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泽—古迹荟萃

“云梦”原指今湖北东南部的大片区域,包括江汉平原的云梦古泽。东周时期,云梦泽是楚王的猎狩区。现今云梦指云梦县,属孝感市。云梦县历史悠久,人文发达,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云梦城关有中国历史上周、秦、汉三代沿袭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楚王城遗址,有因出土秦代竹简而闻名于世的睡虎地遗址,有珍珠坡、木匠坟、大坟头等一批城郊古墓群和具有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儒学大成殿。在城外义堂、吴铺等地有好石桥、凤凰台、王家山、龚家寨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赵许、聂家墩、九子墩等古墓群和梁代建筑——泗洲寺。上述古迹中,楚王城、儒学大成殿、泗洲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梦出土的秦代竹简被誉为中国八大考古发现之一,汉“关内侯”金印、秦代漆器、东汉陶楼等均为稀世珍宝。

云梦泽—古迹荟萃

历史由来

“云梦”一词,据《左传》、《国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记载,原为先秦时期楚国的一个名为“云梦”的楚王狩猎区。云梦地域相当广阔,东部在今武汉市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当指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面大致到随州市、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大江为缘。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云梦泽”因“云梦”而得名。

“云梦”亦作“云瞢”,为古薮泽名。汉魏之前的云梦,范围并不很大,晋以后的经学家才将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广,把洞庭湖也包括在内。《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瞢。”郑玄注:“衡山在湘南,云瞢在华容。”南朝陈张正见《赋得韩信》:“淮阴总汉兵,燕齐擅远声……所悲云梦泽,空伤狡兔情。”唐李频《湘口送友人》诗:“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洞庭,苍苍云梦,控西南之险,当江汉之冲。”又借指古代楚地。唐陆龟蒙《庆封宅古井行》:“一朝云梦围兵至,胸陷锋鋩脑涂地。”

江汉平原地势低下,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贯穿其中,构成典型的陆上三角洲景观。在地壳下降时期形成巨大洼地,加上江水累积而成巨大湖泊,成为早期的云梦泽。春秋时代云梦泽的主体位于今荆州市以东、江汉之间,南部以长江为界。

先秦时期,由于汉江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填充,原始地貌开始改变,云梦泽演变为平原—湖沼的地貌景观。春秋时云梦泽已有村落出现。

西汉时期,因江、汉两水泥沙的淤积,荆江和汉江两内陆三角洲联为一体。在荆江三角洲夏水自然堤北侧的原章华台地区新设了华容县(故城在今潜江县西南);在汉江三角洲顶部建立了竟陵县(故城在今潜江西北)。扬水两岸的云梦泽区逐渐淤填分割成路白、东赤、船官、女观等湖,云梦泽的主体已南移至华容附近。

唐宋时期,随着江汉内陆三角洲的进一步扩展,日渐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已大多填淤成陆。唐宋志书已不见大浐湖的记载。马骨湖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夏秋汛涨”,虽“淼漫若海”,然“春冬水涸,即为平田。周廻一十五里”。太白湖周围也沼泽化,陆游、范成大舟行经此,已是一片“葭苇弥望”的“巨盗所出没”的地区而有“百里荒”之称。北宋初期,在今监利县东北60里设置玉沙县,管理和开垦新生成的三角洲平原,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基本上消失,大面积的湖泊水体已为星罗棋布的湖沼所代替。

明、清两代,由于荆江北岸穴口大多堵塞,荆江泥沙改向南岸排泄,江汉平原又开始出现了众多的湖泊群。明代茅江口(今洪湖市新堤镇)因修筑新堤而堵塞,江汉平原的地表迳流,大部汇集于原已消失的太白湖,明末清初已成为周围200余里的浅水湖泊。清乾隆年间改称赤野湖。清末光绪年间,已因泥沙的长期淤填被分割成若干较小的湖沼。与太白湖淤浅消失的同时,明嘉靖年间,在今洪湖市境内开始有洪湖的出现,清未光绪年间已扩大成为周围200里的大湖。直至现在,江汉平原上仍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被称作“鄂渚”的200多个浅小的湖泊群,这正是古云梦泽被分割、解体而残留的遗迹。

景点览胜

楚王城文化遗址公园

楚王城文化遗址公园位于云梦县建设东路两侧,总规划面积125.3公顷。因当地流传楚王曾在此建城故得名。楚王城遗址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仅存东城部分城垣、城门址、护城河、宫殿基址和排水道等。历史上的云梦县府城关曾是楚国的别都、秦朝的禁苑、汉晋的郡治,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现存的楚王城文化遗址公园包括元代古刹泗洲寺、明代儒学大成殿、佛教圣地心安寺、文峰塔、梦泽湖、银滩和博物馆,博物馆馆藏文物有秦代竹简、秦代漆器、东汉陶楼、卧鹿立鸟等稀世文物1000余件,对楚文化的研究有相当高的价值。

