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市下陆区境内,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面积18平方千米,海拔470余米,由走马寨、曼倩垴、揽胜垴三大主峰组成。因有1200多年历史的弘化禅寺,自古就有“三楚第一山”之美誉,是鄂东的佛教道场中心,亦因西汉文学家、汉武帝的近臣东方朔曾寓居于此而名震江南。
东方山峰峦叠嶂,山睿纵横,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景区内古木参天,百花争艳,植物多达两千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气温常年比山下低5摄氏度,是避暑、观光、休闲的理想去处。其食、住、游、购、娱一应俱全,已成为集佛教文化和风景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1997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历史由来
东方山代远年长,早在春秋时期,东方山山脉的长江之滨就出现了一座以狩猎器具命名的小城“鄂”。西汉武帝年间,一代旷古奇才东方朔曾结庐于此,采药炼丹,布施于民,东方山也因其姓氏而得名。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建都武昌,东方山因其险要成为捍卫军国重镇的形胜之地,走马寨便是当年东吴都城卫队的营迹。
东方山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有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初年的弘化禅寺。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5年),湖南常德十九岁的德聪和尚,告别恩师怀海法师,由南岳衡山游历至此,见云树葱茏,为之动容,并依师临别偈语所示,乃于山上结茅修行,成为一代开山祖师。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德聪和尚奉诏北上长安,参加大法会。宪宗皇帝恩礼殊隆,嘉赐法名智印,赐紫衣金钵,并为山寺御书“宝峰招提”。此后禅寺经兴衰演变,虽有“三灾三火之厄”,却也得“屡褒屡封之荣”。宋真宗皇帝(祥符四年)诏见八世解明和尚御赐寺名“宝宁寺”;元成宗皇帝(元贞二年)召见二十世安山和尚,敕赐寺名“化禅寺”;明宪宗皇帝则敕赐寺名“弘化禅寺”。东方山历经千载,香火旺盛,高僧辈出,以弘化禅寺为中心的22座大小寺庙,散落于群山峰壑之间。
景点览胜
弘化禅寺
位于黄石市西陲的东方山上。该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此地南连幕阜,北带长江,峰峦绵亘,林壑深幽,气候宜人。禅寺由山门“三楚第一山”牌匾系清朝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余国柱所书,寺名“弘化禅寺”匾额为原全国政协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该寺的开山祖是唐代常德人智印禅师,自创建到现在,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青松倒插
“青松倒插”是东方山古八景之一,位于弘化禅寺西北角的山上。据说,在明嘉靖年间大冶知县赵鼐,从他的故乡云南带来的一种“倒长树”,它能从粗大的树枝上,长出一条条根来,俗称“气根”,一经入土,气根又变成了树干。不过,原景现已无迹可考,十分可惜。
石船高撑
出东方山大庙后门,过陆氏祠堂,右转向东北,沿山脊的北坡山径前行,约千米处,可在右侧山崖上,见一巨石。巨石重逾万斤,如船形,搁在高约四米的石壁上。游人踏上巨石,它就摇晃,像荡舟一样,惊心动魄。
铁牛懒卧
位于弘化禅寺三门外右侧西南角。相传,智印修建宝峰禅寺大功告成之日,唐宪宗为表彰智印的功劳,特派使者骑牛来贺。原来唐天子既崇佛又崇道,认为道家祖先老子李耳也是他李家的始祖,并相信佛乃老子西去化胡的化身,一旦佛显真身,就是骑牛。所以这位使者就以牛代马。这铁牛也有灵性,见东方山乃钟灵毓秀之地,有云蒸霞蔚之气,得听法聆听之便,受餐霞饮露之福,为之动心,长卧不起,化身为铁了。
白莲频开
位于东方山弘化禅寺的白莲池内,是因为种的是印度引进的一种白莲而得名。据说,这种莲含葩以后,并不随便开放,而要等到夜深人静时,在和尚诵经声和木雨敲击声中,才频频开放,所以叫“白莲频开”。
仙履日暄
位于东方山曼倩垴西南侧的山腰上。山民习惯地叫“仙人晒鞋”。传说东方朔当年在山洞里炼丹,常常到各处采药。采药时,鞋被露水沾湿了,回来就脱下放到崖边晒。忽一日,他功成道满,名列仙籍,白日飞升。他飞到半空,回头一看,石崖上尚晒有他的一只鞋(另一只不知去向)。于是,他用手一指,这只鞋顿时变作了这块重逾千斤的巨石。这算是他给东方山居民留下的纪念吧。
灵泉卓锡
“弘化禅寺”祖师殿后檐墙边,有一眼小井,这就是东方山老八景之一的“灵泉卓锡”。相传,当年智印来到东方山开启道场后,山上僧众日多,为供给大家饮水,智印用锡杖往地下一插,抽出来,水就汩沽涌出,成了这口灵泉,这就是东方山寺谱上记载的“卓锡凿池,异泉涌出”,涌出来的水则“味殊香冽”。于是,人们把它叫作灵泉和圣泉。
道洞云停
位于东方山曼倩垴西南侧,距峰顶150米处。据传,东方朔在这里隐居的时候,采药炼丹,潜心修道,后来道满功成,白日飞升,成了“大罗金仙”,大冶流传说县内有“一贤二仙三阁老”,东方朔就是二仙之一。每到长夏季节,曼倩垴和弘化禅寺这一带地方,只要早晨有云雾笼罩,那么,这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东方山南麓直至金湖、龙角山、锡野山一带,必下阵雨无疑。东方山周围的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招云”,就是神仙、菩萨显灵,尤其干旱季节,人们经常盼望东方山“招云”,这种“招云”现象,是“道洞云停”。
禅关月涌
位于弘化禅寺三门前,原是一条长约千米的幽深峡谷。相传,智印驻锡东方山先是在这里结庐。为了打坐参禅,他亲手立起一块2米多高、近一米宽的企石,安然挺立,共觅禅机。这块巨石就是“月涌石”。由于这块“月涌石”石形独特,历史悠久,加上传说的渲染,人们相信它有灵气:腰痛的人只要在石上靠一靠,疼痛就可迅速消除。还有很多善男信女,在企石前边焚香叩头、企求保佑呢。为了保护这块灵石,现在修了一座“月涌亭”。石在亭中,傲然独立。
轶闻传说
东方朔与东方山
相传,西汉时期大文学家东方朔在江夏一带求学时,途经东方山,被山上一寺庙老道人收留为徒,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将此山改名为“东方山”。传说毕竟是传说,从东方山佛教志上实考,东方山的开山祖是智印大和尚,智印大和尚又是唐代一位高僧,也就是说,东方山真正建寺应该是在唐代,与东方朔又有何联系呢?
