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城区槐荫大道,是一个专门展示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主题公园,占地约5公顷。1984年,孝感市人民政府拨专项经费,根据电影《天仙配》中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选址传说中董永卖身之地付冲村修建而成。董永公园凸显江南园林建筑风格,根据故事情节设有瑶池仙境、槐荫古树、理丝桥畔、鸳鸯楼台、孝子祠、饭山、升仙台等景观,景点散落在城区四处,构筑了孝感市特有的地域文化。
历史由来
孝感市有关董永传说的遗址、遗迹、遗物比比皆是,凡看过《槐荫记》、《百日缘》、《天仙配》的人都记得那棵会说话的槐荫树,如今在孝感市镇中心确实有一棵古干虬枝、百经苍桑的古槐荫树,就是传说中为七仙女与董郎作媒的那棵大槐树。为了传播董永与七仙女的这段佳话,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湖北省孝感市建设了董永公园。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武梁祠石刻,石刻中董父坐于车中,董永躬身车侧,一位生双翅的仙女翱翔空中。据考证,董永遇仙的传说发生于东汉中叶,东汉武梁祠石刻、魏曹植乐府诗《灵芝篇》和东晋干宝《搜神记》中先后集录了相关情节,孝感地区也有多种董永的传说世代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1952年,黄梅戏《天仙配》的上演,更是将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传播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戏中塑造的董永憨厚老实、七仙女善良美丽、傅员外刁钻刻薄、玉皇大帝无情狠毒等生动形象,还有动听的黄梅戏曲调等,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董永遇仙”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更加引人入胜。2002年,中国邮政局发行了一套邮票《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进一步扩大了这个神话故事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度。
董墓春云
出孝感城关,东南5公里处有一董永湖,据说董永曾在这湖畔劳作过。孝感县志载:“永殁,葬父墓侧,相传董家湖旧有裴巷,即其处也。”董家湖附近汤家老屋北面有两座并立的古墓,左边墓前碑高104厘米,上刻有“汉孝子董公永先代墓”,右边墓碑高208厘米,上刻有“汉孝子董永公墓”,两碑同立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十一月。相传这块墓地上春天常有云雾笼罩,因而有“董墓春云”之说。此墓建于明代,是古孝感八景之一。
董永故里碑
在孝感城关北门外(现孝感地区体育馆东侧)立有一块“汉孝子董永故里”碑,碑基由青石砌成,上卧一巨石凿成的似龟而非龟的赑屃。相传赑屃是龙的第九子,最善负重,古人常以它作碑座。赑屃碑座上立有两米高的石碑,上有石刻屋檐,碑上镌刻“汉孝子董永故里”7个正楷大字。据《孝感县志》记载,此碑建于清代。
董永墓
董永墓位于孝感市南2.5公里的董湖之滨、其父墓葬右侧。相传,旧时乡人多瞻望,屡行修葺,后渐荒芜。现存遗址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所立石碑两通,一通高2.1米,宽0.9米,中刻“汉孝子董公永墓”7个大字;另一通高1.4米,宽0.5米,中刻“汉孝子董公永先代之墓”10个大字,书法隽永圆润,耐人寻味。墓的四周烟柳缀拂,小径曲绕,颇富异趣。
升仙台、仙女池、百步登天梯、饭山旧址
