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 —荆楚文化荟萃地

莲花山旅游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鄂州市城区的洋澜湖畔。始建于1988年,1996年被定为湖北省涉外旅游定点单位。游游区占地面积33.3公顷,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30多处,以拥有江南第一塔、东方第一龙、世界规模最大的文化碑林——莲花山碑林而闻名海内外。

莲花山,山连九峰,状若金莲初开,独展灵秀,故而得名。这里三面环湖,通汇长江,山峦叠翠,烟波浩渺。莲花山,湖山壮美,人杰地灵。相传三国时吴王孙权曾在此设观星台,历代佛道大师选择此地修真,屈原、陶渊明、黄庭坚、苏东坡、丁鹤年等曾流连于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莲花山 —荆楚文化荟萃地

莲花山旅游区既有江南园林的灵秀端雅,又融合北方园林的宏伟瑰丽,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互相映衬,雕梁画栋,流光溢彩。这里有堪称“天下第一龙”的接龙台,两条巨龙飞动于洋澜湖畔;江南第一塔元明塔,耸立于福寿山巅,登临塔顶,凭栏远眺,高楼错落,江水环流,峰峦起伏,湖波荡漾,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莲花山碑林依山造势,气魄宏伟,碑林容石万块,包罗先贤古圣真影、现代名流手迹、诸子百家经典、民间艺术精华……真正是珍宝咸集,异彩纷呈。此外,还有祈福堂、稻香阁、和字壁、九龙坛、通天桥、长生路、启明宫、迎风亭……山重水复,楼阁如云,错落有致,皆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

莲花山是一个汇集传统文化精粹的胜地。长寿路800米龙墙上百幅浮雕,为历代以来孝敬父母、勤学苦读、立功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人物故事,略展5000年文明的辉煌。莲花山上的苍松翠柏之间分布着八组塑像,既有人文始祖三皇,也有智慧的化身姜子牙、诸葛亮、张良、刘伯温和令贪官污吏胆寒的包公。巍巍青石碑,记载着先贤的业绩,也从历史唯物的高度,重新阐释着这些传统道德的时代内涵,弘扬中华民族千古相传的精神之魂。

景区览胜

莲花山门楼

莲花山门楼为莲花山景区大门,其建筑形式属于传统的六柱刀檐牌坊式门楼,是中国迄今最大的牌坊式门楼。门楼高16米、宽32米,面西而立,与两侧的街道建筑融为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门楼为五间九檐牌楼式建筑,主楼为庑殿顶,盖黄色琉璃,额枋正中塑古“寿”字。其上方“莲花山”三个大字为鄂州著名书法家罗觉之题写。两侧须弥座上金毛吼雄踞。“吼”是中国神话里的一种吉祥兽,据说是它吼出了天,吼出了地,吼出了世间万物。在这里,它口吐火焰,形象威猛,日夜守卫着大门。24级红砂石踏步直抵中门,它代表的是一年中的24个节气,寓风调雨顺之意。整个大门融汇了中国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元素。

门楼彩绘以龙凤、莲花、祥云为主,瑞龙盘绕、金凤朝阳,双龙戏珠、丹凤戏莲,金碧辉煌,瑰丽多姿。门楼的雕塑、彩绘工艺极其精美,与门楼宏伟独特的造型相结合,加上紫色的底色,使整个大门显得富丽堂皇,达到了望门而身小、进门而神怡的艺术境界。

道德门

道德门位于莲花山风景区南侧,为三间五檐城楼式大门,状如城楼,西南向,敦厚古朴,两边城墙垛堞分明,与长城路城墙相连。正面门额为“道德”两个大字,系从北宋著名书法家苏东坡的真迹中撷来,整个城门气势雄浑,如雄关屹立。

九龙坛·龙虎坛

九龙坛位于莲花山门楼与莲花山门之间,高9.86米,直径12米,占地面积130平方米。九龙坛顾名思义就是由九条龙组成,这九条玉龙各有10米长,它们在七十二瓣莲台上穿梭盘绕,拱簇托球,浑然一体。造型庄严,内蕴灵动,瑞气祥云,气象万千。相互盘绕,飞腾欢舞,由两条稍大一些的龙托起一个莲花球,从远处看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九龙坛意寓两层含意: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一种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因为龙象征着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这也正是中华的民族精神。另一层含义是从帝尧时,中国就分为九州,九龙代表九州,象征着九州同进,欣欣向荣。九龙坛周围设喷泉,每当华灯初上之际,彩灯映照,溅玉飞珠,更显晶莹剔透,瑰丽多姿。

