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位于距湖北省应城市22千米处的汤池镇,占地37.33公顷,建设投资1.5亿元。园区内,层峦叠翠,风光宜人,大型植被、生态湖、生态鸟岛、阁亭连廊掩映其间。
汤池温泉水源自古就被称作华中一绝,至今仍然连绵不息、取之不竭。汤池温泉是国内产量最大、矿物质微量元素最多的温泉,亦被称为“亚洲第一泉”。温泉储量丰富,日产量达10400吨,水温高达72~79℃,属国内已发现的产量最大且亚洲居首的温泉资源。泉水中富含硫、钙、镁、钾、等48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平均每吨达到35千克之多,尤以对人体最有益的氡和氢含量多而受到青睐。汤池温泉不仅对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辅助疗效,而且对镇惊安神、清热怯痰、祛翳明目、解毒生肌、通脉活血等也具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是国内罕见的保健型温泉。
历史由来
汤池原名玉女汤,传说因玉皇大帝之女常常下此间洗温泉浴而得名。也有传昔为王女炼丹之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慕名前往汤池观赏,并写出流传千古的诗篇《安州应城玉女汤作》:“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玉女汤因李白而名声鹊起,泉以人显,遂成名胜。后人将“玉女温泉”列为应城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广为吟颂。
自明代以来,就有许多达官贵人在此疗病养疾。清代还专设汤池公馆,以接待四方游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应城知县樊司铎在此建候馆一所,一时游客络绎不绝。相传此地为玉女温泉,堪以疗疾,疡疠痛肿,浴之即痊。而远近官民及将卒、贵介戚属或数日至,或经月不去,就此养疴,名曰“坐汤”。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应城知县齐国政亲往汤池实地考察,认为“余在斯地不忍以造物之利而听斯民之苦之也”,决定重修汤池候馆,在原公馆旧址新建起二架三间南向和二架三间西向的馆舍。汤池候馆建成后,齐国政提笔撰写了《修建候馆碑记》一文,记载了从明代万历年以来,汤池作为游览和疗养胜地的历史经历,描述了温泉的自然生态和其资源利用情况,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寺、馆、庐、池的规模、布置和安排。
新中国成立后,汤池一直是乡、公社、镇政府的驻地。196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在汤池设置疗养院,后在此组建“156医院”。1987年8月移交地方政府接管。
2001年3月,为充分发挥汤池特色优势,中共应城市委、应城市政府设立了汤池温泉风景管理处,并在原156医院院址及汤池训练班旧址等基础上改造兴建现汤池度假村。后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汤池风景名胜区。汤池风景名胜区内现有63峰72景,分布着9寺13庵。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联合会等组成的专家组对汤池温泉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发展规划、资源管理与保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审查,并确定其为全国温泉(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区。2011年,国家国土资源部授予汤池“中国温泉之乡”称号。
景点览胜
特色温泉池
特色温泉设有功能各异、风格奇特的温泉池128个,拥有温泉养生馆、文化池区、特色池区、情侣池区、生态池区、儿童池区、游泳馆等多个别具特色的功能分区,可令游客随心所“浴”。其中小鱼美容池是一个不大的美玉莲花池,水温适宜,池中有许多小鱼在欢快地嬉戏,游客可静躺在水里,任小鱼在身上吸吮,舔掉身上的死皮,专业术语称为“去角质”。游客经过泡浴后,个个青春焕发,精神矍铄。
漂流河
汤池温泉中的漂流河曲折宛转。穿山洞、过雨林、环小岛,可以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这里有海浪池,平均池深1米,最深处1.8米,可以体验到海上冲浪、水上运动的活力与刺激。
红色教育基地
汤池温泉东端建有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中央,一座高7米、宽6.5米的大理石纪念碑耸立,上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碑文“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碑屏的右侧为陶铸卧室和李范一卧室,左侧是原汤池训练班及鄂中特委工作人员办公的“工”字形庭院。正门大厅内立有陶铸塑像,陈列室内珍藏着大量的图片实物,再现了汤池训练班师生学习、战斗与生活的情景。陈列室后面有烈士祠和烈士碑廊,记载着烈士的生平事迹。
传说典故
汤池的传说
