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又称裹脚湖,长江右岸湖泊。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城区东部。全湖面积在正常高水位19.78米时为31.75平方公里,湖泊容积8150万立米,如以水位21.0米计则为32.8平方公里,相应最大湖容为1.241亿立方米,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是一颗靓丽璀璨的宝玉,碧波粼粼,浩渺明丽,港汊交错,岸线曲折,素有九十九弯之称。东湖依山傍水,清幽秀丽,春有兰,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一年四季美景胜画,秀色诱人。春季,兰幽樱放、蜂鸣鹊唱;夏季,柳舞荷艳、舟飞鸥翔;秋季,橙黄橘绿、枫红桂香;冬季,松梅傲雪、山色湖光。东湖一半的岸线被34座山峰环绕,山峰上1000公顷森林终年郁郁葱葱,形成山下有湖、湖中有山、湖映绿山、山绕碧湖的湖光山色,旖旎景致,如诗入画。
东湖位于武汉市东部,其地理形状像一个巨大的三角形,顶角朝北,底边在南,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7.5倍,湖面最宽处28公里,湖水最深处6米,湖岸线长110多千米,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也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历史由来
东湖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瑰宝,而且情有独钟地将它珍放在九省通衢的大武汉。东湖属于河流壅塞湖。从地形上分析,东湖地处中国第二沉降带东缘,其南部是山区,东、西、北三面以平原为主。东湖频临长江,在没有形成之前,是一个向北敞开的山前洼地,经武汉青山港与长江相通,每当汛期长江的水位高于地表时,溢出的洪水就会流到洼地积聚滞留,从而形成壅塞湖,其水位随着长江涨落。100多年前,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张下修建了水闸,东湖由天然湖泊成为可控湖泊。后来,港道淤塞,东湖与长江因此被分开。东湖南面起伏的山冈,一般都有百米之高,最高的山海拔149.5米。
据考古发现,东湖地区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现在看到的较早描写东湖的诗作,是宋代文人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诗中描述了800多年前的东湖,“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鸟。如何不作钱塘景,要在江城作画图”。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东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人们有意识地去妆点东湖,将东湖作为休闲旅游胜地进行规划和开发建设,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那时,武汉大学新址选建于东湖之滨的珞珈山,壮观的建筑,蜿蜒的道路,青翠的树木,绚丽的鲜花,依山傍湖,湖光山色,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全国最漂亮的大学校园,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光游览。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实业家高瞻远瞩,开始有计划地对东湖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这个人就是周苍柏。
周苍柏,1888年出生于武汉一个工商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读武昌文华学堂、上海南洋公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09年赴美国纽约大学攻读银行专业,1917年学成回国后,就职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后来被派到武汉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担任副行长,不久提升为行长。周苍柏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提供过许多的帮助,与周恩来、董必武、陶铸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感情深厚,同张光年、巫一舟、夏之秋等革命文艺家有着密切的交往。抗日战争时期,周苍柏率领全家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之中,他的夫人董燕梁是妇女抗战后援会的负责人之一,指挥妇女们给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缝制棉衣;他的女儿周小燕组织成立了武汉合唱团,在武汉三镇的街头巷尾、学校礼堂演唱抗战爱国歌曲;他的儿子周德佑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抗敌演剧队,倒在了抗日演出的第一线,将18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出席了周德佑的遗体告别仪式,这位爱国青年从此永远留在了东湖之滨。新中国成立后,周苍柏相继出任中南财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工业部副部长,中南大区撤销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执委等职。