龙虎坛位于启明宫与道德门之间,造型独特,为一龙八虎托圆球。巨龙腾舞,叱咤风云,左右两侧各两虎展翅欲飞,前后各有虎呼啸天地,上面两虎,左右攀援,拥托圆球。虎踞龙盘,龙腾虎跃,与道德门遥相呼应。

祈福堂

祈福堂位于莲花山主峰半山坳处,基址为古莲花庵遗址。其为三层楼阁式结构,八角重檐,攒尖宝顶,盖黄色琉璃,朱红大柱,柱间红色门隔,绦环式窗格,二楼三楼设回廊,红色栏杆呈束腰式图案。三楼内正面龙凤透雕,拱护明镜高悬。金顶为木雕“九龙图”。祈福堂以红黄为主色的重檐、门柱,配以檐下青绿色为主的彩绘,绚丽多彩,金碧辉煌;层层悬挂墨底金匾,加上洁白的汉白玉围栏、大理石台基烘托,整体风格庄重典雅。护壁上十二生肖雕塑,两侧按“左青龙、右白虎”,以龙虎居前,中间按十二生肖次序排列。门前两个石狮神态生动,50级台阶依势而上,气度非凡。两侧立有偃师青石碑组成的功德碑林,后面是淡黄色云墙护壁和苍松翠柏,层次、色彩丰富而和谐。堂前圆形广场依自然方位布后天八卦图案,中间掘灵龙济月井,与堂后清心泉相互贯通。

祈福堂一楼门额上题“泰和永安”,希望中华大地康泰和平、永远安定,两侧门联为“党恩浩大国宝重辉德慧同生开心宇;天人相应万象更新福寿双增满乾坤”;堂内题“皆大欢喜”,两侧有一幅算不上对联的文字“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二楼门额上题“东西南北”,两侧对联为“天地永存皆覆载运化众生之道也;日月长明乃周行普照万物之德矣”;堂内题“团圆寿福”,两侧对联为“普天同庆人天科学宏图展;万民齐乐宇宙奥秘纪元开”。三楼门额上题“祈福堂”,两侧对联为“静诵黄庭悟真语法王我相;动行三界定风云妙现本身”,把两联的第一字连起来就是动静,意思是人要增福寿,就要动静交替,刚柔并济,不断的调行自己。堂顶上是一组木雕——九龙拥日图,代表着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堂内明镜高悬,两侧对联为“春夏秋冬时时乐;东南西北处处欢”。游客看到镜子,就会想起唐太宗李世民说过的那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和字壁

在莲花山风景区西部中心有一个很显眼的建筑,它似壁非壁、似塔非塔,而且四面还各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和”字,这个景点就是“和字壁”,是莲花山旅游区最早的建筑之一。和字壁有两大特色,一是建筑特色,壁顶为千叶金莲托起莲花,底坐为鼓形须弥座,风格敦厚典稚。另一个是文化特色,壁四方八面,大红衬底,凸塑传统养生文化“和”之精粹。和字壁的位置处于十字路口,表明四通八达“得合四方”之意。和字四面刻有铭文,第一面:观自然之变化,通自然之法规,明自然之定理,和乃长生之道也,讲的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观察、体会自然界,从而掌握一定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再去做事,这样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面:性命和则生,人物和则亲,人天和则灵,讲的是“和”的具体表现;第三面:无有和则生阴阳,阴阳和则生天地,天地和则生万物,讲的是天地发展的脉络,宇宙之初,混沌茫茫,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清升浊降,有了阴阳之分,从此也就有了天地;第四面:净心、虚心、守心、养身、修身、惜身、无私、无知、无欲、讲的是人类于百年未寻找到答案,在这里仅用18个字就概括了出来,可谓是一语道出天机。

和字壁上有一朵立体的莲花,嵌有一颗红色大理石的心,“莲花中通处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花中君子也”,这里寓示着人们心地善良,满怀纯朴、圣洁、高雅的美好愿望。

六合园

六合园位于莲花山旅游区北麓,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于1992年6月。园中汇集东西南北、天上地下珍禽异兽,故取名六合园。园内地势南高北低,北面地势低洼处建“聚宝池”,池中九曲桥环莲花亭,造型别致。环池高处顺地势建有猴山、鹿苑、龟池、鹤亭。园中饲养金猴、寿鹿、仙鹤、灵龟、宝马,池内放养海狸、金鲤,各具灵性,惹人喜爱。

