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新底色

擦亮新底色

武汉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长江武汉段水质已稳定保持在二类,为20年来最优,长江江豚逐浪频现武汉,万千鸟类诗意栖居天兴洲。

眼下,武汉正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武汉正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40个小微湿地现身家门口

擦亮新底色

青山区白玉公园的小微湿地。

“这片小微湿地我是看着它‘长大’的,很熟悉,也很喜欢。”9月23日下午,站在白玉公园一处小微湿地旁,48岁的青山区居民郑惠芬说。

这处景观游憩型小微湿地位于该园南端,面积2200多平方米,与水域辽阔的严西湖一路之隔,水系连通。

一座凉亭立于小微湿地中间,以曲折栈桥与驳岸连接。水中生长着荷花、菖蒲等多种湿地植物。湿地靠严西湖一侧岸边新修了健身区,配置了7组体育器材及休闲座椅。不上班的时候,郑惠芬会来这里看看风景,玩玩健身器材,在湖边坐坐。

白玉公园建于1978年,面积15万余平方米。郑惠芬原先的家就在公园东南面的郑家大湾。她从小就在公园玩耍,对公园的变迁了如指掌。

郑惠芬介绍,20世纪80年代,小微湿地所在位置还是一座简易游泳池。90年代游泳池废弃后,被园方用水泥围墙封闭了起来。2004年,废弃的游泳池被改建成水塘,修建了凉亭和栈桥,但没种水生植物。

2018年,公园给水塘清淤换水后,种上了各种水生植物。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如今鱼多了,鸟来了。郑惠芬有时会带女儿来逛逛公园,看看湿地。

“这座公园和小微湿地承载着我们一家三代人的记忆。”她说。

前几年,郑家大湾拆迁,郑惠芬搬到了离白玉公园约1公里的居民小区,但她爱逛公园的习惯没有改变。

为了持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名片,武汉除了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还将城乡面积8公顷以下的湖泊、库塘等水体逐步改建成小微湿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观赏湿地、亲近自然。

市园林和林业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微湿地40处。根据其生态功能,划分为水质净化型、生物多样性维持型、景观游憩型、调蓄径流型等四种类型。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还将因地制宜建设更多小微湿地。

昔日排放大户“卖碳”盈利数百万元

擦亮新底色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信息画面。

“水泥行业即将由地方碳交易市场‘升级’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正在熟悉相关政策,以便拿出相应的企业配套方案。”9月23日,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以下简称“葛洲坝水泥公司”)碳资产管理处处长夏枫说。

10年前,湖北成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葛洲坝水泥公司是首批纳入湖北碳市场的企业之一。

那一年,夏枫还是葛洲坝水泥公司的一名新员工,他当时所在的环保部被同事列为不受欢迎的部门。“我们为各个单位设定相应的节能减排指标,大家很不理解,认为是给他们增加负担。”夏枫回忆。

一年履约期满,公司的碳账本显示碳配额不够用,企业的经营报表上多出了一笔外购碳配额的支出。

为此,企业管理层积极作为,设立碳资产管理部门,专人负责研究碳配额分配方案、碳核查、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工作,并安排碳交易计划。

这家企业通过建立能源在线管理系统、回转窑协同处置生产线、替代燃料终端系统等,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通过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储能项目,构建生产线内部绿色微电网体系,提升了绿色清洁能源的消纳水平。

近两年来,公司投资10多亿元进行节能降碳升级改造。与改造前相比,企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约3%,碳排放量每年减少约50万吨。

单位产品的能耗下降了,产品成本也跟着降低。夏枫称,2023年,公司共卖出盈余的碳配额10余万吨,实现盈利数百万元。

10年来,作为公司的碳市操盘手,夏枫经手交易碳配额700万吨,交易额约2亿元。他和同事们精准选定一个个合适的时机,用最小成本完成了公司的碳排放履约,为企业节省上千万元碳成本,企业也从“碳负翁”变成了“碳富翁”。

加入全国碳市场是大势所趋。夏枫表示,我们首先要修炼内功,提升各层级的碳资产管理水平;其次是继续加大公司技术改造升级力度,持续做好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攻关,不断降低碳排放量;其三,用好碳市场作为节能降碳的政策抓手,创新碳金融方式,为企业碳减排提供绿色融资渠道,实现碳市场为制造业降碳增效保驾护航的目的。

小流域治理让新洲潘塘土河水质升级

擦亮新底色

小流域综合治理刷新乡村品质气质。

在麻城市地域,有一块武汉的“飞地”——新洲区潘塘街道罗杨村。村子一侧的“花朝河湾”景区,就是依托一条河流而建。

小河与新洲有名的“花朝节”有关,它的名字也很接地气——土河。它发源于大别山南麓,全长31.3公里,汇入沙河,再流入长江。2023年,土河列入武汉首批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

水中的病根,先从岸上施治。在潘塘街道李店村土砖寨,施工人员正在村民房前屋后埋设雨污分流管网。村支书、主任陈国喜介绍,土砖寨的农村污水治理及村湾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临近尾声,建成后将有效减少污水直排。

潘塘街道城建办负责人介绍,土河沿线10个村都建起了生物发酵污水处理站,对村湾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控制。

