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西山风景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临长江,与黄州赤壁相望;南濒洋澜湖,同万顷碧波相连;东有凤台烟树,似绿屏环抱;西枕玉带萦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带湖,拔地而起。西山一脉九曲,九峰六谷,重峦叠嶂,松柏蔽空,翠壑丹崖,飞瀑漱玉。西山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1.2千米,主峰170米,总面积300多公顷。山上六条谷涧,串连七泉、三池、一湖和两道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质优良,终年不竭。清甜甘美的菩萨泉和酥脆可口的东坡饼享誉九州。西山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万木葱茏、百花争艳。西(山)雷(山)二峰如剑挺峙,峻岭峭壁似龙盘桓,山峦飞动,幽谷飘云。山中溪涧泉池镶嵌于丹岩翠谷,亭台寺阁点缀于树杪花丛,曲桥水榭倒映于清溪碧流,青塔红楼隐现于七彩浮云。漫山草木青翠,鸟语花香,清风爽润,是游客娱悦身心的旅游、度假胜地。
西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以吴王故都为特色历史文化景观,以孙权、苏轼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文化景观和以西山园林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在这里巧妙融和,交相辉映。西山留下了三国吴王孙权治国、晋代高僧慧远参禅以及抗金名将岳飞和历代名士陶侃、庾亮、李白、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彭玉麟、张之洞等人在这里讲经布道、习武修文、游猎宴饮、避暑隐居的诸多踪迹。他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和传世墨宝,为中华文学艺术宝库增添异彩。清末书法大师张裕钊、辛亥首义烈士彭楚藩也有遗迹在此。大革命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曾率部在西山设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王任重等曾多次来西山视察。1965年秋,陈毅元帅登上西山绝顶,感慨万千:“西山不亚于庐山呀!”
名山溯古
西山,古称樊山,因在吴王古都——今鄂州市区之西,故名西山。樊山得名的最初由来,据说是因汉初刘邦封樊哙于此,因名樊山。晋干宝《搜神记》载:“樊口之东有樊山,若天灾以火烧之,即至大雨。又以为孙权出猎,遇一姥曰:我舞阳侯樊哙母也,魏将伐吴,当助子一战。后果有赤壁之捷,因立庙祀之,名其山曰樊山。”苏轼有《樊山记》说:“樊山,或曰燔山,岁旱燔之,起龙致雨,或曰樊氏居之,不知孰是。”
遗址遗迹
吴王避暑宫
吴王避暑宫是吴王孙权在西山避暑读书的行宫,建于公元221年至公元229年。这里松荫铺地,山泉潺潺,气温比城区低。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年~396年),高僧慧远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将避暑宫故基辟为西山寺。西山寺保存了避暑宫的一间侧殿。这间侧殿历经1600余年的风雨洗礼,至今遗迹犹存。避暑殿历来被誉为“清凉福地”。殿前有3处名泉,殿的侧面是松林,竹坞,还有腊梅。苏东坡游西山寺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的诗句,说的正是此地。游人来到这里,听泉声泠泠,松风习习,竹雨萧萧,会感觉声不息而自静,风不吹而自凉。殿上的孙权塑像再现了他研读兵书的形象。1999年,吴王避暑宫迁址椅子山顶重建,成为西山又一个新风景区,建有避暑宫、读书堂、议政殿、武昌楼等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5.3公顷。避暑宫富丽堂皇,朱阁飞檐,厅堂宽敞、清静幽雅,相传孙权于繁忙政务之间经常忙中偷闲来宫内读书和思考军政大计。避暑宫内设有编钟乐舞,迎送客人时鼓乐悠扬,声播幽谷。避暑宫匾额为鄂州书法家李相国所题,笔势俊逸、飞瑞呈祥。