周苍柏出洋过海,见多识广,思想开放,敢为人先。他看到当时的武汉没有什么休闲娱乐场地,市民闲暇时间无处可去。于是,在一番考察之后,他选中了依山傍水的东湖,决定在这里为市民建设一个户外游乐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公园。他投入自己绝大部分的收入,购买东湖边一小块一小块的荒地,逐渐地连成了三面环水的一大片土地,大约有40公顷。周苍柏将其起名为“海光农圃”,花费很多精力进行规划和建设。周苍柏虽然从事金融工作,但是酷爱园艺,他专门聘请著名的园艺家和一些行家里手帮助打造“海光农圃”,设想将其建设成为一个规模很大的城市公园。他把“海光农圃”规划为四个区,据周苍柏的女儿周小燕回忆:一区为风景区,种有一些观赏树木,如梅花、桂花、葡萄园等等。二区为种植区,种植了很多果树和花卉,其中有湖北名产水蜜桃和洞庭枇杷,有国外引进的草莓、西红柿等,茉莉、珠兰等名贵花卉也是成片栽种的。三区为饲养区,饲养了朋友送的两对梅花鹿,还有外国品种的火鸡、猴子等。四区为教育区,周苍柏打算在这里建一所音乐学校,培养国家和地方的音乐人才,但是,音乐学校还没来得及建设,抗日战争就爆发了。
在周苍柏的精心策划和辛勤建设下,20世纪30年代东湖之滨的“海光农圃”一改以往的荒凉,初现“城市公园”的雏形,成为人们争相前往观光游览的景观胜地,而且名气越来越大。“海光农圃”周边土地的主人也纷纷表示愿意将土地出售给周苍柏,以进一步扩大“海光农圃”的规模。
东湖也是周苍柏夫妇和孩子们周末及假期休憩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划船、骑马,还可以在周苍柏采用自己的方法建设的游泳池里欢乐畅快地游泳,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等。不过,周苍柏很早就告诉孩子们:“这地方将来不是你们的,我把它建设好了要献给人民。”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1949年,武汉刚刚解放,周苍柏就主动提出把倾注了自己20年心血的这片园地无偿捐献给祖国和人民,得到了时任中央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批准。
“海光农圃”作为民族资本捐赠给国家之后,更名为“东湖公园”。1950年12月2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研究决定,又将“东湖公园”改名为“东湖风景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风景区。同时,成立了由29人组成的东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陶铸(时任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委员张执一(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郑绍文(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部长)、周苍柏(时任中南工业部副部长),委员有王树声(时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李一清(时任中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先念(时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德峰(时任武汉市市长)、陈铭枢(时任农林部部长)、徐休祥(时任湖北省农林厅厅长)、童世光(时任湖北省农学院院长)、赵毅敏(时任中南教育委员会主任)、鲍鼎(时任武汉市建设局局长)等。建设委员会负责东湖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和景点建设工作。委员会下设东湖风景区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东湖建设委员会阵容强大,高瞻远瞩,要把东湖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名胜风景区,对景区划分和景点建设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划设计,描绘出东湖风景区的宏伟蓝图。从此,东湖风景区进入了由政府主导建设的阶段。
东湖风景区一景
为了纪念东湖风景区的创始人周苍柏先生,东湖听涛景区特别建设了“苍柏园”,还依照1937年周苍柏先生和女儿周小燕、儿子周德佑的那幅珍贵照片修建成雕塑,让他们笑迎每一位前来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
1982年,东湖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6年2月,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掀开了东湖风景区建设的新篇章。