升仙台、仙女池、百步登天梯、饭山旧址等几处遗迹都位于莲藕之乡龙店区内。在董永墓附近有个10余丈的土台,考古工作者曾在土台上发掘出西周时期的陶片,确定为一处古文化遗址,而群众则传说,此台是七姐辞别董永的地方,称之为“升仙台”。台下有一碧波涟漪的“仙女池”,据说仙女常在此游玩、洗澡洁身。升仙台西坡有数级台阶,为“百步登天梯”,传说这里原是连接天地的天弹簧,仙女常顺梯而下到凡间游玩,地上的百姓也登梯到天上览胜,天长日久,惹恼了玉帝,命天神拆毁了天梯,从此天地两分,只留下地上的这几节台阶。离“百步登天梯”不远,有座平地而起的土丘,土丘下面并列着13个小丘,这就是“饭山”了。传说七仙女上天后,赐其子董天宝一个装米的葫芦,嘱咐他每次只能煮一粒米充饥。后来,13个财主子弟合伙抢走了装米的葫芦,把葫芦的米全倒进了锅里煮,顷刻锅里的米膨胀成一座饭山,把13个财主子弟全部压在了下面。
理丝桥、金梭洞
理丝桥位于城东北4公里处。那里有一条清水流淌的磙子河,两岸垂柳成行,微风拂来,如同一团团没有理顺的丝线。相传仙女曾借此河里的水漂理过丝线。后来,人们在河上建了一座桥,起名“理丝桥”。据《孝感县志》记载:“理丝桥始为单孔,明万历年间改建为三孔桥,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加修。”桥长15丈、宽3丈,由青石垒砌,桥身弯拱如彩虹,桥弦各有一对鳌鱼,翘首凌空,造型别致,独具特色。在理丝桥边,有口古井,相传仙女藏金梭于此。传说裴家巷的裴员外看到几个仙女,忙带领家丁追赶,追至磙子河边,仙女们边跑边丢下一枚金梭飘然而去。裴员外猛扑上去,金梭忽然入地,裴员外忙令家丁挖了一个深洞,亲自跳入洞中寻找,洞中泉水涌出,他被淹得半死,灰溜溜地逃走了。于是留下了这口井,俗称“金梭洞”。
孝子祠
孝子祠旧址位于孝感城关小东门内侧。该祠正堂立董永塑像,堂后是幽静竹园,竹园深处修有董永墓。《孝感县志》记载:孝子董永祠最早建于城关北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迁至文庙东面,与唐代忠臣张汴合祀,改名孝祠;明万历年间又加入楚国令尹子文合祀,后毁于明未。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改建于文昌殿西北面(小东门内侧),立匾后为“孝子董公永祠”,咸丰年间复修。后毁。现孝子祠在董永公园内。
传说典故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传说玉帝最小的女儿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她随6位姐姐到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宫戒律森严,助其下凡。临行之时又赠香一支,以便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傅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10匹。如成,便将董永的长工期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七仙女在机房燃香求救,6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10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董永做工期满后,夫妻双双愉快返家。途中,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从此天各一方,造就了恩爱夫妻骨肉分离、对爱忠真不渝的爱情佳话。
七仙女与董永二人无奈痛苦分离,情节感人,当地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民歌,歌词是:“美丽的七仙女,我就这样爱上你,我这个人老实平凡,真的是配不上你。多情的七仙女,谢谢你让我爱你,我会努力耕田种地,讨你的欢喜,我会好好的疼爱你,真情真意珍惜你。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在一起,我会好好的疼爱你,一生一世依恋你,老槐树记下我的誓言,爱你爱到底。”
七仙女与仙浴潭的传说
在鸳鸯溪狮坪风景区里有7块俊俏挺秀的石岩,人们叫它们为“七仙女岩”。岩下有一个碧水荡漾的水潭,因七仙女曾在这儿沐浴,人们称它为“仙浴潭”。