吴王读书堂遗址
自西山主峰双石峰峰顶向东,沿山径拾级而下,有一块环境十分清幽的开阔地,这就是吴王读书堂遗址。当年孙权建都武昌(今鄂州)期间,曾于该筑室读书,史称“吴王读书堂”。遗址上修竹茂密,雾笼烟锁,遗址下寒溪漱玉,波清影绿。旁有石泉一眼,世称“吴王井”。泉水淙淙,终年不竭,石隙间有腊梅数株。每至腊尽春回,雪霁冰消,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据史书记载,孙权不仅是雄兵好武的军事家,而且十分喜好读书。公元221年秋天,孙权接受魏文帝曹丕“吴王”的封号后,专门派中大夫赵咨去洛阳致谢。曹丕认为孙权只不过是一介武夫,文才大概不值一提,在接见赵咨时,有意带着讥讽的口吻问:“你们吴王也研究学问吗?”赵咨笑了笑说:“吴王指挥战舰万艘、雄兵百万,任贤使能,日理万机,确实够忙的了。可是,他稍有空隙,就阅读经史,博览群书,采奇猎异,兼收并蓄,不像一般书生那样,只知道咬文嚼字、寻章摘句罢了。”曹丕是喜欢舞文弄墨的,听赵咨提到“寻章摘句”时,不觉脸上一红,十分不好意思。孙权在西山避暑时,常来读书堂夜读。那时候,竹雨潇潇,石泉潺潺,书声朗朗,后人因之有“书堂夜雨”一说,为古武昌八景之一。后来,有的游人为了亲自领略这一胜景,便乘月登山,坐在林下泉边石上,只听到潺潺泉声,久候却不见夜雨到来,颇感失望,归途中才发现身上衣衫早已被“雨水”即夜露湿透了,这才恍然大悟。自孙权始,西山就被历代文人誉为读书胜地。晋大将军陶侃也曾在西山读书,并筑有陶侃读书堂;三国时与孔明齐名的“凤雏”庞统、唐代诗人元结、元代诗人丁鹤年、明代抗倭名将熊桴等也曾在西山读过书。
议政殿
议政殿琉璃飞檐,气势雄峻,殿内布局古朴庄重,设有孙权会见群臣的巨幅壁画。据史书记载,孙权善于在群臣的辨议中采纳好的建议作出决断。议政殿悬挂著名学者朱祖延一副赞誉孙权的楹联:“华域三分,功迈父兄承志业;戎衣一着,君临吴楚坐江山。”
武昌楼
武昌楼矗立于椅子山顶。摩云映日,巍峨秀挺,登楼远眺,鄂州黄州景观尽收眼底。万里长江,烟波浩淼,百舸争流,汽笛响过,山鸣谷应,给人一种天宽地阔、气势磅礴之感。楼门横额上的“武昌楼”三个大字飘逸遒劲,是中国当代文化大家郭沫若的手迹。
吴王试剑石
吴王试剑石位于西山中峰剑石山之巅盘山公路中段望楚亭下,南距西山寺不足200米,北边百米开外即是秀园。试剑石本为一块巨石,一分为二,一立一卧,宛如剑劈斧斫开来。旁有石碑一块,上书“吴王试剑石”五个朱红大字。据《舆地纪胜》记载:“试剑石在樊山上,其石中断,相传吴王试剑于此。”苏东坡游西山,诗中也有“孙郎石”的题咏。明人夏琮有《试剑石》一诗,诗曰:“落月泛吴钩,苍然天地秋。霸王不可降,山鬼向人愁。一击风云碧,千年瞑色收。青苔横断石,长歌怀仲谋。”1700年间,试剑石一直被人当做孙权“以武而昌”的象征。
比剑石
比剑石位于试剑石旁不远处,是一块一分为四的巨石。据传,赤壁之战前夕,刘备驻军樊口,尝登西山,抚石举剑祝曰:“联吴抗曹若能成功,则剑落石开。”说罢,一剑击下,果如其言,巨石一分为二。事后,孙权亦登山至此,听当地百姓讲起刘备试剑之事,心中很不高兴:“莫非玄德认为我的剑不行么?我正想试一试我的剑哩!”言旋,剑落石亦破。石上双痕,一横一竖,至今历历可见。明代曾任云南腾越州知州的鄂州人孟登有“割据提雄剑,双痕勤石边”的诗句,即指此事。
洗剑池
自试剑石右侧沿阶而下数十步,有一水池,池水清澈见底,终年不竭,色碧而味甘。相传当年孙权、刘备试剑罢,都曾至此池洗剑,该故曰“洗剑池”。宋时,池畔尚有“洗剑池”石刻碑,今已佚。清人有“一片澄潭水,千年洗剑池”之诗以纪之。