景区览胜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现划分为6大景区24个景点。六大景区即听涛景区、磨山景区、落雁景区、珞洪景区、白马景区、吹笛景区。24个景点即疑海听涛、泽畔行吟、水天一色、碧潭观鱼、华亭双月、曲堤凌波、雁桥月影、千倾泛舟、龙舟竞渡、朱碑耸翠、楚天极目、天台晨曦、翠帷蕴谊、曲桥荷风、雪海香涛、枫都秋叶、芦洲落雁、烟波渔歌、空山幽笛、双峰夹镜、小潭春深、珞珈书香、古刹塔影、杉屏落霞。
听涛景区
听涛景区位于东湖西北岸,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中最早建成开放的景区。该景区建有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体的景点群,还有新建的沙滩浴场,是人们纳凉避暑、戏水休憩的好地方。景区中的主要风景旅游点有行吟阁、先月亭、可竹轩、寓言雕塑园、听涛轩、长天楼、湖光阁、碧塘观鱼、九女墩纪念碑等。
行吟阁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其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由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题写。阁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绿瓦红柱,飞檐翘角,雄健俏丽,古色古香,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有高达6.8米的屈原全身塑像,造型端庄凝重,清癯飘逸,翘首向天,举步行吟泽畔。行吟阁是全国建立的第一个屈原纪念景区,独领风骚,蜚声中外,是武汉东湖楚文化的点睛之作。
屈原纪念馆和沧浪亭是与行吟阁相呼应的景观。屈原纪念馆设有两层展室,陈列着屈原的文献资料和后人对屈原的研究成果、书画艺术作品等。馆名由董必武题写,馆前立屈原半身塑像。塑像中的屈原双目凝神,直视东方。依湖岸自然曲线而建的沧浪亭,离水很近,游人在此伸腿可以洗脚,掬水可以洗头。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先月亭
先月亭位于听涛景区南端一条直伸湖中的狭长岛屿上,与对面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遥遥相望。先月亭是一座江南古建筑风格的六角凉亭,亭的四面被白石台阶和朱漆凭栏环抱,亭的周围草坪茸茸,绿树成荫,湖涛拍岸,候鸟竞翔。亭名源自宋代诗句“近水楼台先得月”。每每皓月当空时,天上明月与湖中影月相映成双,冰清玉洁,格外迷人。
可竹轩
在先月亭的北面,有一片水杉林,沿水杉林中的小径行走数百步,地势突起,形成高坪。在高坪的后面,有一仿竹艺术古建筑庭廊——可竹轩。可竹轩绿瓦白墙,飞檐流彩,亭台错落,回廊曲折,古色古香。轩名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轩的四周有珍贵的百年老樟树,轩后的百竿修竹随风摇曳,声韵动听。登轩遥望,南闻珞珈书香,东赏磨山晨曦,北见湖光浮阁,眼前展现的则是来往如织的游船。近湖远山,幽静典雅,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寓言雕塑园
在可竹轩与先月亭之间的草地、湖边和林中,依坡就势建设了全国第一座最大的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寓言雕塑园。寓言园三面环水,占地6.67公顷,1986年开始兴建,现已建成“狐假虎威”、“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滥竽充数”、“三个和尚没水吃”、“射手与卖油郎”、“盲人摸象”、“叶公好龙”、“猎人争雁”、“曾子不说谎”、“愚公移山”、“自相矛盾”、“鹬蚌相争”、“守株待兔”、“伯乐相马”等23组寓言雕塑。其中毛泽东手迹“愚公移山”石雕采用摩崖、高浮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用草青石雕刻而成,长40米、宽6米,形体最大,气势恢宏,是寓言园的中心与主体。寓言园中雕塑布局得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寓教于乐,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雕塑艺术、园林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流连忘返。
听涛轩
听涛轩建在临水长丘之上,翠竹苍松环绕。迎着东湖水面的石砌护坡上,嵌有一块青色板石,上有北宋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长风吹来,松涛声与浪涛声形成奇妙的和声,如同碧海涛涌,颇有“疑海听涛”之感。
濒湖画廊
濒湖画廊建于1956年,是依自然地形巧妙建设的半拱形半圆形建筑。画廊的主体建筑依小山丘地形成半拱形状,画廊的两翼长廊向后弯斜呈半圆形。长廊两端有六角亭作依托,整个建筑红柱绿瓦,错落有致,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起到了湖光山色尽收入廊的艺术效果,故名“濒湖画廊”。
夕阳下的先月亭
画廊后面金桂夹道,南侧花坛内的百年垂枝重阳木像一个天然的大古桩盆景。重阳木是东湖独一无二的名贵树种,外形非常奇特,枝干苍劲有力,是二级保护古树名木。每到秋天,这里丹桂飘香,景色醉人。
梨园
由濒湖画廊循堤北行是梨园,其自成一个风景点,亭、台、楼、舍点缀其间,是东湖游览的主要场所之一。梨园占地33.3公顷,种有各种果树和名贵花木,其中以梨为主。园中树木依地势而起伏,高低重叠,苍翠幽深。这里一年四季繁花不断,沁人心脾,尤其梨花盛开时,酷似无数粉蝶满园飞舞,颇为壮观。梨园南端有橘颂亭,北方有欸乃亭,西边有雪梨轩。
东湖公园·落霞水榭
碧潭观鱼
