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山公园 —历经百年的汉口第一公园

武汉中山公园是武汉市汉口历史上最早兴建的大型综合文化休憩公园。该公园位居汉口解放大道中段,东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武汉新华路体育场,西界武汉市人民广播电台旧址,与全国十大商场之一的武汉商场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原武汉展览馆)隔街相望,占地面积32.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6.4万平方米,水域面积6.4万平方米。园内亭台参差、花木繁茂、碧波荡漾、生机盎然。植有花卉160多种,成型树木1.2万余株,其中古树名木有140株,堪称镶嵌在繁华都市的绿色明珠。历经百年沧桑,武汉中山公园由一个占地仅0.2公顷的私人庭园演化为集中西合璧的园林风貌、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与时尚新奇的游乐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文体休闲旅游胜地,跻身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列。

武汉中山公园 —历经百年的汉口第一公园

历史由来

20世纪初,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低价购得大量地皮后,便在汉口铁路外修建了“刘园”等数处私人花园,中山公园的前身即为其私家庭园之一,当时面积仅0.2公顷有余。1914年,时任湖北军政府财政厅厅长的李华堂将刘歆生赠送的庭园扩建翻修到1.33公顷并取名为“西园”。1927年,西园被国民政府汉口特别市政府作为敌产收归国有并拟议将其改建为汉口首家公共公园——“汉口第一公园”。1928年,汉口特别市市长刘文岛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第十九军军长胡宗铎等人的支持下,成立了汉口第一公园办事处,委派吴仲行任主任,留学英国归国的建筑师吴国柄任顾问专司其事。经规划测绘,又将原吴佩孚直鲁豫同乡会的大块公地划入公园范围。建园之初,为缓解人员和资金困难,曾动用军队士官和在押刑犯运砖砌墙、辟路建桥、挖湖堆山。场地清平后又从河南鸡公山运来大批树木美化园区,设立了培植花木的苗圃。历时年余,园内人工湖内已散布数个由小桥连接的小岛,山水互映,花木丛生,不少民众陆续来此观赏散步。其间,加盟公园建设的汉口青年会总干事宋如海在园内建起运动场,发起组织射骑会并配置了相应的马场、马道和靶场,把公园的骑马射箭游乐搞得十分红火,一批有钱有闲的民众由此成为公园的常客。在此基础上,公园又新建了游泳池,网球场、溜冰场等运动设施,在人工湖内安排了游船观景活动,接纳一马戏班建立了有狗熊、猴子和老虎等动物的简陋动物园。日渐频繁的运动和游乐活动提升了公园的知名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普通市民来园游玩,而相继加盟的茶馆、照相馆等服务行业不仅为游人提供了方便,也进一步推高了公园的人气,此时中山公园的面积扩大到11.3余公顷,已初具规模。

1929年6月10日,汉口特别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决定将“汉口第一公园”更名为“汉口中山公园”,同年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参加中山公园开园仪式的各界人士达5000余人,游人络绎不绝,出现了汉口万人空巷、盛况空前的情景。

1931年,长江、汉江洪水泛滥,汉口沦为一片泽国,中山公园内仅有人工岛和游泳池平台露出水面,其他设施大部分损毁。洪水甫退,吴国柄等人就在中山公园董事会的安排下投入灾后修复。不到一年时间,园区内原有建筑设施基本复建,还增建了张公亭(纪念湖广总督张之洞)、四顾轩(罗马风格亭阁)、湖心亭以及树枝形钢筋水泥桥(后名落虹桥)等景点。尤其是仿北京故宫式样的日晷(古代测时器具)新奇实用,尤为民众青睐。中山公园的大门依照英国巴肯汉姆皇宫设计,门洞两小一大,两边石墩上分刻“中山”和“公园”篆字,中西结合,典雅庄重。游客进入中山公园,既可划船、游泳,也可骑马、溜冰、打球,游乐场和动物园更是儿童的最爱,老少咸宜,各得其乐,成为声名远播的游览胜地。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蒋作宾亲自来园考察,连蒋介石、宋美玲也曾慕名进园探访。1934年,在公园运动场成功举办的汉口市第五届暨第一届中等学校运动会进一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使该园成为全市举办重大社会活动的首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三镇成为全国救亡图存的中心,郭沫若带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及众多知名爱国文化人士在中山公园开展了系列抗日宣传活动。其中1938年4月19日举办的由冼星海、张曙指挥的万人抗日歌咏活动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山公园沦落于日军之手。日本军队进驻公园后,挖掉假山建造汽车库,砍去树木构筑工事,放任军马啃花吃草,园内设施面目全非,山青水秀的园林胜地变成日本侵略者欺压残害中国民众的军营。经过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日本侵略者的“大东亚共荣”美梦破灭。1945年9月18日,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孙蔚如在中山公园受降堂接受了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部第六方面军指挥官冈步直三郎等呈交的投降书,中山公园重返中国民众的怀抱。其后几年,中山公园虽启动恢复重建,但因战事延绵未有新的进展。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9月18日,军管会接管中山公园。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民众生活,中山公园管理处对园区稍事修整后即对外开放。1951年4月,在武汉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中山公园整修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全市共有19万人次的各界民众参与扩建公园后区的挖湖垒山等义务劳动,利用湖中取土建造了楼山、梅山和岩园等新景点,公园面积扩展到40公顷。1953年春节,后区西隅新辟占地5000平方米的动物园,展出动物增至60余种。在此基础上动物园相继添设了海豹池、狮虎山、水禽湖、禽鸟馆等,其中猩猩、老虎、白熊、猴子等动物尤为游客喜爱。1985年1月,武汉市在汉阳区新建武汉动物园,中山公园的动物全部移交武汉动物园,园内动物园旧址改建成大型游乐项目——西游记宫。