吴王岘
吴王岘位于九曲岭处。“岘”指小而险的山。相传孙权在武昌时,一方面在樊口一带江边加紧操练水军,另一方面赶造战舰兵船。一天,能乘坐千人的“长安号”新船建成下水,孙权亲率水军将士乘船到长江中举行首航式。不料,新船下水不久,忽然狂风大作,骇浪排空,孙权的侍从官急令舵工改变航向,驶往避风港的樊口。然而,这艘船终究抗不住骤然而至的狂风巨浪,孙权一行只好舍舟登陆,返回武昌城。当时,西山涧深林密,行军非常困难,孙权就命令将士们伐树填土、凿山开道。当年“长安”号船破之处,当地百姓给起了一个不太雅观的名字“败舶湾”。到了今九曲岭处,又一座山挡住了去路,将士们奋力开山,硬是把这座山挖开,挖出的土堆到另一边,竟变成了又一道山岭。后人就把这道山岭叫做吴王岘。为了纪念将士们的功绩,孙权事后令人在岭上盖了一座山亭。宋时,苏轼在废亭的基础上重盖一亭,命名为九曲亭,这座山岭因而又叫“九曲岭”。
广宴楼
自古灵泉寺向东,过青龙桥,东侧石壁下有一座两层楼的别致建筑,这就是广宴楼。该处原有广宴亭,为孙权饮宴之所。南北朝诗人谢眺曾写有“樊山开广宴”的诗句,典即出于此。该地原有山亭一座,久废。唐代武昌县令马珦在废亭的原址重建广宴亭,当时隐居西山的诗人元结为之作《广宴亭记》。现在的广宴楼为1979年依地而建的。楼分上下两层,一楼设快餐厅,旁列“素锦斋”,专门供应鄂州名点,二楼为筵宴雅座。游人登楼用餐,茶余酒后可依窗听竹雨,凭栏瞰街市。
吴王散花滩
吴王散花滩位于西山东麓、寒溪出口、城区小北门外。滩上砂石淤积,地势平旷,滩外江流滚滚,滩头杨柳依依,此乃旧时泊船要地。相传孙权曾于此地迎接赤壁大捷凯旋的吴军将士,并向他们散花祝捷,故名“吴王散花滩”。
古灵泉寺
古灵泉寺坐落在绿树成荫的西山东坡之上,又名“西山寺”,为东晋太元年间高僧慧远所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江南发祥地之一。寺中有一堂(文殊师利堂)、三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武圣殿、念佛殿)。现存庙宇为砖木结构殿堂,是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湖广总督官文捐修,莲花斗拱,飞檐射脊,红椽彩厅,金碧辉煌。大雄宝殿内,数十尊罗汉菩萨或坐或卧、或动或静,造形精巧,维妙维肖。寺旁翠景园,聚胜景于一园,两株银杏,苍翠入云,林阴蔽日,亭台楼阁,曲桥水榭,各具特色,协调和谐。
菩萨泉
菩萨泉又叫“灵泉”,位于古灵泉寺前岩壁之下,泉水白色甘甜,经鉴定不含铅、钾等元素,水质上乘。关于菩萨泉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慧远和尚将庙修成后,要继续往南宣传佛教,不知什么原因,文殊师利菩萨像不走了,二三十匹马拉也拉不动,慧远就对菩萨说:“你是净土始祖,我们还要往南边去,你要是真想保佑这个地方,就留下印象在这里。”话一说完,车子就走动了。后来,只要去打水,就能看到泉水里有个菩萨的影子,所以慧远和尚就叫它“菩萨泉”。菩萨泉有三丈深,很有灵气。据说民国11年(公元1922年)冬天,有二三百人在庙里受戒,菩萨泉的水不够吃了。方丈和尚悟瑞就掇一具香盘,赤脚草鞋,夜晚来到菩萨泉边念经,求文殊菩萨。头天晚上听到泉水滴呀滴的,第二天晚上悟瑞头顶香盘又到菩萨泉边念经求水,到第三天菩萨泉的水又满了。
九曲亭
九曲亭位于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取“羊肠九曲”之义。该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后来荒废。宋人苏轼谪居黄州,过江兴攀西山,觅得故址,扩地重修。九曲亭内黄屏红柱,屏壁正反两面,分别书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
秀园