楚王城遗址位于云梦县城东郊,城址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周长7700米,古城由大小城组成,现存夯土城墙高2.7米,底宽35米,上宽4~7米,内城、外城各有宽43米的护城河,有城门4座,按东西南北开设。在古城周围大约16万平方米地面上分布有新石器时代到汉代以后的居住遗址。古城南面的珍珠坡为战国墓地,西面为睡虎地战国至秦汉墓地,大坟头有西汉墓地,西北面为木匠坟秦汉墓地和周田东汉墓地,古城东则为东汉时期墓地。

在城内距地表1米左右的文化层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铲,商代的鼎足、鬲足和大口尊,西周时期的平底鬲,春秋时期的柱足平挡鬲,灰陶豆,战国至秦汉时期文物较多,有双系罐、小口瓮、板瓦、筒瓦、瓦当,另外在小城内的夯土台基发现3个红砂石柱础。土城东段城垣为灰褐色土层,夯层厚度18~22厘米,夹杂有西周以前遗物,城垣西边为五花土,夹杂大量战国泥灰陶和红陶残片,主要器形为瓮、豆、板瓦、简瓦等。

《云梦志略》记载,楚王城为春秋时楚昭王避吴难“涉雎济江入云中”所筑。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考证,此说不足为信,当时此地为郧国,自然早已有城防,决不会等待楚昭王来筑,何况楚昭王正在逃难中,仓促之间是不可能筑起这么大的一座城池的,毫无疑问这是一座春秋战国时的古城,但不是“楚王城”。

春秋时期吴楚征战,楚平王令子昭王筑此城。经考古部门证实,城郭总面积3.7平方公里,现残存的部分土城墙高于地表2.7米,还有城门址、护城河、排水道和台地。并且从1米以内的文化层中,出土了商代和秦汉时期的文物,如东周的陶井,秦代的竹简、漆器等万余件。

1975年,自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以来,有关云梦楚王城属性的讨论也曾兴盛一时,归纳起来主要有“县治郡治说”与“离宫禁苑说”两大观点。

“县治郡治说”的理由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现在云梦县周围是一片低矮的土丘,南面为平原亦即古云梦泽,东北是通往鄂东豫南的要道。据守这里可以南控江汉,北扼三关(古冥阨、大隧、直辕),“实是秦人战略要地”。这里的确地处古云梦泽附近,且为通往中原、关中的交通重道。

古代都城的一个重要功能即所谓“卫君守民”,因此推定楚王城最可能的就是秦代安陆县治所在地和汉代江夏郡治所在地。秦始皇当年在巡行途中曾留住此城。

“离宫禁苑说”的理由是从现有的文献史料和出土资料中,没有一条可以用来直接证明楚王城就是县治所在地的材料。相反,出土文字却可以直接证明楚王城很可能就是一处禁苑。禁苑是绝对禁止常人进入的戒备森严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区域中不太可能同时存在一个县治所在的地区;楚王城有着坚固的城墙,由此可以考虑这里有作为军事堡垒的可能性。

泗洲寺

泗洲寺位于云梦县下辛店。《云梦县志略》记载,泗洲寺属梁建唐修,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重建。该寺大殿门前有一上圆下方的石碑,碑额刻有篆书“重建圣寿泗洲寺碑”,纪年为“元泰定四年菊月”。

泗洲寺属重檐歇山顶式,早年有大殿、钟楼、鼓楼,形成“品”字形式,四周筑有围墙。1954年洪水冲毁了鼓楼和围墙,大殿和钟楼幸存下来。

泗洲寺之所以能保存数百年,要归功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它采用木构件组合而成的框架体系,柱网平面布置,均衡对称。柱子是主要承重构件,墙体一般只起围护作用。木材是柔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比较容易变形,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恢复变形的能力。构架中所使用的组斗拱好似一个个大弹簧,在剧烈震动中能消除掉一部分震能。此外,房屋转角部位使用双层额枋,转角斗拱采用连拱,内转角使用抹角梁,都大大加强了四角的结构强度。泗洲寺的建筑是典型的元代风格,据专家鉴定是湖北境内仅存的元代建筑。

早年这里常有迁客骚人往来,题写诗赋。明代德安府推官黄巩曾赋诗《正德己已春过泗洲寺》:“孤村风雨掩柴扉,一道松篁拥翠微。地僻时闻山鸟语,江空暮卷野云飞。断碑岁久无文字,废圃春深老蕨微。又得浮生闻半日,红尘回首几人非。”

传说典故

云梦泽的传说

远古时候,大荒统一后分封了12国。在统一后150年,统一大荒“黄帝”的某一代后代比较差劲,权力被类似宰相的人——箭神公冯猛控制,他们不惜与45年前反贼共工的余孽(相繇)联合尽快扶植太子做新黄帝,计划是除掉老黄帝喜欢的一个皇子——放勋,诬陷是蛇国和龙国联合做的。