元明塔

元明塔位于莲花山旅游区内的福寿山上,高80米。其为八角形楼阁式塔,出土十一层,层层飞檐翘角,铺金色琉璃。檐角悬金铎,迎风泠然成韵。正中空心柱通天贯地,为元明塔独有。塔刹为十二瓣的金莲,托起高3.8米的宝葫芦,用上等金箔嵌贴,金光闪烁。塔内浮雕宝莲金灯,形状各异,浮于云海之中,层层相通相和。塔基按自然方位布白色大理石先后天八卦。塔体洁白,与金色飞檐、塔刹相辉映,色彩鲜明和谐,巍峨挺秀,映日凌虚。三、六、九层设回廊,可凭栏环眺,极目楚天。飞檐之下,托以云龙斗拱,二至十一层,每层用24个斗拱,每个斗拱由三条云龙组成,一层为40个三云龙斗拱和48个单云龙斗拱。全塔共有云龙888条。塔上88条琉璃金龙雄踞射脊之上。一层八根朱红柱上,8条金龙抱柱,彩云环绕,神态各异,攀柱而上,其中东、西面各有1条凤尾龙,遥相呼应。元明塔内顶用苏式彩绘,以唐代盛行的蔓陀罗纹样为主。一层二层以大小莲蓬相连。三至十一层图案简洁明丽,青绿着底,以明升降,清叶盛张,花开见实。元明塔北面龙道台阶上端两仙鹤立于巨龟之上,悠然展翅,迎接八方来客。两边108级台阶供游人漫步,中间龙道,两边栏杆上24条巨龙争相涌来。两侧各有5条游龙,由莲花云彩拥托,腾飞向上。下端塑两条坐龙,威武稳重,左雄右雌,昂首遥望接龙台。台阶正中12条游龙,盘绕于莲花祥云之间。

万宝海·长生路长廊

万宝海呈人体运化图,内塑9朵硕大的白莲。北塑巨蛇,南塑巨龟,龟蛇相望,其寿永昌。周边塑鲤鱼跃莲共12个。万宝海中,红鲤跳跃,各色莲花怒放于蓝天碧水绿荷丛中,阵阵芬芳,游人划船,游览万宝海,恍入蓬莱仙境。万宝海东端建苦尽亭。南端建望海亭。长生路绕万宝海一周,长600米,顺万宝海驳岸修筑,如周天循环,生生不息,取名长生路。1997年7月在长生路上建长廊,长廊长400米,宽3米,盖绿色琉璃,靠通天桥处按春夏秋冬四时建有春亭、夏亭、秋亭、冬亭,亭的式样均为卷棚歇山顶,盖黄色琉璃,与长廊相接。4个方亭又对应东南西北4方,分别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为图腾,亭内彩绘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风光以及春夏秋冬四时景致,展现了中华大地壮丽河山的独特魅力。长廊旁塑莲台96座。廊内彩绘100余幅历史故事,展现传统美德内涵。长廊随着曲折回环的长生路变化韵律,宝海风光,尽入画卷。入夏之际,烈日当空,清风摇荷,漫步长廊,清凉顿生,其乐融融。

通天桥·鹿鹤同心

通天桥为九孔拱桥,步步陡峭,宛入云路,登上桥顶,与自然浑然一体,心欢体畅。桥面弧度呈正态曲线,如长虹卧波,又如玉带束腰,汉白玉桥栏和两边24个汉白玉龙头使桥倍增灵秀,桥两侧的正拱周围有20朵金莲,使以白色为主调的通天桥显得纯洁亮丽。鹿鹤同心位于通天桥南端路两侧,四周植松柏绿草。路西塑仙鹤4只,仙鹤凌空飞翔,底座为白莲,意为仙鹤迎春。路东塑寿鹿6只,奔腾而起,底座为红莲,意为寿鹿接福。两组雕塑寓示着对游客们“六合同心、福寿双全”的美好祝愿。

苦尽亭

苦尽亭位于万宝海东端,其造型独特,挺拔秀雅,通体洁白。亭东3级踏步与长生路相接,亭基嵌镶11个回形吉祥草纹。亭周为96叶莲瓣,32个大理石凳以莲瓣为靠背,亭身为24棱莲蓬,莲蓬直径6.2米,高5米,一柱独擎,莲蓬上端24个莲籽彩灯凸起。莲蓬上祥云飘绕,凸塑“苦尽亭”和“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作无愧于人,思无愧于心”,与洁白的莲蓬相辉映,光彩夺目。地面凸塑10朵白莲。