秀园为江南古典建筑风格的园林,位于剑石峰和石门峰之间。1991年重建。秀园小巧玲珑,却不失大雅风度。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巧夺天工缀山理水,布局错落有致,汇松竹梅桔于一园之中,缩亭阁廊榭于盈尺之内,挽行云飞瀑于山水之间,故而匠心独具,神韵无穷。秀园内梯廊、流音阁、香雪亭、幽思亭、停云馆等多处景点虚中有实,静中有动,变化万千,韵味无穷。
松风阁
松风阁为三层砖木结构,仿宫殿样式,重檐飞角,红椽青瓦,古朴典雅,宽敞明亮,独具古代寺宇风采,四周苍松相依,松涛不绝。阁内藏有历代名士诗文佳作及当代著名书画家的珍画墨宝。一楼大厅正壁有黄庭坚《松风阁》诗真迹复制巨屏,为鄂州书法家周治保镌刻,两边悬有宋人薛季宣的古《松风阁记》和今人洪洋所撰的《松风阁新记》。三楼大厅有当代著名诗人徐迟的《鄂州西山记》。已废的昔阁为宋代建筑,因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夜宿此间,听松涛而成韵,写下了闻名遐迩的《武昌松风阁》诗而得名。今阁重建于1988年。
故事传说
试剑石的传说
有关吴王试剑石的故事传说有很多,其中二则流传甚广。
一个故事说,会稽(今浙江)著名铸剑工鲍唐采用武昌(今鄂州)铜铁,锻造了一口宝剑献给吴王孙权。孙权为了试其锋芒,携剑上山,举剑对天祷告:“若苍天有归,成全我东吴大业必削石如泥。”言罢,手起剑落,石头一分为二,一立一卧。
另一个故事则说,吴王孙权在武昌称帝后,准备长期定都于此,但手下群臣有不同意见。孙权见军心有异,便提着宝剑登上西山中峰,对跟随身后的众臣讲:“武昌能不能作为都城,就要看这里的土地坚实与否。这里有一块石头,我用宝剑劈一劈,若能劈得开,说明这里的土地不坚实,我们就迁都到建业。若是劈不开,则说明这里的土地是坚实的,可以作为都城。诸位不可有碍于我。”其时,文武群臣没有一个人敢应声。孙权遂拔剑出鞘,奋力一劈,一道寒光过后,立石一劈为二。孙权信守诺言,不久即迁都建业。孙权虽然离开了武昌,但仍对这块土地十分眷恋,多次打算再回武昌定都,只是由于群臣表示“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孙权一直到死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
西竺精舍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西山上尽是一些树木花草奇峰怪石,非常冷清。宝宁寺有一位和尚叫德星,非常喜欢游山玩水。这一天,他拄着禅杖,带着小和尚从江边的猴子石绕过寒溪塘上到西山。忽然,东山坡上飘起雾瘴,白色的云雾又浓又密,铺天盖地把整个东山坡罩得什么也开不见了。德星和尚觉得很有意思,便加快脚步想上去看个究竟。他上到一半,忽然眼前一亮,那白色的云雾渐渐淡散开来,一座霞光耀眼的古庙出现在山坡上,庙门上写着“西竺精舍”四个大字。又听见一声钟响,庙门大开,里面传来木鱼钟磬和念经的声音,德星和尚不敢怠慢,连忙跨进庙门,盘着双腿闭着眼睛,虔心地念起经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知念了多长时间,德星和尚恍恍惚惚做梦似的觉得钟磬木鱼的声音渐渐远去,他睁开眼睛一看,白色的云雾把西竺精舍时有时无的慢慢地隐没了。这时太阳光把东山坡照得山是山树是树的,庙不见了。从此,德星和尚经常来西山想再看看那白云深处的西竺精舍,还把这个奇遇告诉当地人,说这是他亲眼所见,是佛祖的意思,应该在那里立佛修庙,以镇山林普度众生。后来高僧慧远在西山东坡的中间修了一座庙宇,不过不叫“西竺精舍”,叫“古灵泉寺”。
石门开的传说
在西山的山尖后面,有一扇大石门,当地人都叫它“石门开”。石门开的下面有一块大石头,就像一只大青蛙,盯着石门。关于“石门开”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西山脚下住着一个叫刘秀的小伙子,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靠砍柴为生。一天,刘秀带上干粮沿着峡谷往西走,到深山老林中去砍柴。顺着山间的羊肠小道,他翻过荆棘丛生的山岗,趟过湍急的溪流,忽然眼前一亮,在深山峡谷中闪现出一条亮丽的溪流,在绿幽幽的山谷中,百灵鸟在歌唱,杜鹃在啁啾,八哥在鸣啭,色彩缤纷的金翅雀在静静的梳妆,溪旁的青蛙也禁不住翩翩起舞。突然,一只黑老鹰凌空而降,用利爪抓住了正在溪旁欢跳的小青蛙。小青蛙挣扎着,声声哀叫打动了刘秀的心,就在老鹰飞过刘秀面前的一刹那,他奋力将锋利的柴刀扔向老鹰,老鹰的翅膀无力地扑闪了几下,便一头栽到地下,化成了一阵青烟。