治住了污水,还要留住一部分活水。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位于土河中段正在修建拦水坝。这个叶家里泵站完工后,土河将与道观河北干渠“牵手”,留住一部分雨季洪水,共同应对当地旱季缺水问题。

目前,新洲区举水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获批国债资金1.19亿元,支持土河小流域试点建设,项目主要包含8.18公里护岸清淤、改造流域内4条骨干渠、新建2处水系连通等。

潘塘街道还对一部分河段进行清淤和绿化改造,修建沿河绿道,供村民“溪边漫步”,享受溪水叮咚、蛙鸣一片的田园生活。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支持当地建成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时掌握土河水质变化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土河水质由Ⅳ类向Ⅲ类好转。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优质产业项目纷纷前来“筑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推进土地集并和适度规模流转经营,整合7000余亩耕地,吸引北大荒、安徽荃银等龙头企业谋划建设北大荒核心种植区、荃银种业区。

罗杨村村民高露告诉记者,保护这条土河,我们的生活环境品质也跟着提升了。

据悉,新洲区将统筹土河沿线三店、旧街、徐古、辛冲等街道,形成土河全流域联动发展格局;有序开展道观河、少潭河、三庙河、东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探索开发更多的乡村版的“诗与远方”。

最美马拉松赛道穿越花海跨江越湖

擦亮新底色

武汉马拉松首次在樱花盛开的三月开跑。

2024年3月24日,年年参与抽签,终于第二次站上武汉马拉松赛道的陈呈,刚刚冲过终点,就在朋友圈写下——“最美赛道又升级了,一路繁花,太美了,现在就开始祈祷,明年还能抽中汉马!”

在很多城市跑过马拉松的陈呈,对汉马赛道的念念不忘,终于在这天得到回响。2018年他第一次来到武汉跑马,就被这条贯穿绿水青山的赛道吸引,横跨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武汉马拉松的这42.195千米,穿越江湖大桥,一路饱览两江的旖旎风光,这的确是其他城市都没有的独特体验。

汉马起点设在沿江大道三阳路口,赛道串联起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东湖绿道等武汉地标性建筑及景区,参赛跑友充分领略了“一城花海,两江粉黛,三镇缤纷,四桥飞虹,五湖潋滟”的风景,尽览武汉的经典地标和自然人文景观。沿着汉马步伐一路前行,于27千米时进入东湖赛道,沿线满目青翠、风景如画,领略“最美山水赛道”的风光旖旎。跑友们途经楚风汉韵的磨山景区,白帆点点的东湖帆船公园,看华中首个观光氦气球在湖心岛缓缓升起,赏海岛风情的东湖沙滩,最后奔向终点武汉欢乐谷。

2024年,武汉马拉松第一次将时间提前至3月,与这个城市闻名遐迩的樱花季重合,以“樱花季,越江湖”为口号,3万名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奔跑在江城盛大的春天,这是主办方,也是武汉,送给五湖四海跑友的礼物。

赛后,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纷纷上传武汉美图,来自广东的跑友小景在小红书上连发5条汉马图文——“眼睛和脚步一样繁忙,最美赛道,名不虚传。”“处处繁花盛开,这是独属于武汉的浪漫与温暖。”“一路跑,一路花,太美了!”……2024汉马结束后,社交媒体上关于汉马的话题,足足延续了近一个月。正如武汉汉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波所说:“以赛营城,以赛兴业”“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马拉松”两大品牌活动同期举办,让文旅消费和体育活动相得益彰。

百年纺织企业入列武汉首批“无废工厂”

开松、除杂、梳理、混棉、牵伸、加捻、输送、卷绕……9月20日,长江日报记者在裕大华纺织公司纺纱车间看到,全国首条10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进行清洁式生产。生产调度主管吴娟娟拿着平板电脑从抓棉车间走到打包车间。在精梳机前,她提醒工人及时收集落棉。

武汉裕大华纺织公司隶属于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今年2月获批武汉市首批54家“无废工厂”。原料100%被利用是裕大华纺织厂成为“无废工厂”的一大关键。

纺织公司总经理田青介绍,依托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10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裕大华成为全国率先完成100%国产化的全流程智能纺纱工厂。项目实施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0%左右。

该项目具有自动配棉、自动质量追溯、自动传输系统、回花自动收附等智能化功能,不仅从生产源头上提高原料的使用率,减少浪费,也让下脚料实现全自动分类回收、分类利用成为现实。

“比如这些落棉和滤尘花,都还有用。”吴娟娟说,如今传统上被视为废弃物的落棉、滤尘花,正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焕发新生。她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建立自动除尘系统,在机台作业面设置末端抽吸风装置,再通过收集管道输送到除尘打包室,从而自动完成各类落棉和滤尘灰的归集。其中,精梳短绒可作为气流纺原料,细纱风箱花可本支或降支回用,滤尘花经过处理也可以再利用,滤灰尘和籽壳可作为天然肥料。”

近年来,裕大华纺织公司坚持绿色转型发展,通过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实现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在2022年度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中,裕大华榜上有名。

编辑:熊展平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7/16/43/52551.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9月27日 下午4:43
下一篇 2024年9月27日 下午4: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