接龙台

接龙台坐落在洋澜湖南岸,占地面积198平方米。南为欢乐广场,绿草如茵,其间用各色大理石拼成“井”字格盘。北临洋澜湖,碧波万顷,通贯长江。接龙台为依水的两层低台式建筑,一楼为封闭式房厅,设影壁,浮雕二龙戏珠图,两侧楼梯可登临二楼。二楼为台式结构,三面封闭,唯向南面广场敞开,8根大柱托起金黄色琉璃华盖殿顶,脊饰二龙戏珠与蹲兽;外侧四柱塑金龙抱柱,龙爪龙身半露楼外,龙头探进楼内,神态拘谨好奇;内侧四柱塑灵猴献寿,群猴攀缘,顽皮憨掬,其中两只小猴爬在母猴背上,妙趣横生;内顶是大型雕塑龙凤朝阳图,9条金龙和4只金凤翱翔盘绕,五彩云绕,金碧辉煌;南侧正壁为木雕“万龙壁”,北侧为重达数吨的铜雕“万龙壁”;古今各种类型的龙汇集于一室,穿云破雾,万龙腾飞,极为壮观。接龙台既可作舞台、讲台之用,也可供人登临远眺,披襟快意。接龙台北面临湖处左右两侧的须弥座上塑麒麟护福,左侧麒麟戏火珠,威猛刚毅;右侧麒麟送龙子,宽厚慈祥;小麒麟绕母嬉戏,活泼可爱。接龙台两侧塑雌雄两条巨龙,总长365米、高8米、直径1米,被誉为“东方第一龙”,两龙双双腾空而起,似挟雷电如带风雨,与接龙台浑然一体,增添了接龙台的雄伟气势。

稻香阁

稻香阁位于万宝海东侧,高14米,占地面积110平方米,两层楼阁式建筑,四角攒尖红莲宝顶,与绿色琉璃飞檐相映衬;上下两层各有12根圆柱立地拄天,飞檐斗拱,线条流畅。稻香阁一楼悬返真归元图,与阁顶彩绘日月交辉、祥云瑞气缭绕、龙凤呈祥等图案融为一体。稻香阁二楼,左悬插秧图,诗题“手把秧禾插稻田,低头便见水中天。顺应自然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右悬锄禾图,诗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间为拾稻图,诗题“滴水成河”。稻香阁彩绘采用和玺工艺、亭廊阁式风格。藻井用团花聚锦图案,大红衬底,既热烈又含蕴。

莲花山碑林

莲花山碑林以莲花山旅游区内的白猿山山势架构为基础,依山造势,气魄宏大,结构独特。周围建长365米的圆形回廊,铺以黑色琉璃瓦。8条旋转上行的长廊汇通山顶正中的碑林中心阁,两边分阴阳两仪,铺以红、白琉璃瓦。阴中阳、阳中阴分别建碑亭。碑廊中间植松竹。山顶建碑林中心阁,铺以金黄琉璃瓦。凌空鸟瞰,整座碑林形成半球体建筑群,宛如群龙盘绕,极富动感。碑林前端正北,3座巨碑巍然屹立,正中碑石高9.8米,重达73吨。北侧慧源门,仿圆明园欧式拱门,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造型精美,工艺精细,启示人们勿忘历史,重振中华雄风。莲花山碑林容碑万块,为世界之最。碑林融汇古今中外文化精粹,一号碑廊的主题为儒家文化,二号碑廊的主题为释家文化,三号碑廊的主题为道家文化,四号碑廊的主题为中国医药文化,五号碑廊的主题为中国古代兵法,六号碑廊的主题为民族文化,七号碑廊的主题为吴楚文化,八号碑廊的主题为科学技术。莲花山碑林南侧依山势又建罗汉林,外圈为碑刻五百罗汉,碑廊正中面北背南建敬贤阁,阁前辟3米宽大道,两侧再碑刻大型十八罗汉。敬贤阁内立敬贤碑,为莲花山碑林无私奉献的大德志士芳名镌刻其上。中心阁是莲花山碑林的正中建筑。外侧12根通天柱,雕塑十二生肖;中间8根通天柱,雕塑金猴;中间4根通天柱,盘绕4条金龙,上顶外圈凸塑先天八卦,地面用大理石嵌镶后天八卦。阁内彩绘面积约为1987平方米,将中国传统的彩绘手法和西洋写实的油画工艺结合为一体,画面真实自然,境界开阔。穹顶正中的9条巨龙,神态各异,翻腾游动,穿云破海,九龙四周的穹壁上东边的太阳和西边的月亮相对,日月并明。四周深蓝天空布满星辰,整个内顶为一个浩瀚的宇宙。穹壁的外围是4幅东春、南夏、西秋、北冬四时的景象;第二圈以油画展示八卦内涵:风代表巽卦,雷代表艮卦,电代表震卦,火代表离卦,水代表坎卦,泽代表兑卦,天代表乾卦,地代表坤卦;第一圈与第二圈之间的穹壁和第二圈外与中心阁外圈内壁相联的穹壁上,以灯饰形成河图、洛书布局及星座。中心阁内,立《法界源流图》雕刻,工艺精细,代表了中国佛像画和工笔人物画的最高成就。