几位宰相势力地位得到巩固,共工的余孽可以得到原蛇国的大部分领土,然后打击势力较大的龙国。

共工翎出现之前,打共工旗号原来有八部分,但计划实施前共工翎的风头最健。

计划最后,真相大白——翎是蛇国公的小儿子,被相繇劫走后安排一切,就是在报复蛇国公当年背叛共工。

蛇国公和相繇大战,蛇国公败而不乱,以兽身状态带了敖少贤、翎、放勋,尹祁公主逃走。

相繇扶植了另一部共工的势力建国,占蛇国全境;箭神公剿灭三部共工的势力,太子登基。

楚国令尹子文出世的传说

楚国令尹子文是一代贤相。他曾辅佐楚成王执掌国政,在治理国家、外交和军事方面具有杰出的才能。关于他的身世,在他的故乡——云梦县义堂一带,流传着一则有趣的传说。

一天,楚地郧子国的国王带领一彪人马到云梦泽中狩猎。这天运气不佳,两个时辰过去了,尚未见到猎物。懊丧之际,只见一只老虎从山岗上不紧不慢地走下来,国王欣喜不已,立即弯弓搭箭,随同来的护卫也都作好了出击的准备。这当儿,老虎也发现了人群。奇怪的是它不仅不逃走,反而走到一蓬茅草边,旁若无人地哺乳一个婴儿。国王十分惊惧,于是罢猎回宫。

国王惊魂未定,与夫人言及虎乳婴儿一事。夫人长叹一声,立即屏退左右,将婴儿的来历告诉了国王。

原来,楚王若敖娶了郧国的公主,生子名斗伯比。若敖死后,其夫人就带着儿子斗伯比回到郧国娘家,住在哥哥郧子的宫中,其时,郧子夫人生有3个女儿,这3个女儿个个如花似玉,尤其是最小的女儿更是长得楚楚动人。斗伯比和最小的女儿自幼经常在一起玩耍,至情窦初开时,两人常常出则成双、入则成对,有时还绕过宫门,穿出院落、跑到远离王宫的山丘密林中幽会。久而久之,郧女便身怀有孕,为了不使事情败露,郧子夫人便瞒着郧子将女儿深藏宫中,待生下孩子后,便暗地使人将婴儿遗弃于云梦泽荒草丛中。不料想婴儿命大,靠吸吮虎乳而得以活下来。

听完夫人的叙述,国王始生恻隐之心,便命人将婴儿抱回悉心喂养,还将女儿许配给斗伯比正式成婚,因为楚国人称老虎为“於菟”,称喂奶为“毂”,所以,便给婴儿起小名为“斗毂於菟”,意恩是靠虎奶喂活的孩子。因此,至今民间仍把尹子文习称为“斗毂於菟”。

后来,人们就把尹子文吃虎奶的地方叫虎子崖,把义堂一带叫“於菟乡”。

鱼面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云梦城北的云台山下有一位王幺姑。一天,王幺姑在做好的面条里倒进了刚煮好的鲜鱼汤,一家人吃着面条,都说味道鲜。王幺姑灵机一动:怎么不在做面条时加些鲜鱼呢?她取来鲜鱼的净肉,剁成肉泥,和进面粉,做成面条。这就是第一碗云梦鱼面。

王幺姑做鱼面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四方,远近的人都找上门来学手艺。人们还编了一段歌谣:“擀的面、像素纸,切的面、像花线,下在锅里团团转,盛在碗里像牡丹。”

不久,王幺姑邀了17个姑娘,开了个鱼面作坊。一天晚上,姑娘们在院子里收拾鱼面,装的装,包的包,一直忙到月上中天。忽然间,一个姑娘脚踏莲花白云,飘然飞上了天空。姑娘们慌忙清点人数,一个不少,人都在。就在这个时候,云端里传来了清亮的歌声:“要得鱼面美,桂花潭取水,云台山上阳,鱼在白鹤嘴(云梦县府河边一地名)。”飞去的原来是嫦娥,她是暗中下来帮忙的。刚才,在月亮底下,姑娘们还把她当成自己的伙伴哩。

按照嫦娥的指点,姐妹们用桂花潭的水、白鹤嘴的肥鱼做成鱼面,放在高高的云台山上去晒,果然,鱼面的味道就越来越鲜美了。

泗洲寺的传说

相传云梦县下辛店有一个白龙潭,潭中常年冒着温水。在修建古刹时,因该地四面环水,很难找到木材。人们求神拜佛,感动了天神,指点他们夜晚到白龙潭取树木100根。人们当晚聚守在白龙潭边,眼看着一根根木材从潭中冒出来,高兴极了,大声欢呼,惊动了雄鸡,它提前啼叫了,天也提前亮了,这时木料冒出99根就不冒了。这样鼓楼上就少了一根柱子。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9/16/08/28125.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6月29日 下午4:07
下一篇 2024年6月29日 下午4: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