小青蛙得救了。刘秀连忙从身上扯下一块衣裳,把受伤的小青蛙细心地包扎好,然后把它放到小溪边,这才依依不舍地上山砍柴去了。翌日,刘秀依然沿原来的路线到深山砍柴。一夜之间,那满山的杜鹃花开了,红得像火一样,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小巧、娇嫩、香气四溢,又似西山顶上的朵朵白云。正待他埋头砍柴的时候,忽然远远的传来一阵清脆的叫声,好像在说:“刘秀、刘秀,柴禾、柴禾……”还没等他回过神来,绿茵的草地上已经奇迹般出现了两捆柴禾。
一连三天,天天如此。刘秀心中好生纳闷:“是谁在暗中帮助我呢?我一定得弄清楚。”第四天,他有意来得晚一些,两捆柴禾已经静静地等着他。太阳落山了,刘秀装着同往常一样,挑起柴禾下山去,走到半路,他放下柴禾,绕道往回走,然后悄悄爬上谷口的一棵大树。
此时落日的余辉染红了半个天空,红霞还在向四周蔓延,但一层比一层黯淡下去,不久天边升起玉盘大的一轮明月,清澈的小溪此时罩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一只小青蛙从溪水里蹦了出来,它不停地旋转着、旋转着,转眼间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手里拿着一根柳枝,轻轻地在溪水里沾了些水,向四周洒去,溪旁的荆棘杂草,残枝断梗自动地飞了起来,在空中盘旋着,飞到姑娘的身边,转眼便堆成了两捆柴禾。刘秀见此情景,纵身从树上跳了下来,他拉住姑娘的衣袖说:“好心的姑娘,我该怎样谢你才好呢?”“道谢的该是我,谢谢你救了我的命,帮我除了老鹰妖孽。”姑娘顿了顿,接着说:“我本是玉帝派来镇守石门宝库的仙蛙,上次偶然出游,遭到雷山上老鹰妖孽的袭击,幸亏义士相助,才得以生还,本应当面答谢,又想到义士虽出身低微,但品格高尚,分外之物,是决不会收纳的,故此我只好暗中相助,聊以为报。今日被义士识破面目,你就是我在人间唯一的知音了,就让我一辈子做你的助手吧!”姑娘说完后低下了头,羞红了脸。孑然一身的刘秀听了姑娘的一席话,浑身热乎乎的,竟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握着姑娘的双手。从此以后,刘秀和青蛙姑娘便在小溪边安了家,男耕女织,靠勤劳的双手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光阴荏苒,三年过去了。一天晚上,刘秀望着妻子飞针走线地为他补衣,心里甜滋滋的,望着望着,他忽然觉得妻子今晚面带愁容,于是他关切地问:“娘子,你有什么事不顺心么?”一句话触动了青蛙姑娘内心的悲伤,她泪如泉涌,呜咽着说:“刘郎啊,我俩的事,玉帝早已知道了,但他念你心地至诚,又除了老鹰妖孽,因此让我们团聚了三年,今晚我俩缘份已满,你我就要分离了。”两人禁不住相抱着失声痛哭。
忽然外面狂风呼啸,飞沙走石,乌云借着风威向他们居住的茅屋压过来。刘秀毫无惧色,霍地一手举起柴刀,一手紧抱着青蛙姑娘,大声向天上喊道:“玉帝呀玉帝,今天我宁可死,也不愿与青蛙姑娘分离!”说也奇怪,不一会工夫风消云散,天上飘飘悠悠地降下一块白绢,上面写着:“念你夫妻心意诚,除妖斩孽守石门。只是天机已泄漏,如今宝库转天庭。”
第二天,两扇石门洞开,里面空无一物。刘秀夫妻从此相亲相爱,死后化作两棵银杏树。一棵高大挺拔,从未开花结果,一棵亭亭玉立,果实累累,每到夜深人静,还可以听到它们窃窃私语。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8/16/53/2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