碧潭位于梨园虎岭湖畔,是一组以自然湖池贯以曲桥亭廊相连的园林建筑群。亭榭呈品字布局,体现楚国喜临水筑榭的建筑特色。碧潭中饲养着颜色不同、形态各异的金鱼佳品,游客观赏着这一簇簇短长肥瘦各有态、红黄黑白皆相宜的水中尤物,有感如“天工造物”般的神奇。当夏日来临,潭内荷花盛开时,游人漫步荷中曲桥,可尽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美景,水上莲叶晃动,水下鱼儿嬉戏,采莲女甜美的歌声,亦真亦幻,令人心醉神迷。
长天楼
长天楼位于梨园东面,建于1956年,是一座宫殿式建筑。楼名出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由董必武题写。长天楼翠瓦飞檐,气势雄伟,楼分上下两层,面阔7间,进深2间,左右长廊通往两座方亭,总面积1755平方米。楼前开阔,楼后为一小院落,有花墙月门可通后山。毛泽东、周恩来偕国际友人曾多次在此休憩。全楼可同时容纳千人就餐品茗。站在长天楼上,万顷碧波欲接辽阔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
落霞水榭
落霞水榭位于长天楼北端两三百米处湖边,与长天楼遥相呼应。“落霞水榭”取唐王勃《膝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句意命名。这是一座水中画舫式的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奇特,基台是船形,南北向,头尾略翘,宽处12米,长约60余米,由2个小亭和1个双层阁组成,阁高12.6米,九脊四坡顶,飞檐翘角,明窗翠瓦,曲栏华拱,富丽堂皇,底层前后接丁字廊,宛若临岸停泊的大型彩色楼船,登临赏景,万顷碧波尽收眼底,倒映在湖水中的楼阁婀娜秀雅,还有片片云霓的烘托。远眺,蓝天、白云、碧水融为一体,真可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鲁迅广场
鲁迅广场位于长天楼与落霞水榭之间,广场内立有鲁迅半身塑像。塑像前的花坛里种植着各种花卉,塑像后环列着一丛丛苍松翠柏,庄严肃穆。鲁迅广场与南边的行吟阁遥相呼应,一个是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寓意中国文化的古今传承、发扬光大,也是学习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想之地。
东湖梅园
湖光阁
湖光阁位于听涛景区南边的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湖心岛面积约2公顷,岛周满是芦苇。湖心阁原名“中正亭”,是1931年夏斗寅主鄂期间,为纪念蒋介石45岁寿辰修建的一座三层六面亭阁。后改名为“湖光阁”,民间称之为“湖心亭”。远远望去,湖光阁宛若浮在水的中央,掩映于疏林之间,八角攒尖顶,飞檐外展,上覆翠瓦,令人无比向往。湖心岛上垂柳抚岸,湖光阁被绿树环绕,登阁观赏,四周湖光山色尽览,游船轻移,景象万千,湖光阁影,相映如画。雾日的湖心岛如蚕丝缭绕,湖光高阁若隐若现,似蓬莱仙境。
九女墩纪念碑
九女墩纪念碑是为太平军九位女烈士而建。1856年,太平军中九位女兵在与清军进行激烈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地群众把她们合葬于此。为避免遭到清军的破坏,因此人们将九女墓称之为“九女墩”。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培土重修九女墩,扩墓立碑。纪念碑高8米,用花岗石砌成,碑的顶端悬挂着6个铜铃,风吹铃响,犹似烈士英灵奔驰战场金戈铁马的激战声。碑的正面和侧面镌刻着董必武、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张难先等人的碑文。碑前道路两旁,栽有整齐的翠柏,显得庄严肃穆。九女墩纪念碑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磨山景区
磨山景区位于东湖东岸,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景区,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7平方公里。在沿湖的群山之中,磨山最为秀丽,蜿蜒约8里,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磨山景区三面环水,六峰逶迤,尤如一座美丽的半岛。景区内四季花开不断,夏荷冬梅,春樱秋桂,被誉为武汉的“绿色宝库”。磨山景区建有朱碑耸萃、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等景点。
九女墩纪念碑
朱碑亭
朱碑亭位于八里磨山第一峰——西峰,是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而建的一座亭阁。1954年3月,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视察东湖,对东湖寄予厚望,挥毫留下宝贵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东湖有很好的自然条件,配合工业建设,一定可以建设成为劳动人民十分喜爱和优美的文化区和风景区。”为了铭记朱德对东湖的期望,东湖风景区决定建设朱碑亭。1981年3月,朱碑亭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
