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燮昌洋火厂今安在

昔日燮昌洋火厂今安在

1941年刊印的《最新汉口市街详图》

据武汉热线网(nbdnews.cn)讯 “古风无复见传薪,洋火销流遍地匀。如此利权须自保,莫因押款让他人。”这首名为《洋火厂》的民初汉口竹枝词,描述的是武汉近代首家民族火柴企业——汉口燮昌洋火厂。当时有感于外国洋火畅销,独占市场,汉口市民对燮昌厂寄予厚望,希其自保利权,莫让他人。燮昌厂创办后,不负众望,打破了洋火一统天下的格局,以至“洋火市场敛其影,全然被驱逐也”。

昔日燮昌今安在

历史上的汉口燮昌在昔日的日租界内。

已值立秋时节,暑气尚未褪去,笔者行走在汉口原日本租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大潮,也波及到这片曾经静谧安详的地区。一座座耸立的高楼在燥热的空气中竖立,比衬之下,那些历经沧桑的红砖、青砖老屋倒显出其跃动的生命力。令人遗憾的是,岁月的侵蚀和时代的变迁已使它们日渐稀落,而沦为这片原属日租界区域的注脚和陪衬。

清代末年,汉口燮昌蜚声汉皋,厂址所在街道也因之命名燮昌小路。直至抗战胜利以后,为纪念抗日殉国的郝梦龄将军,才于1946年改名为郝梦龄路。因此,如果追溯汉口燮昌在城市中留下的历史烙印,就必须去郝梦龄路。

郝梦龄路长400余米,两侧大楼林立,临街开设店铺,俨然与大部分汉口街道别无二致。笔者触目所及的只是现代化的楼宇、商店。当年占地1.7万余平方米、厂房栉比、盛极一时的全国最大火柴厂——汉口燮昌洋火厂已全然湮没于历史的云烟中,实体上的汉口燮昌已消逝。幸运的是,承载和见证燮昌厂创业和成长历程的郝梦龄路依然还在,相关的历史资料还在,百年前的场景还可以依靠资料重新复原在眼前……制造火柴的排梗机轰鸣着,工人们紧张不停地忙碌着,一位名叫宋炜臣的民族实业家向我们走来……

昔日燮昌洋火厂今安在

今日的郝梦龄路已找不到昔日燮昌的影子

宋炜臣,浙江镇海人,中国近代火柴工业的创始人之一。23岁时即出任上海燮昌火柴厂副理,总揽全厂大权。为了进一步扩充经营规模,宋炜臣将目光投向中国广阔的内地市场。当时的汉口,民族火柴业尚处于一片空白。张之洞大力推行的“洋务新政”,积极扶持民族资本独立创业,使宋炜臣认定在汉口开办民族火柴工业的前景一片光明。

昔日燮昌洋火厂今安在

武汉火柴商标

1897年8月,宋炜臣与上海燮昌老板叶澄衷各投资14万元,招股14万元,合计资本42万元,在汉口租界外的江边创建汉口燮昌洋火厂(这片土地后划归日租界),宋炜臣出任经理。刚到“三十而立”之年的宋炜臣,与武汉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日租界这片区域,则成为了宋炜臣施展抱负的创业舞台。

19世纪末的中国,伴随着西方资本势力的侵入,大量西方商品涌入中国。因为是舶来品的缘故,输入的商品都要加个洋字,火柴也被称为“洋火”。渐入寻常人家的进口“洋火”,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一时之间,武汉“洋火销流遍地匀”。

今天,当我们站在郝梦龄路上,丈量1.7万平米的占地面积,不能不为燮昌厂区之大而惊叹。一张1941年出版的《最新汉口市街详图》(见题头图片)为我们直观描述了燮昌洋火厂的厂区范围:北起大正街(今卢沟桥路),西邻大和街(今胜利街),南抵燮昌小路(今郝梦龄路),作为近代武汉首家由外省巨商经营的民族制造企业,其规模大于上海燮昌,超过重庆森昌泰、森昌正及广州义和等商办火柴厂。时人赞曰:“所制造甚属可观,其工程亦有条不紊,殊可嘉许。”

