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江之大美,书时代之新作 名家对谈汉上书风

人文荟萃的武汉,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名城,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书法历史流变的重要阵地。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武汉书法家的接续奋斗。在6月24日举行的2024首届武汉书法季开幕式上,徐本一、黄德琳、樊利杰、魏晓伟和张助刚五位本土书法家齐聚对话环节,以自身学习、创作经历共论“书法精神的代际传承”。在他们的讲述中,浩荡的长江,高耸的黄鹤楼给了他们无穷的灵感,而一代又一代书家接力传承,令现场听者为之动容。

看长江之大美,书时代之新作 名家对谈汉上书风

活动现场论坛。 记者何晓刚 摄

倾城之爱:长江黄鹤都是滋养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荣誉主席、著名书法家徐本一祖籍宁波,幼年随父母来汉,看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被武汉之大和这座城市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后来,他家搬迁至鹦鹉洲,每天上学、放学路上都可以在江堤上看到江水:“上午雾蒙蒙,中午金灿灿,傍晚红彤彤,江水的变化成了我少年时代的审美启蒙。”上月底,他将梳理自己艺术脉络和创作历程的书法研究展命名为“江水沛兮”:“学书法不仅要学习经典,更要师法造化,向自然学习。这是我从江水中得到启示,现在虽然不能时时看见江水,但笔墨就是我心中的江水。”在为2024首届武汉书法季寄语时,他依然不忘提到长江:“看长江之大美,书时代之新作!”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樊利杰,现场展示了一件特殊的作品,中央是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我爱我家,王桂枝。”樊利杰介绍,王桂枝是他的母亲。“我爱我家这几个字,是我母亲2006年为家人书写的祝福,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写毛笔字,也是最后一次。不到一年时间,她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旁边的小字,是我2020年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叫作《母亲的心愿》。”将这样一幅饱含母子深情的作品选入在黄鹤楼举行的书法展《倾城之爱——樊利杰书法作品展》中,樊利杰说,“倾城之爱”表达的不仅是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爱和对书法艺术的爱,同时也记录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樊利杰把黄鹤楼视为表达“倾城之爱”的落脚点,曾用50件作品共同书写仅有200余字的《黄鹤楼记》,让观众印象深刻。“千百年来,黄鹤楼是诗楼,是文楼,也是武汉人的精神图腾。在黄鹤楼办展览,书写黄鹤楼,就是为了更深刻地感知武汉,触摸武汉,表达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深沉的爱。”他表示,不同维度的作品,展示着书法艺术应有的温度,“书法工作者不能只关在书斋,而是要走进生活,走到人民群众中来,以诗文与笔墨记录武汉百姓的喜怒哀乐,抒写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我想这就是书法人的时代责任。”

看长江之大美,书时代之新作 名家对谈汉上书风

名家引路,汉上书风薪火相传

和书法艺术相比,篆刻不仅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修养,还要有雕刻的技术和鉴赏的知识,是个“杂家”。武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晓伟说,对篆刻的学习需要引路人,而武汉这座城市有很好的篆刻传统,他在这里碰到了好的启蒙老师。“父亲是我第一位书法启蒙老师,而我的篆刻是受初中美术叶老师的发蒙。至今记得叶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节课是买学习工具。我至今还记得,1992年叶老师带着我从铁机村步行、乘公汽、坐船过长江,到汉口的友谊街揽云阁买刻刀、印泥,然后到南京路荣宝斋挑选刻印的石材、再到江汉路的武汉古籍书店买了《说文解字》《十钟山房古印选》《黄牧甫印谱》等工具书。老师告诫我学篆刻要‘印宗秦汉’,向古人学习、向经典学习。”

武汉不仅有良好的艺术氛围,更有指引前行的前辈。魏晓伟特意将一本自己少年时珍藏的《书法》杂志带到了现场。这本1983年出版的杂志上,刊登了李刚田、黄德琳两位前辈入选全国第一届篆刻征稿评比的优秀作品。“李老师当年37岁,刻的是甲骨文‘安阳’二字,他以甲骨文结合秦印的半通印形式来篆刻,古意盎然。黄老师当年35岁,刻的内容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以黄牧甫印风结合西周、秦汉的金文,虚实对比强烈,爽朗清健。两位前辈的创作根植于传统,亦古亦新,在今天看来仍然给我很多启发。”

看到自己40多年前的作品亮相,77岁的著名书法家、武汉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黄德琳也深受感染,他表示,自己的成长也离不开前辈书家的关爱和教导。他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条件都很艰苦,艺文兼备的金月波老先生家居狭小,作品多小件。要画大的作品,需要把床上的被褥移开,以床板作画案。书刻俱佳的汪印农先生住在汉正街的巷子里,白天室内光线很差,他就将一高一矮两个凳子当桌椅,坐在巷子里刻印。“我们很难想象,那些优秀的作品竟然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诞生的。对他们来说,虽然条件各异,但对作品的高标准、要求都是一致的。杨白匋先生每刻一印都反复画稿、修改,用尽心力,极尽巧思。他曾刻一印,印文是‘不是奇葩不落印’,可见要求之高。所以我觉得我们向前辈学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艺,还有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以及不畏困难、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前辈的作品和人品,无形中激励着后辈,接力让汉上书风代代传承。五位书家中最年轻的“80后”、武汉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张助刚,现场回忆起自己从新洲走出,由一位小学教师走上职业书法家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将爱好变成了职业,又成为追求的事业,可以说书法是我人生的渡口。”如今,张助刚从事着传播书法艺术的工作,他觉得自己虽然离开了三尺讲台,但并未离开教育行业:“工作环境和面对的群体不一样了,但还是文化和美育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书法,来一场书法与青春的“双向奔赴”:“笔歌墨舞,不负韶华!”

编辑:王钰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5/17/02/27535.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6月25日 下午5:02
下一篇 2024年6月25日 下午5: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