传说天上的7个仙女,她们每天必到江河里沐浴嬉戏,随兴所致,太湖,鄱阳湖,洪泽湖,长江,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但是这些地方虽然碧波万顷,总缺清幽,于是,她们便想寻找一个清静优雅的去处。这7位仙女漫游天地,她们看到人间男耕女织、夫妻恩爱的生活,对比天庭的清冷,不禁都起了思凡之心。
有一年秋末,7位仙女漫游到了鸳鸯溪的狮坪上空,看到鸳鸯溪溪清波碧,两岸绿树翠蔓,景色清奇,潭中还有成双成对的鸳鸯戏水,恩爱无比,不由按下祥云,落于沙滩,解开莲花裙,跃入水中,尽情地游水嬉戏,惬意无比。从这以后,她们便常来此沐浴。再说,狮坪的山坳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有7个儿子,分别叫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个个都生得英俊魁梧,尤其七郎更是聪明伶俐。他们都到了婚娶年龄,父母亦劝他们到山外成婚。但七兄弟十分孝顺,非要奉养父母终生不可。他们在山地里开荒种地、打猎为生。
有一天,7位仙女又到潭里沐浴,被七郎看到。深山老林里哪来这么漂亮无比的姑娘?七郎断定她们不是凡人。他数了一数,正好有七位仙女,便马上想到自己有7个兄弟,这不是天生的姻缘吗?七郎当时不动声色,等到7位仙女腾云而去后,他才回到家中把自己的奇遇告诉哥哥们。兄弟们当下就想好了娶7位仙女的办法。
第二天,7个仙女又到潭中沐浴。她们刚脱下莲花裙入水,躲在潭边树丛中的7兄弟一跃而出,吓得7个仙女跃上沙滩,穿起莲花裙便腾空飞走。不料,这时最小的七妹看到跑在最前面的七郎生得英俊清秀,一表人才,有意放慢了脚步,被七郎一手扯住了七妹的的莲花裙;那已腾空的6位姐姐看见七妹被拉住了,又忙落下沙滩去救七妹。就在这一刹那间,其他6位兄弟一拥而上,大郎抓住了大姐,二郎拉着了二姐,三郎牵住了三姐,四郎拉着了四姐,五郎扯住了五姐,六郎抱住了六姐。7个仙女见7个兄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于是都动了思凡之心,一个个害羞地红着脸低头不语。七兄弟一齐上前施礼说:“我们因奉养年老多病的双亲,皆未婚娶,还望仙姐成全。刚才的行为粗鲁无礼,请神仙姐姐见谅。”7位仙女见7兄弟言辞恳切,又见他们勤劳善良,忠厚老实,并且一个个都体格健美,心下都愿意,但又害怕违反仙规受到惩罚,都不敢言语。还是七妹想出了办法,她说:“我们只要迷惑住天上众仙,便可留在凡间了。”六位姐姐忙问有什么办法?七妹说:“我们把仙身化成七块岩石,真身随七郎到人间变成凡人,男耕女织,夫妻恩爱,不就很好吗?”6个姐姐都羞答答地点头表示同意。于是,7个仙女施用仙术,只见仙雾起处,7块岩石俊俏挺秀的突兀而立。霎时间,7位少女便笑嘻嘻地站在7兄弟的面前了。人们说:岩顶上葱茏的树木原是七仙女的秀发,光洁的石身是七仙女的玉体,那下半部的许多皱折就是七仙女遮体的莲花裙。民间还传说,那爱好撒娇的七妹,临变之前用左脚踢了七郎一脚,假装生气地说:“都是你害的!”她这一踢,就把岸边的岩石踢了一个洞哩!
孝感麻糖的传说
孝感麻糖是湖北地方传统食品,多年以来一直享誉全国、畅销不衰。关于孝感麻糖,民间流传是杜康夫妻传下来的。据说杜康夫妻传下来的孝感麻糖是方形的,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却是梳子形状的呢?其中有一段趣闻传说。
孝感麻糖好吃的名声不知怎么传到了皇宫里,连皇帝也晓得了。那一年,皇上五十大寿,寿桃寿饼他都不喜欢,单想吃点孝感麻糖尝尝鲜。圣旨传来,县太爷连忙应承,亲自挑选50块四四方方的上好麻糖,进贡皇上。那一日,麻糖送进宫来,皇上的贴身侍候小太监一闻到那甜甜的香味,就直流口水,忍不住偷偷拈起一块咬掉了两个角。待他把麻糖吞了下去,这才知道大事不好!这是皇上亲自点的贡品,奴才怎敢吃!这一咬,岂不是咬掉了自己的脑袋?也亏得他乖巧灵活,转念一想,反正皇上也不晓得麻糖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如果50块麻糖全都整成一个模样,兴许还可蒙混过关。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冒着欺君之罪,将那50块麻糖比着一口一口地咬,全都咬得一般大小一个模样后,才战战兢兢地捧上殿来,奉给皇上。他偷偷抬眼一看,只见皇上龙颜大悦,拈起一块,凑近鼻尖一闻,又对着宫灯照照,张口咬下一块,细细品味了一番。末了,还摇头晃脑地吟了四句诗:“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难得世上一佳品,传与后世莫走移。”皇上是金口玉言,麻糖也就这样钦定成梳子形了。