东方朔,字曼倩,今山东陵县人。很小就失去父母,靠兄嫂抚养长大。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由于他性格诙谐滑稽,又爱好喝酒,一生不得志,虽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武帝始终未给他过这种机会。虽多次上书陈耕战强国之计,终不见用。武帝只是把他当做弄臣优人,供聊天搞笑而已。东方朔才不得展,志不得伸,只好以写文章自慰。其主要着作有:《客难东方朔》,《封泰山》,《责和氏璧》,《皇太子生禖》,《屏风》,《殿上柏柱》,《平安观猎赋》及《从公孙弘借车》等。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东方朔像很多古代隐士一样,寻找避世之地。相传,东方朔为逃避现实,决意在民间寻找一个隐居之地。当途经东方山时,被这里的湖光(当时东方山下与长江相连,被绵延的山川隔成了湖)山色所吸引,于是,他选择了这山清水秀之地,作为自己隐居之地,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东方朔本来就精通医学,对道学造诣颇深,在这洞中既可以避乱世,又可以潜心研究学问。此时,瘟疫正在东方山周围流行,当地药铺老板故意提高药价,百姓无钱买药,不断地在瘟疫中死去。东方朔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很难过。他采了山中的百草,炼丹拯救百姓,使百姓解除了瘟疫之苦。后来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座山命名为东方山。
智印禅师的故事
智印禅师,俗姓王,系常德龙阳(汉寿)县南乡盘石村人。诞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农历六月初一日寅时。俗祖王东明,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任过江州刺史;父亲王开源,也是唐肃宗乾元年间的进士;据说他的两个伯父王太源和王乙源也是读书人,有功名,可谓书香之家。唐代皇帝主流崇佛,大多数士大夫家庭都笃信佛教。虽然像韩愈有抑佛、排拂言论,但都难免与佛教尤其是禅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东明的家庭也是一样,王开源尤甚,因为他50岁时尚无子嗣,后纳妾石氏,才得子智印,因此礼佛更勤。离盘石村不远的桃源洞有座寺庙,名莲花招提,即莲花寺,住持方丈为海月法师。王开源一家是这座寺庙最大的施主,王开源与海月是好朋友,两人经常谈禅论道,并有偈诗唱和。智印在父辈的耳闻目染下天性向佛,七岁时在父亲的带领下就拜海月为师。海月为他取法名德聪。
德聪进入佛门,在海月禅师的精心培育下,儒、佛学问均有很高的水平。此时,海月觉得再把他留在身边,帮助不大了。因此,在德聪15岁时,海月法师亲自将德聪送到南岳,投到马祖道一门下,从百丈怀海为师。
百丈怀海大和尚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僧,先后在安徽庐江、江西新吴等地参修弘法,并创立了著名的禅院制度,农禅并举,规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制订了《禅门规》,被誉为“百丈清规”,在佛教史上有很大影响。怀海是马祖道一的法嗣、其门下最著名者有黄檗希运和沩山灵佑,德聪与他们是师兄弟,但因为早逝,佛教灯录类著作记载不多。希运的嗣法弟子义玄创临济宗,德聪的后嗣受影响也传临济宗。
德聪在怀海门下从学三年,精研佛学,通悟三乘妙法,已被开悟,可以独立门户了。怀海指示德聪云游四方,择地传法。德聪临行,怀海叮嘱他:“汝后云游卓锡,遇东方则止,见青白则驻。后有三灾三火之厄,屡废屡兴之荣。”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冬,德聪和师弟德相、德远三人结伴而行,四处云游弘法。他们过洞庭,渡夏口,在途中还遇到五龙和尚,四个人一直走到湖北大治才分手。至今,这里还有一座山叫分伙山,是因纪念他们分别而得名。四个人依依不舍,走到一座桥上,各人解下腰间的绦带,互相调换留作纪念。后人把这座桥命名为“换绦桥”。这四个人分赴各地,弘化一方:五龙往五架山,德远往凤凰山,德相往白雉山;德聪往东方山,成为这四座名山寺庙的开山祖师。传说,还有一个半路入伙的不知名的小和尚,知道四人均为道法深厚的高僧,自己尚未入道,苦恼地说:“你们都可以独当一面,弘化一方,而我离开你们,讨口斋饭都难了。”德聪笑笑说:“不会把你丢下饿死的。”说罢随手拿起一把筷子递给他,说:“拿去吧,有求必应!”那小和尚很机灵,用那把筷子做成签,就在那里住下来,为人占卜吉凶。后来传说到分伙山抽签特别灵验。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8/16/50/2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