1956年,新建的武汉中苏友好宫(现改建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落成,中山公园大门同步改建为大型苏式检阅观礼门楼,与其遥相对应。从此,全市逢年过节或有重大活动,中山公园门前广场必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此时的中山公园前、中、后三区已基本成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

景点览胜

跨进中山公园大门是南北走向的主干道。路东可见棋盘山的“流泉”、玲珑精巧的叠石假山和木桥。往前则有繁花拥簇的“四顾轩”,沿其旋梯登顶便能饱览前区景观。东侧花坛遍栽蜡梅、桂花、枇杷,芬香沁人。过中心花坛有座连接两山的旱桥,穿过旱桥下的“茹冰”门可见喷泉山景——“岳壮峰”。园洞门外又见一组喷水池围绕的花坛,路边假山中藏有贯通东西的“通幽”洞。路西人工湖岸设有船坞与游艇,湖面点缀风光各异的亭、阁、岛、桥,其中连接张公亭侧岸与小岛的铁索桥尤为青少年钟爱(后因坏损折除)。公园大门濒湖处种有棕榈和杨柳的花坛间,一组富有民族风格的“松月轩”(原解放亭址)也是前区引人驻足的景点。再往北行便至游人如织的人民会场,场内座位7000余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5年在此连演3个多月,场场满座。人民会场对面是为健身游客设置的游泳池、网球场和儿童运动场。

公园中区湖水环绕,建有多功能展览馆和植物观赏温室,常年举办花卉、盆景和各类展览,园区内竹林、灌木、花草错落有致,营造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后区是全公园最宽阔的地带,分布着草坪、梅山、岩园及楼山等景点,地势起伏,林木参差,入夏后浓荫如盖,繁花争艳,赏心悦目。草坪区北侧矗立的巨型彩色壁画“三峡屏”,两侧环绕雪松,洋溢着祖国河山美如画的豪情。坐落于梅山点点梅丛中的“啜茗轩”是游人歇脚品茶的最佳去处。岩园则是文体游乐区,亭廊花坛间遍布多种电动游艺设备,惊险刺激,趣味横生,青少年游客多会在此乐而忘返。靠近后门的楼山区是中山公园的最北端,相对地势也最高。登临楼山之巅的“霁雪楼”,全园风光尽收眼底,令人豁然开朗。

1984年,公园管理处筹措3000万元资金新建中山公园游乐场,引进球幕电影、摩天轮、碰碰车、旋风赛车等10余项游乐设施。其后又联络各方举办自贡市大型灯会、恐龙展览、冰雕展览、楚文化展览和武汉金龙灯会等大型游乐活动,以丰富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探索园林文化改革的新途径。

1999年,公园在张公亭地下发现1945年日军在汉投降的汉白玉碑文,当即申报恢复重建受降堂。2000年9月18日,武汉受降堂及抗战史料展览正式开展,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2001年,武汉市决定投资2600万元对中山公园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改造建设。该项工程历时10个月,除维修建新了园区亭台景观、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外,还在中区兴新占地12701平方米的和平广场和胜利广场;新设各类金属、石材雕塑24座;修剪植物6200株、移栽植物5100株;完成湖河清淤6.1万平方米,维修驳岸5123米,确立了中山公园新世纪发展的基本轮廓。

中山公园经此次改建,前区形成以老园为基础的园林景观区,拥有门楼雄姿、棋盘山色、金龙戏水、四顾春色,素春茹冰、松月凝碧、湖心秋月、胜利之光、虹霓大展、广场鸽哨等景点。中区定为以受降堂、张公亭为中心的人文景观区。后区成为游乐区,建有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梭、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城、西游记宫等大型游乐设施,为各类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憩娱乐服务。

2001年9月29日,中山公园取消了近50年的售票入园模式,成为武汉市第一个免费开放的市立公园。至今,中山公园全年入园游客量多次突破500万人次,成为三镇民众休闲健身的乐园和展示城市文明的靓丽窗口。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8/14/57/27993.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6月28日 下午2:52
下一篇 2024年6月28日 下午3: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