朱碑亭是一座二层连廊式建筑,琉璃飞檐,新颖别致。亭正面大匾额上“朱碑亭”三个金色大字为郭沫若手书,笔力遒劲,气势磅礴。亭前立有自然式石碑,碑上镌刻着朱德视察东湖题词全文,碑底四周饰以芳草花木,十分庄重。登亭远眺,东湖烟波浩淼,渔舟点点,湖港稻畦,星罗棋布,美不胜收。磨山苍松翠柏,香桂丹萼,郁郁葱葱。朱碑亭建在这山青水秀的磨山第一峰,万绿丛中一点红,完美地彰显了“朱碑耸翠”之景色。
翠帷蕴谊
在磨山西一峰的南麓,有一片小巧的园林,占地约2公顷,这里是专门辟为武汉在国际交往中举行植树活动的场地,园林中的雪松、笔柏、桂花、红枫等花草树木,均是世界各地友好城市的外国朋友种植的,因此又被称为友谊林。友谊林一半位居磨山山脚,一半在临水的平地上,顺山势缓缓下行,宁静而美丽。在友谊林的西南面和东北角建设了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翠帷轩与蕴谊亭。翠帷轩位于友谊林的西南面,由一个40多平方米的茶室和一个20米长的廊榭组成。长廊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几,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尝到产自磨山的名茶。蕴谊亭位于友谊林的东北角,与翠帷轩斜对。蕴谊亭亦名双笠亭,其形状像两对重叠的斗笠连在一起,似一对久别重逢的亲密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翠帷蕴谊”,用两亭之名命名此景点,表示苍翠碧绿的山色蕴涵着万古长青的友谊。每到仲秋时节,这里枫红桂香,是游客的绝佳去处。
雪海香涛
磨山的梅园、荷园、樱园并称为东湖三大园。俏不争春的梅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如云似霞的樱花,可谓是“三花烂漫”,雪海香涛。
梅园是东湖磨山第一园,也是国内著名的赏梅胜地,其位于磨山西南自然起伏的湖岛山丘,三面临水,回环错落,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而成“岁寒三友”景观。梅园开创于20世纪50年代,现占地53.3公顷,育有320余个梅花品种,定植梅花2万余株,其中152个品种已进行国际登陆,“金钱绿萼”、“大羽”、“白须朱砂”、“骨红照水”等都是梅花稀世珍品。“且喜东湖春早到,红梅万树一齐开。”早春时节,东湖梅花绽放,花繁似锦,暗香四溢,满园游客赏梅咏梅,吟诗作画。东湖梅园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南京的梅花山、上海的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并称为“江南四大梅园”。梅园内有妙香国、江南第一枝、花溪、放鹤亭、梅友雕像、冷艳亭等景点,其中妙香国为中国梅文化馆所在地,长年展示包括梅花典籍、名人书画资料在内的梅文化精华。
荷园是东湖磨山第二园。荷花堪称江南水乡“花魁”,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近3000年的观赏栽培历史。东湖荷园植有荷花14类700余种,占全世界荷花品种的8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荷花品种最多的地方。设在东湖荷园的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荷花品种资源圃。盛夏,荷花园中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暇;嫩蕊摇黄,花蕾待放,青盘滚珠,碧叶重叠;池中荷艳,池边柳舞,绚烂美景,天下无比。
樱园位于磨山南麓,占地面积14公顷,园内定植樱花树1万多棵,品种45个。樱花园中有78棵樱花树是日本首相赠送的,十分珍贵。1979年,中央政治局委员邓颖超访问日本,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为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厚情意,特别将78棵日本国花——樱花赠送给中国,以此纪念周恩来总理享年78周岁和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邓颖超精心选址,最终决定将这承载着中日友谊的78棵樱花树栽植于磨山樱花园。五重塔是樱花园中的标志性建筑,高31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巍峨壮观,别具一格。东湖樱园与日本弘前市、美国华盛顿并称世界三大赏樱胜地,花开时节,樱花白如初雪、灿若朝霞。
盆景园
位于磨山南麓东北隅,占地近4.6公顷,是一座既有江南园林的典雅秀丽又具有皇家园林的博大雄浑特色的园林。其墙壁上嵌有一块大理石碑,镌刻的“广收博采,大家欣赏”字体遒劲有力,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为盆景园开园的题词。园中珍藏着上万盆造型不同、神态各异的盆景。盆景园园内套园,园外有园,馆榭亭廊,错落有致。园内有一条小溪,蜿蜒的溪边景点颇多,穿过曲径通幽的重重小院,突现一片赫然开朗的绿色草坪,点缀着碧桃红枫、棕榈香柏、芍药葱兰、黄馨迎春等名贵花木,是“绿湾春深”景色的真实写照。
楚城
楚城是楚文化游览区的第一个景区,包括楚门、楚市、楚天台、凤标等景观,集中展示了古代楚国的商贸、军事和宗教等文化习俗。城门是古代国力的象征,楚国是最早修筑城墙的国家之一。楚城根据楚人的特点临水而建,由红砂石砌筑的水门、陆门、城墙、烽火台构成。100多米长的城墙从水中延续到平地再走上山岗,蜿蜒消失在丛林之中。城墙的主体高大威猛,褐红色的石砖古朴气派,双凤脊饰傲踞望楼顶端。进入城门需要通过各为一门三道的水门和陆门。
盆景园
楚市是楚国商贸交易的地方,是一条长约70米的商业街,这里经营楚国的各种织品及楚币等器物。
