成为最新一批的武汉市一类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再加上周边变身为武汉美术馆的原金城银行、国民党武汉军法处、卫戍司令部等老房子,以南京路为中心的这一片街区的历史价值,正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与认可。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4/10/42/5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