与上海燮昌火柴厂的老板叶澄衷精于经商之道,不善企业管理相比,宋炜臣的管理水平相当高。

汉口燮昌按照工序设有排板房、上药房和配药房等12种车间,又细分成16个操作房。各车间配置数量不等的工人操作,如排板房计有女工小工1 000人,其中安插工头监工,起示范监督作用。劳动时间“每日自午前六时开始,至午后六时终。”工厂规定技术工种发给固定工资,简单工种实行计件工资。职工各司其职,构成严密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已初具近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昔日燮昌洋火厂今安在

外地火柴商标

宋炜臣实施的严格管理,对“火柴制品粗劣”的其他火柴厂影响甚大。当时报纸评价汉口燮昌:“该厂制货颇精,获利甚厚”。产品不仅满足武汉及湖北全省的需要,还远销河南、陕西、甘肃等省。

制货精品

在武汉地名史上,燮昌小路是为数不多的以工厂名称命名的道路。汉口燮昌是宋炜臣在汉开办的第一家近代化工厂。为了办好工厂,宋炜臣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充足的劳力、资金,广泛拓展原料市场及销售渠道。尤显重要的是,宋炜臣还呈请张之洞,获批了独家生产火柴的专利权,中外厂商10年之内禁止设立火柴公司与之争利。燮昌厂在征税方面也受到政府优遇:“完厘用专章办理,由厘局发与统捐票,每箱收钱四百文,通行本省,不再重征”。

工厂最初生产的火柴是黄磷火柴,火柴头涂上硫磺等易燃原料,遇上高温可以自燃。火焰毒性大,用者感到不安全不卫生,工人操作时也易中毒。宋炜臣对黄磷火柴加以改进,以硫化磷火柴和安全火柴取代之。投入市场以后,销量大增。生产量迅速增长,汉口燮昌月产双狮火柴150箱,年产双狮牌火柴1亿盒,产量居于全国首位。产品品种齐全,质优价廉,畅销不衰。工厂生产的双狮、单狮、三猫、三鸡、象等火柴品牌,成为武汉工业产品中最早使用的近代商标。

在寻访燮昌厂的途中,笔者耳闻一则有关张之洞力保燮昌的故事。而故事的起因,也和燮昌小路关系莫大。

1897年,燮昌厂创立之初,厂基处于一片荒僻的低洼之地,亦无街道。宋炜臣从后湖购土填地,最终建成工厂,并辅以道路相连(即后来定名的燮昌小路),其时汉口日租界尚未设立。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铁路两侧逐渐繁华起来,日本驻汉领事水野幸吉极力鼓吹日本侵略势力向汉口渗透和扩张。从1906年起,1898年划定的日租界要求扩界,燮昌厂址全部被纳入拓展区域。为维护民族工业,张之洞与水野幸吉多方商议,据理力争,最终议妥保护汉口燮昌事宜。条款规定:“燮昌火柴厂照常开设,不致勒令迁移,不能苟待,与日本商民一律看待。”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张之洞以总督之权大力扶植,汉口燮昌厂难保不会沦入外人之手。张之洞此举,也印证了汉口竹枝词所言:“如此利权须自保”。

昔日燮昌洋火厂今安在

宋炜臣

宋炜臣在汉口建立燮昌火柴厂,其主旨是为了“推广销路,俾挽利权”。日本商人欲在汉口开设火柴厂,宋炜臣以拥有专利权为由,坚决反对。

汉口燮昌厂开办以前,武汉及附近城乡出售的火柴,主要产于日本,其次产于欧洲。燮昌厂投产之后,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至水野幸吉如此长叹:“最近驱逐本邦(指日本)之火柴于市场,湖南、河南之火柴业,目下为燮昌公司所独占”。

昔日燮昌洋火厂今安在

解放初期的火柴商标

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之宋炜臣在湖北阳新开采铜、煤矿耗费燮昌大量资金,经营长达30年的汉口燮昌被迫于1927年宣告停产。三年后,汉口燮昌洋火厂卖于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但在1941年由日本军界印制的地图(昭和十六年第12版)上,依然把这一片称为燮昌洋火厂,燮昌厂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昔日的机器轰鸣之地,早已成为市井喧嚣之所了。汉口燮昌就这么被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惟有从燮昌小路相沿而来的郝梦龄路,还可以让我们依稀回忆起一个民族火柴企业的历史往事。(作者:王钢)

昔日燮昌洋火厂今安在

民国时期的大中华火柴商标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4/10/43/51153.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9月24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4年9月24日 上午10: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