楚天台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两层建筑,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地方,一边两道的弧形栏板边缘以云纹浮雕装饰。游人从台基两侧沿弧形坡道拾级而上,犹如登云腾雾,登顶遥望,极目楚天,云来神往,飘逸而又浪漫。
凤标由两只振翼翱翔的飞凤组成,双凤脚踏双虎,翘首相对,怒目圆睁,气宇轩昂,双翼展开,从两侧向中间弧状环绕,拂动的尾翼俊逸超拔,光彩照人。凤凰是传说中的鸟王,凤是楚人的图腾,楚人崇凤,认为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神鸟。东湖凤标是全国最大的铜雕。
离骚碑
在磨山北麓楚文化游览区的丛林中,有一座用红色岩石砌成的大碑,碑高14.8米,宽6米,这就是著名的“离骚碑”。碑上镌刻的是毛泽东用颜体手抄的屈原代表作《离骚》全文,其用笔方圆兼备,提按有节,笔力遒劲,潇洒雅逸。毛泽东年轻时就酷爱书法艺术,这是他1913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书法作品。离骚碑融诗文、书法和碑石三者为一体,堪称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游览精品。
楚才园
楚才园位于磨山西二峰北麓。园内是以楚国历史为题材的大型雕塑群,共有圆雕和浮雕40座(组),红色岩石浮雕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再现了楚国非凡的历史。楚才园的园门也别具一格,是以楚国的编钟造型,用白色岩石雕砌而成,门楣正中悬挂的四口大编钟上铸有“惟楚有材”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气魄夺人。
落雁景区
落雁景区北依白马景区,南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临青王公路,由四个伸向水中的半岛组成。景区内植被茂盛、风动林涛、港汊交错、水鸟众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里融生态湿地、婚纱基地与爱情圣地与一体,建有清河古桥、鹊桥相会、雁洲索桥、栈道观鸟、芦洲古渡、赵氏花园、古树奇观、坪沙落雁、乌龙潭、乌龙井等十大景观,其中“碧水绿杉黑鸬鹚”为落雁景观一绝。落雁景区还建有一批体现楚地民俗文化历史的雕塑和建筑。
珞洪景区
珞洪景区因珞珈山和洪山而取名。珞珈山上掩映在山林之中的武汉大学是全国校园最美的大学,古朴典雅的校园建筑错落有致地隐现在樱花、桂花等花木丛林之间,山顶上巍峨耸立的图书馆造型独具,为东湖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气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游览点之一,校园内历史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校园内,至今留存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和邓颖超及郭沫若、郁达夫、蒋介石等居住过的别墅,为纪念1947年6月1日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学生运动中被国民党军警开枪屠杀的陈如丰、王志德、黄鸣岗烈士而建立的“六一”烈士纪念亭。珞珈山下的湖水里有一个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浪淘石,奇特的是,无论东湖涨水还是落水,浪淘石始终有一部分露出水面,因此被称为奇石。湖边的露天游泳池建于20世纪30年代,张学良在这里学会了游泳,并多次与钱大钧等国民党要员携夫人一同在此畅游,打破了武汉大学禁止女生游泳的规定。
楚城景区
梅岭一号
在东湖梅岭南山,几幢青砖瓦房依山傍水坐落在茂密的树木之中,这就是东湖宾馆的梅岭一号。这里被誉为武汉的“中南海”,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生前除北京之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毛泽东对东湖情有独钟,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乎每年都要来这里一两次,短则十天半月,长则几近半年。毛泽东对东湖有着极高的评价:“东湖比西湖好”,“东湖的樟树、桂花树、竹子……风景真好。四周的柳树、水杉树甚多,对岸是老虎尾,远处是中山亭,那边是珞珈山,茂密的树林里是武汉大学校址。东湖真好!”毛泽东在东湖处理国家大事、主持中央会议、接见外国元首和友人。毛泽东特别喜好游泳,梅岭建有专门的游泳池,泳池墙壁上有一幅大型荷叶鹤喜图,荷叶浮水面,鹤在湖中乐,栩栩如生。
在梅岭有一棵毛泽东亲手栽种的松树。毛泽东每次来东湖,都会亲手为松树浇水培土。现在,这棵松树已经长到5米多高。稀奇的是,这棵松树的枝干居然像几条飞起的巨龙。甬道两旁散落着一块块形状各异的巨石,每块石头上面都镶嵌着一幅毛泽东在东湖留下的照片,记录着毛泽东不同时期在东湖的一件件令人难忘的故事。不远处的一个玻璃房子里面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的坐驾,这是斯大林赠送的一辆8缸吉斯黑色轿车。
梅岭一号还留下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等诸多开国将领的足迹。知东湖者认为,到东湖不能不去水天相接、神秘温馨的梅岭一号。
珞洪景区内还有施洋烈士墓、宝通禅寺、洪山宝塔、洪山摩崖等景观。
白马景区