莲花山碑林汇儒、释、道、医、武于一体,历代艺术珍品,民间藏宝,当今名家墨迹,西方科技精华包容并收,融高超的书画艺术与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炉,集中展现了人类文化的精髓。对传统经典《四书》、《金刚经》、《心经》、《无量寿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孙子兵法》等均全文勒石;西方科学经典也择其精华,钩玄提要。莲花山碑林系列作品和绘画作品繁多,历史跨度大,给游客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论语画解》刻石53块,《法界源流图》刻石95块,《淳化阁法帖》刻石98块,《浮图大观》刻石105块,《周易画传》刻石448块,《中华胜景图》刻石170块,《五百罗汉图》刻石500块等等。规模浩大,工程艰巨,集腋成裘,乃成文化之宝山,智慧之海洋。其中,《论语画解》为台湾画家江逸子以温婉秀雅的笔墨,就其对《论语》参悟的心得精心绘制,并征得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同意刻于碑林。《周易画传》是画坛巨匠李苦禅之子、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李燕历经三十个春秋、苦心孤诣的著作,经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武汉大学教授唐明邦推荐刻碑。

莲花山碑林还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华夏铜镜集锦》、《随州编钟》等许多作品形象地展现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历程。《华夏铜镜集锦》集中了古代铜镜中的精粹,从距今4000多年的七角星纹镜起,到西周的动物纹镜、春秋的几何纹镜、战国云锦纹镜、云龙镜,到唐代的花鸟飞天镜、缠枝花纹镜,直至清代的八仙过海纹镜,艺术风格从远古的拙朴奔放到盛唐的富丽浪漫直至清代的繁华精美,生动地反映古代铸镜工艺由简朴到工致的发展历程,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各历史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随州曾乙侯编钟是中国出土编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铸造最为精美的一组,充分展现先秦时期楚文化的辉煌,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随州编钟》图谱重现了编钟全貌,对研究音乐史、科技史、工艺美术和古文字学都有重要的价值。莲花山碑林不仅收集了历代书画名家的传世之作,也使不少民间艺术瑰宝、国家级文物得以展现于世,如《七十二侯印谱》、《百字万态图》、《清明上河图》、日本《源氏物语》图谱等艺术珍宝,一时咸集。《法界源流图》源于宋代《大理国梵像卷》,系大理王段智兴命画工所作,历经元、明、清500余年,至清乾隆年间入贡皇宫。乾隆皇帝视为珍宝,命宫廷画家丁观鹏在“四大活佛”章嘉国师的指导下整理、临摹,历时数载,于1767年完成。原本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画卷场面宏大,描绘精细,色彩绚丽,形象繁多,既有佛教诸宗派的人物,也有动物、植物和各种佛具法器,人物神态生动,形神特质千变万化,代表了清代工笔人物画和佛像画的最高成就,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奇珍。《曹氏风筝图谱》为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所绘。图谱图样精美,技艺精湛,堪称瑰宝。抗日战争期间,这一国宝流落日本,几经劫难,重见天日,弥足珍贵。《御题棉花图》也是莲花山碑林的镇山之宝之一,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承观将当时棉花生产的全过程,包括播种、灌溉、耘畦、采棉、收贩、轧制、纺线、织布等绘制下来进贡,乾隆皇帝十分高兴,亲笔为每幅画题诗作序,图文并茂,堪称古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上乘之作。