古时候,汤池这个地方是一个湖,里面长满了荷花,叫做“荷花湖”。湖中有一个潭,潭水深不见底,清得象一面镜子。玉皇的侍儿玉女常趁玉帝出巡的机会,偷偷下凡到荷花湖游玩,还在潭里洗澡。人们就把这个潭称为“玉女潭”。
荷花湖的北面有座天灵山,山里有个无底洞,洞里有一对蟒蛇,经过日月精华,修炼成了两条火龙。它们发现天上的仙女常来潭里洗澡,就想沾点仙气,好得道成仙,便跑到潭里逗打厮闹,兴风作浪,搅得湖水陡涨陡跌,鱼虾无处藏身,过往的船只也常被掀翻。有时它们喷水千丈,化作瓢泼大雨,搞得洪水泛滥。当地百姓恨透了这两条妖龙。一天,一个名叫鲁正的武士路过荷花塘,听说妖龙害人,决心为民除害。这天夜晚,他身穿铠甲,手提宝剑,上天灵山寻找妖龙。不一会,找到了洞口,借着月光朝里一望,洞内如一堆炭火。鲁正刚要进去,一股热浪扑来,一条火龙忽地窜了出来,鲁正来不及下手,这条火龙已向湖边跑了。鲁正紧握宝剑,等待机会斩杀另一条火龙。说时迟,那时快,一阵又腥又热的风浪过后,火龙把头伸出洞口。鲁正使出全身的力气,向火龙一剑刺去,正好刺伤火龙的脑壳。火龙口吐烈火,身冒烈焰,张牙舞爪地向鲁正扑来。鲁正急忙往下一蹲,火龙扑了个空,从半空中摔了下来,还没等火龙转身,鲁正的宝剑深深扎进了火龙的肚子里,这条火龙倒在地上挣扎几下就不动了。在搏斗中,鲁正身上被火龙的烈焰烧起了潦浆大泡,疼痛难忍,走到湖边就昏倒了。先出洞的火龙在湖里喝够了水,回头看见同伴被杀,暴跳如雷,张开血盆大口,扑向鲁正。再说玉女在天宫,得知妖龙危害黎民百姓,早想除掉它们。这时见鲁正就要遭到妖龙的残害,急忙手执拂尘,下得凡来,大吼一声:“孽障休得逞凶!”妖龙见仙女来了,慌忙躲进深潭。玉女就势将手中的拂尘朝天灵山猛地一抽,只听见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天灵山倒向玉女潭,一下把妖龙压在潭底。从此,荷花湖就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后来,老百姓发现这块地方雾气腾腾,有3个泉眼向外翻着热水。传说这热水就是被压在潭底的火龙从嘴巴和两个鼻孔里喷出来的。3个泉眼就是现在的头池、二池和三池。在附近另有一个泉眼,流出来的水是冷的,传说这下面埋的是那一条被杀的死龙。在温泉里洗澡,发现泉水能治疥疮、关节疼,都说这是玉女赐给人间的“神水”,所以也就把汤池叫做“玉女汤”。
玉女汤的传说
很久以前,天宫中有位善良的玉女仙子,她专管天庭的御厨,看到百姓生活得非常艰苦,于是带着御厨的宝扇到人间为百姓造福。每当百姓需要做饭的时候,她就拿着宝扇来到厨房,对着炉灶扇一扇,炉灶里就冒出熊熊火焰,百姓就不用辛辛苦苦地到遥远的山林去打柴了。玉女仙子和她的宝扇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当地百姓造福,深受百姓的爱戴。人间一年,天上一天,转眼间玉女仙子在人间已经15年了,一次天宫清查仙女,发现玉女仙子和宝扇不见了,追查下去才知道玉女仙子早已下凡。天庭马上派天兵天降捉拿仙子,情况紧急之下玉女仙子就地一个急旋,地下顿时被旋出一个洞,洞里很快涌出水来,仙子用扇子把水扇得滚热,然后跳入泉眼,使天兵天将无法捉住她,从此玉女仙子便消失在这泉水满溢、玉兰盛开的宝地,后来人们称这泉水为“玉女汤”。
应城石膏的传说
应城有“膏都”之称,这里所产的石膏又纯又白,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在全国享有盛名。
关于石膏,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很早以前,应城西北有座天灵山,山上浓荫覆盖,云雾缭绕。天灵山下住着一个贫穷的孩子叫柴孩,他手脚勤快,心地善良,特别有孝心。爹妈在世时,柴娃自己忍饥挨饿,把砍柴换来的一点吃的都供奉给父母。爹妈死后,无钱安葬,他就把父母合葬在天灵山的山洞里,自己在洞里守孝三年。有一天,柴娃砍柴回来,发现山洞里白晃晃的,进去一看,洞穴最里头的一块大石上长出一砣洁白的东西,那东西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柴娃壮着胆子用舌头舔了一下那东西,觉得又香又甜又软,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真怪,不管怎么吃,那东西老是那么长,一直等到他吃得饱饱的,才一下子不见了。第二天,柴娃砍柴回来,那个东西又出现了。从此,柴娃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回来就不用为吃饭发愁了。不知是什么时候,这件事传到了山下,财主知道了洞里有一种可以吃的“石糕”宝物,就带着一批狗腿、家丁上天灵山,逼柴娃交出宝物,任他们怎么拷打,柴娃都不做声。贪婪的财主恼羞成怒,就叫家丁在天灵山上掘地三尺,一定要把宝物挖出来。瞧看就要挖到柴娃父母的坟前了,突地旋风四起,电闪雷鸣,“轰”的一个炸雷,洞里又现出了洁白的石糕,但眨眼功夫就不见了。财主索性雇人来挖,谁知挖地一寸土长三寸,挖二寸长四寸,挖呀挖呀,挖了三年六个月,累死了三千六百人,土越挖越厚,终究没有把宝物挖出来。传说这石糕是柴娃的父母怜悯儿子变化出来的,石糕的味道之所以甜美是因为里面渗进了母亲的乳汁。后来,玉帝嫌财主太贪心,命令操山之神长出厚土把石糕藏起来,石糕就离地面几十丈深了,而且慢慢变得坚硬、苦涩,成为了今天的石膏。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9/16/02/2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