白马景区位于落雁区的北面,据说是三国时期为联合抗击曹操,鲁肃骑的一匹白马陷入东湖边这片荒洲的淤泥之中而累死,鲁肃万分痛惜,含泪将其厚葬于此,后人便称之为白马洲。白马洲是一个旅游休闲景区,景区内有一较大的果园,栽有寿星桃、蟠桃、猕猴桃、石榴、枣等果树以及杜鹃、牡丹、玫瑰、杨树、槐树等花木,是名副其实的花果洲。
吹笛景区
吹笛景区位于磨山景区的东面,最早是“马鞍山森林公园”。这里有大大小小山峰17座,山峦起伏,群山争秀。2006年被规划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吹笛景区”。景区定位为“森林、湖泊、运动休闲”的人文游览。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森林公园的大门气势恢宏、楚风楚韵十足;依山而建的晓塘翠景静谧祥和;20公顷湿地的生态美景充满了自然的野趣;山花烂漫的园林景观满透着“山”的元素。
传说故事
东湖形成的传说
据传,龙太子有一块很大很大的宝玉,晶莹璀璨,无比美丽,太子爱不释手,饰以彩带美穗,整天佩戴在身。有一天他路过武汉,一不小心将宝玉掉落在地。情急之中,他想用嘴将其衔住。可是,美玉就地化作了湖泊,就是现在的东湖,彩带美穗化为了江河、湖湾,龙太子也随之变成了起伏的山峦,龙头就是现在的磨山,所以磨山也有“龙头山”的美称。
“珞珈山”来历的传说
相传,南海观世音菩萨从西天佛祖处回普陀山时,途径江南的地方,觉得这里一马平川,赏心悦目,于是稍作停留。突然,观音身边的玉女一不小心把手中捧着的玉镜摔下人间,观音急忙与金童玉女下凡间察看破碎的镜片是否伤及生灵。谁知因为长江中下游淤泥聚集,所以镜子虽然摔破了但却没有碎,而是化成了一池碧水,镜框摔成了数截,化成了座座山峰。观音还是不放心,停留在一座山峰上,仔细察看掉下的玉镜是否会给人间带来什么疾苦。她发现掉下的玉镜没造成什么灾难后,才安心继续赶路。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观音落驾的山峰称为“落驾山”,后因“落驾”与“罗家”的读音很相像,而武汉人又喜用姓氏给地方命名,因此这座山峰又被叫“罗家山”。直到后来著名的武汉大学搬迁到罗家山上,武汉大学第一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将“罗家山”改成了“珞珈山”,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如今山石峥嵘、山色秀美,犹如首饰项珠。而且“落驾”、“罗家”与“珞珈”谐音。
九女墩的故事
在风景秀丽的东湖北岸,有一个很大的土包,里面埋葬着太平军的九位女英雄。
据说,那一年太平军据守武昌城,有一支由女子组成的队伍也参加了激烈的战斗。清兵倚仗着人多势众以及良好的武器,攻破了太平军的防线。太平军寡不敌众,边战边退,女军中最后只剩下九个女子了。清兵见她们个个美貌出众,心中大喜,高喊:“抓活的!”此时,苦战的九个女子身上脸上到处是伤,衣服上也都血迹斑斑,可是她们非常顽强,咬牙忍痛一边英勇杀敌一边撤退,一直退到了武昌大东门附近,这时她们的后路也被截断,已无路可退了。九女子小声商量:“要死,咱们姐妹就死在一起,决不能活着落到清敌手里。”她们朝着东方“天京”方向跪下磕了一个头,然后就手持钢刀向自己的脖子抹去。清兵哪里见过这等刚烈的女子,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忽然,从天边滚过一个巨响的炸雷,天空顿时布满了大片大片的乌云,狂风大作,瓢泼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待到雨过天晴时,这九个女子的尸体已不知去向了。第二天清晨,住在东湖边的乡亲在梨树林里发现了她们,只见九个女子紧紧地相拥在一起,分都分不开。大家含着泪水把她们合葬在一起,并在周围种上花草竹木。因为不知道她们的姓名,也不知道她们的籍贯和家人,又担心遭人破坏,于是就给这座坟墓起名为“九女墩”。
东湖沙滩浴场
刘备郊天坛的传说
这是一个民间流传的刘备在磨山祭天祈福的故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夫人(甘夫人)亡故,孙权许诺以其妹为嫁,想把刘备诱到南许(今镇江)围困。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将计就计,乘船南下。船至武昌,心情不安。赵云等人劝道:“主公,江南美景甚好,我们上岸骑马散散心吧。”于是刘备一行人骑马来到了今天的东湖,沿途观花赏景。只见岛屿星罗,湖泊纵横,风光旖旎。湖边拂动的芦苇丛中,不时飞出野鸭和野雁。刘备心旷神怡,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山下。不料,忽然一阵怪风,吹得刘备马失前蹄、帽子也不见了踪影。刘备大惊,攀上山顶,在东山头搭台祭天。仪式过后,天空转晴。刘备继续东行,到达东吴。吴国太后看中他的英雄长相,逼迫孙权将妹妹真的嫁给他。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周郎巧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刘备后来常说,多亏在东湖磨山设台祭天。回蜀时他还特地和新娶的孙夫人弯道来磨山拜谢神灵。
如今在磨山景区建有“刘备郊天台”景观,东湖24景中的“天台晨曦”就在这里。
鲁肃与白马洲的故事
相传在三国时期,曹操率83万人马直扑江南,妄想攻占江南地区,进而灭掉孙权及刘备。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在大敌压境的关键时刻,舌战群儒,成功说服东吴的孙权及其将领组成联军,共同抗击曹操的百万大军。但是当诸葛亮乘船离开后,东吴谋士鲁肃对这个联合抗曹的协议放心不下,怕刘备在得到诸葛亮的消息之前,慑于曹操的威力而投降。于是,他在取得孙权的同意后,跳上一匹白马,准备快马加鞭赶到刘备驻军处,表明东吴联蜀抗曹的决心。