麻城过籍的传说
孝感、应城、云梦、广水等地的人,大都是麻城过籍的。据传,元代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天下,直杀得湖广遍地无人烟。百姓无处逃生,哭声连天。这事惊动了南海观音,观音赐给每人一根柳条护身,指引他们逃到麻城避难。四方逃难的人聚集麻城,被朱元璋的大军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候,玉皇大帝派了张七相公去搭救麻城一城人的性命。张七相公来到麻城,坐在城墙上,身子足有八丈高,脚穿两丈五的大草鞋,伸到护城河里戽水玩,手里还端着一根三丈长的旱烟袋,点火吹烟哩。兵士看了,不敢进城,忙去禀报朱元璋。朱元璋见张七相公两个巴掌像簸箕,两只脚像门扇,连说:“好大的人,好大的人!”张七相公一笑:“我是小伢,我家大人还在家里睡瞌睡哩。”朱洪武一听,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急忙撤兵走了,这才保住了一城人的性命。至今孝感一带还流传着一首名叫《闯麻城》的儿歌:“天上雾沉沉,地上打麻城,麻城闯不开,河那边的哪个敢过来……”
麻城解围后,百姓就迁往人烟稀少的孝感各地。第一批是年前来的,来的时候正逢天上下雨,一直下到年三十,所以有很多人家没来得及盖房子,只好戴着斗笠吃年饭,有的地方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有的人家迁来时已过了年,所以云梦胡金店一带就有初一吃年饭的习俗;还有的人家来后没有房子住,就挤在一堆堆的刺树林子里。至今孝感一带还有许多村名叫张家刺林、李家刺林……不管是年前来的还是年后来的,因为麻城是老家,所以有些人家过年时总忘不了在神龛前供两个神位,一块是救了他们的“张七相公”牌位,一块是“麻城土主”。有趣的是,至今孝感等地还把睡觉说成是“到麻城去了”,可见对麻城老家的念念不忘。
“一夜夫妻百日恩”的传说
传说七仙女整天呆在天庭里,闷不过,有一次偷偷溜出南天门,在琼楼上观看人间春色。只见青山秀丽、绿水萦绕。忽然从下界传来一阵凄惨的哭声,直哭得她心一疼,眼一酸,泪珠儿也就挂起来。回宫以后,就觉得不舒服,卧病不起。太白金星四处请医为她诊治,也不见好转。这事惊动了南极仙翁,他掐指一算,知道七仙女动了凡心,注定该有一段人间姻缘。便自告奋勇前来献方,说是丹阳地界有一种草叫千里草,可治七仙女的病。玉皇大帝便命太白金星陪着七姐到凡间去找“千里草”治病。
太白金星与七仙女驾祥云来到丹阳地界,遇见一个眉清目秀、衣衫破烂的青年正愁苦万分地朝他们走来,太白金星动了恻隐之心,便上前问道:“这位后生,你姓甚名谁?”那青年答道:“在下姓董名永。”太白金星想:董字拆开来,不就是“千里草”吗?这才猜到了七仙女的心病和南极仙翁的用意。再转身一看七仙女,已是满脸羞云,不断拿眼偷偷瞄董永,一股掩饰不住喜悦漾在脸上。太白金星就把手中的拐杖往地上一插,吹了一口仙气,那拐杖转眼间变成一株枝繁叶茂的槐荫树。他还事先吩咐槐荫树,只等董永七仙女二人叩头谢媒,就说两句吉利话:“百年合好,白首偕老。”
董永只顾埋头赶路,不提防撞到七仙女身上,脸一红,心一慌,掉头就走。七仙女一把拉住董永的袖子,嚓地一声,把袖子撕开了一大截。董永只有这一件遮体的衣服,急得只跳脚。七仙女说:“你是黄连树,我是苦瓜秧,瓜藤缠在树干上,可以帮你缝缝补补,洗衣浆裳,共度时光。”董永推脱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七仙女说:“天作凭,地作证,这棵槐荫树,现成是媒人。”董永一笑:“哑木头怎能为媒?”七仙女说:“大树不开口,各自两分手,大树若开口,姻缘天配就。”董永稍一迟疑,太白金星在他背后把肩膀一拍,董永身不由己,就地一拜。槐荫树看到董郎下拜,晓得大事已定,一高兴说溜了嘴,把“百年合好”说成了“百天合好”。就因这一字传错,害得董永和七仙女只有百日缘分。民间俗话“一夜夫妻百日恩”,就是从这里来的。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9/16/00/2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