金莲池·迎凤亭

金莲池位于莲花山主峰顶,其外形似巨大的白莲花,18瓣巨大莲瓣,每瓣重1吨,莲花直径27米,高11米,占地面积572.5平方米。莲蓬部分为水塔,容量278立方米。莲花根部凸塑“以心待人,以德感人,以诚与人,以信取人,以理服人”20个金色大字。从远处看,金莲池宛如一朵硕大白莲,屹立于万顷林海的绿色波涛之中。迎凤亭位于莲花山主峰东北麓,在元明塔与金莲池之间,与接龙台遥遥相望,迎凤亭高10.25米,直径7.5米,外观六角飞檐。迎风亭基座为圆形,设环形栏杆,亭身为6根大红圆柱支撑,翘角飞檐,亭顶红莲上金凤独立,栩栩如生,亭内彩绘雕塑以凤凰和莲花为主,共有108只彩凤。迎凤亭四周遍植梧桐,展示凤凰非梧桐不栖的高洁品性。

忠孝门·摸心台

忠孝门位于莲花山主峰西麓,其四柱冲天牌坊式大门上题“忠孝”两字。摸心台位于长寿路“灵苗”月亮门下,两边为半圆形台阶、栏杆,台阶下边正中嵌镶红色心形大理石,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环绕红“心”,正读反读哲理赋于其中:“心真步步高升步步正”,“心正步步升高步步真”,供游人摸“心”自问,在游乐中启迪人生哲理。莲花山上苍松翠柏间又分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8组群塑。莲花山浮雕、群塑再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蕴,而以忠孝门启其绪端,以摸心台直探根源。

长寿路浮雕

长寿路起于元明塔西侧,环莲花山一周,全长800米,路面宽2米,以六角形水泥砖铺设,陡峭处砌台阶。路外侧砌有龙墙,墙随山势起伏蜿蜒,似巨龙在苍松翠柏间起舞奔腾。长寿路龙墙上浮雕为历史上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忠孝节义人物、故事,包括古代圣贤、二十四孝、良将贤臣等共100余幅。壁雕内容分为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中华先祖,如伏羲画卦、祝融取火、嫘祖采桑、仓颉造字、大禹治水等;仁义道德,如武王伐纣、周公制礼、孔子删经、孔融让梨等;尊师重道,如黄帝问道、文王访贤、周公吐哺、尹喜求道、颜回敬师、张良拾履、程门立雪等;勤学苦读,如路温舒牧羊抄书、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司马光圆木警枕等;精忠报国,如申包胥痛哭奉庭、杨业为国杀敌、杨震公廉不私、关公神威、魏征面谏、屈原行吟、苏武牧羊、诸葛亮鞠躬尽瘁、岳飞精忠报国、虎门销烟等;二十四孝,如黄香九龄扇枕蕈、程通上书代祖役、王裒痛母废蓼莪、老莱子舞彩娱亲、黄庭坚亲涤溺器、汉文帝侍母尝药、虞舜孝感动天、木兰代父戍边、董永卖身葬父、闵损痛单感后母等。

罗汉林

罗汉林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群包括内、外碑廊,中有敬贤阁。罗汉林陈列罗汉像石刻五百尊,中间单列十八罗汉像,共有刻石522块,刻石面积达390平方米。五百罗汉图源于清嘉庆年间常州天宁寺刻石,天宁寺原刻毁于兵燹,南岳祝圣寺的复刻亦于20世纪60年代毁灭。莲花山碑林以拓片为蓝本重刻,使瑰宝重见天日,为国内迄今为止唯一的五百罗汉大型平板石刻,既是佛教文化瑰宝,也是石刻艺术精华。

莲花山的传说

莲花山的由来

鄂州市区东南郊洋澜湖附近有不少姓邱的人家,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子孙相传,形成了如今这个大村子——邱家咀。

相传,邱家咀村有个名叫邱富仁的生意人,对人总是笑口常开,可做事却极其尖酸刻薄,所以村民们背地里叫他邱不仁。

邱不仁有个女儿叫莲花,由于小时候死了亲娘,没有得到应有的家庭关爱。特别是邱不仁续弦并生下一个儿子后,莲花姑娘更是成了邱不仁和继母的眼中钉、肉中刺。莲花姑娘虽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却一点也不沾染他父亲的习性,不仅长得像出水的芙蓉一样美丽可爱,而且心地善良,大家都很喜欢她。