白马驮着主人跋山涉水,整整跑了一天,来到今武昌东湖边,肚子饿瘪了,铁打的马掌也磨穿了,都渗出血来。鲁肃看见白马累得气喘吁吁,快要死了,就想歇息一下。忽然鲁肃看见前面的一座山上忽隐忽现地飘着刘备大军的旗帜,于是他重提缰绳,再抽鞭子,又向前飞奔而去。谁知前方有湖水隔断了去路,白马深知主人急切心情,不顾一切地冲进湖里继续赶路,哪知却陷在了湖滩的沼泽里,再也不能动弹了。鲁肃眼见着自己心爱的白马陷入泥滩死去,不禁泪流满面,吟诗歌泣白马。
刘备在对岸的山头上看见远处一团白影飞奔过来,又陷入湖中,忙命人前去查看。探子回报,此乃东吴谋士鲁肃及其白马。刘备忙请鲁肃上山。鲁肃与刘备会面后,再次重申了孙权联蜀抗曹的决心,这使刘备更坚定了与东吴联合起来抗击曹操的信心。
后来的赤壁大战,孙刘联军火烧曹操80万大军,曹军死伤无数。曹操惨败,大伤元气,从而暂时放弃攻打江南的计划。赤壁大战后,孙权和刘备都说,此次联合抗曹并取得重大胜利,白马功不可没,于是厚葬了白马,并把其坟地周边取名为白马洲。
吹笛山的传说
东湖的吹笛山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吹笛山”为什么而得名,有许多说法,在民间流传的就有四种。
一说:很久以前,此山盛产翠竹,有一书生考中进士,见官场黑暗,不愿为官,隐居此山,每天白天吟诗作画取乐,一到夜晚便携妻面对清幽的东湖水吹笛自娱,笛声响亮美妙,周围百姓无不称赞,于是称此山为吹笛山。
二说:有一仙人,云游至此,偶然用笛吹奏一曲,没想到山中鸟儿都随笛声欢唱,水中鱼儿都随笛声跳跃。仙人大悦,认为自己与此山此湖有缘,便将此山取名为吹笛山,并长居于此。
三说:早先有一位商人在此山种芦制笛,由于此山面临东湖,土地肥沃,芦质较好,制成的笛子精灵妙巧,音质很好。虽然后来由于战争和历史的变迁,商人流亡,芦苇砍尽,笛子制不成了,但这里却常有笛声悠扬,于是,人们便将此山改名为吹笛山。
东湖一景
四说: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朱桢被封楚王于武昌时,见东湖边的吹笛山与他宫殿所在地的梁子湖畔的龙泉山有相似之处,一时动情,便在山顶握笛吹奏一曲,山便以此得名吹笛山。
佛脚岛的传说
许多人都不知道东湖的“落雁岛”以前叫“佛脚岛”。相传很久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佛祖要从西天到江南建设一座寺庙。这天,当佛祖途径东湖雁中嘴这个地方时,发现一蓬枯草中有些大雁的羽毛和一具大雁的尸体残骸。佛祖不解,就去问附近的老百姓。老百姓回答说,这是狐狸所为。原来,雁中嘴这个地方是个三面环水的沼泽地,常年荒草丛生。因此每年冬天总有成群的大雁来这里越冬。然而,这事不知为什么被附近的狐狸知道了,于是,当大雁在这里越冬时,总有狐狸来偷袭。佛祖了解情况后,随即环顾四周,发现雁中嘴东边的水域比较狭长,而且呈东西走向,于是,就急忙地朝雁中嘴东面的岸边上走去。佛祖来到雁中嘴东面的岸边上以后,就用左脚站着,用右脚向其湖中的湖面上轻轻地踩了一下,随即,这个湖岸边前方的不远处就出现了一座脚底形的岛。之后,人们就把这座岛称之为佛脚岛。自从有了佛脚岛以后,原在雁中嘴上栖息的大雁就有了新的栖息之地,那些来偷袭大雁的狐狸们就只有挨饿的份了。
清河桥的传说
清河桥是连接东湖风景区内各景点的一条最便捷的陆地通道。相传春秋时期,楚庄王在此打了一次大仗,平定了叛乱,留下了楚国神箭手养由基“一箭定乾坤”的动人故事。
东湖听涛景区寓言公园秋天的景色
楚国的令尹斗越椒发动叛乱,起兵反对楚庄王,两军在东湖一带相遇,楚庄王措手不及,匆忙退到前河桥东面一座小山头上,亲自擂鼓督战。楚庄王的将士们拼命抵挡,可是寡不敌众,人马疲惫,死伤过半,眼看就支撑不住了。这时,斗越椒一马当先冲向楚庄王,就是一箭。幸亏楚庄王躲得快,那箭插在鼓架上,惊落了鼓槌,鼓架连同鼓槌一起滚下山去,几乎撞翻了斗越椒。楚庄王趁机穿过一座长桥,隔着湖汊与斗越椒对峙着。就在楚庄王处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紧急关头,一个名叫养由基的小校站了出来,对楚庄王说:“敌强我弱,不能硬打,只能智取。”楚庄王说:“我是智穷力竭呀,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养由基说:“请让我上前与斗越椒比箭,一定把他射死。”楚庄王把头一点,养由基飞快来到桥头,朝着对岸喊:“斗越椒,你要有本事,就三箭把我射死,随后楚庄王让位给你。如果你三箭射不死我,我就还你一箭,这叫一箭定乾坤,天下就还是楚庄王的。你敢不敢与我比试呢?”斗越椒见养由基只拿一张弓,却没有箭,心里想:“我箭法一向精准,他终难逃一死。就是万一三箭都不中,他也无法射我。”于是满口答应,挽弓就是一箭。只见养由基轻轻将弓梢一拨,那箭落入水中。紧接着第二支箭又“唆”地射了过来,养由基身子一蹲,那支箭从头上飞了过去。斗越椒不等他站起身来,就射来第三箭。只见养由基张口将箭头咬住。斗越椒见三箭不中不说,还有一支箭落在了对方手上,只好硬着头皮说:“你还我三箭吧”。养由基高声说道:“我有言在先,只还你一箭。”只见养由基把弓拉开,高声喊道:“看箭!”却没有射,斗越椒听到了弓弦响,身子往旁边一闪,还没有等他站稳,养由基的真箭射了过来,斗越椒躲闪不及,当场中箭身亡。叛军见没有了主将,慌乱四处逃散。楚庄王率领将士直奔湖边,要冲过桥去将叛军杀绝。这时养由基站在桥头上拦住楚庄王,请求道:“他们谋反都是受了斗越椒的蒙骗,别杀他们吧,他们一定会对大王感恩不尽,并效忠大王的。”楚庄王觉得他说得有理,就同意了。叛军们被赦免得救了,都很感激养由基及时请和免战,于是就把这座桥叫做“请和桥”。后来由谐音变成了“清河桥”。
东湖梨园局部摄影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8/09/40/2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