有一年,邱家咀村邱老汉的儿媳妇害病去世,儿子又被征去当了苦工,留下个半岁多的娃娃与60多岁的邱老汉艰难度日。左邻右舍见小孩子实在可怜,常常顺便喂他几口奶吃。为了娃儿能够活下来,邱老汉除了喂些米汤外,还时不时买点藕粉喂小孩。邱不仁见邱老汉憨厚老实,常常将陈年老藕粉卖给他。一次,邱老汉又来买藕粉,邱不仁照样将透着霉气的陈年藕粉卖给邱老汉,恰好这事被莲花看到,她趁邱不仁不在的当儿,私下包好一大包新鲜藕粉和上好的红砂糖送到邱老汉家中。一进屋,正好看见邱老汉准备将冲好的藕粉喂孩子,莲花姑娘赶紧上前,把邱老汉手中的碗抢了过来,并将碗中冲好的老藕粉泼了,跪在地上对邱老汉说:“大爷,这是我爹作孽,他将老藕粉当新藕粉卖给您,太对不起您了。现在我就给您换上好的藕粉。”说罢,莲花将从家里偷偷拿来的好藕粉和红砂糖塞到邱老汉手里。邱老汉感动得老泪直流,连忙将跪在地上的莲花姑娘扶起来,说道:“姑娘,真难为你了,我替孩子他爹和他九泉下的娘谢谢你了!这事可千万别让你爹知道了,要不然,他会打死你的。”莲花姑娘还将自己身上的首饰摘下来送给邱老汉,并嘱咐他以后再也不要到她家买东西。说完,就匆匆地走了。

这样的事,莲花姑娘做得可多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一次莲花拿自家的东西资助别人时,终于被她爹发现了。邱不仁咬牙切齿地对莲花说:“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看我不好好收拾你。”邱不仁将莲花姑娘关在自家的地窖里,一连几天不给吃喝,莲花姑娘竟被活活地饿死在地窖中。邱不仁对外人只说是女儿得了急症死的。

莲花姑娘出殡那天,邱家咀全村的男女老幼都为她送行,哭声一片。一是因为莲花姑娘从小命苦,二是平时受莲花姑娘帮助的乡亲很多,大家打心眼里为莲花的突然死去感到伤心。由于莲花姑娘从小喜爱莲花,村里人在她的坟头上献上鲜艳的莲花,远远看去,小小的坟茔就像一座开满莲花的小山。

一年的夏天,村里几个老汉在山下的洋澜湖边捕鱼,突然间下起了瓢泼大雨,只好跑到近旁的一个草棚躲雨,直到半夜雨才停下。老汉们从草棚钻出来,只见山顶上红光冲天,红光中间有一个姑娘手持一朵莲花在山顶上悠悠走动。随后,那姑娘将手中莲花向空中一抛,那朵莲花顷刻间变得像磨盘一样飘浮起来,她慢慢飞到莲花墩上站定,那朵莲花才缓缓地升向天空。

“哎呀,那不是咱们村里的莲花姑娘吗?”“是的,是的,她那不胖不瘦的中等个儿,我看得可真了!”“一定是她,她眉心中有颗痣,我都看见了。”

一时间,人们纷纷相传莲花姑娘变成了“莲花仙子”。因为莲花姑娘死后葬在这座山上,山的形状又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久而久之这座山就被称为莲花山。说来也怪,穷苦人家若有个三病两痛的,只要到山上采点花呀草的,一服用包准就好。据说葛洪在没有得道成仙之前。还到过莲花山上采药哩。

莲花庵的传说

唐朝时期,佛教盛行,西山净土宗发展鼎盛。一时间,本地僧侣云集,纷纷择址建寺庙,一位很有修为的僧尼来到莲花山,听了有关莲花山的传说,觉得此地独具灵气。便在此地修建了一座莲花庵。奇怪的是,在莲花庵建成之日,莲花山顶的池水便沿着岩缝流到了莲花庵形成一口泉井,泉水清冽甘甜。三伏酷暑,当地人喜欢在此汲水解暑,借以去火降温。后来,莲花庵历经战火倒塌,泉井被埋于断砖乱瓦之中。

1988年,莲花山旅游区在此处修建“祈福堂”,还有人挖到莲花庵遗下的砖石哩!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8/19/13/28063.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6月28日 下午6:39
下一篇 2024年6月28日 下午8: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