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风景区—中国桂花之乡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月里嫦娥播的种,山中仙女育的秧。长成四季长青树,开出那小花金黄黄……”一曲《江南桂花香》传遍大江南北,这里散发出的江南桂花香的地方指的就是咸宁市的桂花景区。

桂花风景区主要集中在桂花镇淦河西源两旁的柏墩、鸣水泉、明星3个建制村,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长约4千米。这3个村的大部分山窝都有成林成片的古桂花树。整个桂花森林景区一片郁郁葱葱,高山丘冈、森林河流、田园道路、村舍亭阁构成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桂花风景区现有产花桂树5000多万株,其中,5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20余万株,10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约2000株,50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200株。

桂花风景区—中国桂花之乡

历史由来

咸宁地理气候非常适合桂花树的生长,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诗人屈原被流放湘西途径咸宁时,就写下了“沛吾乘兮桂舟”、“奠桂酒兮椒浆”的美妙诗句。自汉至魏晋南北朝,这里的桂花已成为上等贡品。唐宋以来,吟咏咸宁桂花的诗篇更是层出不穷。唐代后期,咸邑名人李北海(李邕)的曾侄孙李沇在其《闲宵望月》诗中,就有“转扇来清风,援琴飞白雪”、“桂影有余光,兰灯任将灭”的诗句。到了清代康熙初年,知县何廷韬在衙署内栽桂花树,建桂花堂,写桂花赋,题桂花联。有一下联便是“临轩丹桂浥天香,日照月照,移来化里菁莪”。咸宁“桂乡”美名享誉全国,桂花品种、古树数量、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种群,花开三色:黄的耀眼夺目;白的洁白无睱;红的殷红富丽。现存直径5厘米以上桂树150万株,折合面积3333.3公顷。特别是百年以上树龄古桂达2000余株,占全国同类古桂总量的91%。1963年和1983年咸宁两次被国家命名为“桂花之乡”。1985年11月,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咸宁时指示:“咸宁桂花很有名气,应扩大发展,要用桂花美化环境、美化生活。”1994年4月,国家邮电部在咸宁举行桂花特种邮票首发式,发行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邮票一套四枚。2000年,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联合命名咸宁为“中国桂花之乡”。

桂花风景区—中国桂花之乡

景点览胜

五老山观桂园

五老山原名乌鲤山,因山形像鱼而得名。1961年,祝隆运、顾兆德、顾兆远、顾兆兴、王国顺5位年逾60岁的老人,受村里委派,上山创办桂花林场。他们一面垦荒移植桂花树,一面开展桂花树苗繁育实验,经过他们的辛勤劳作,桂花林场初具雏形。五位老人相继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按谐音,改称乌鲤山为“五老山”。现在,五老山植有50年以上树龄桂花树2814株,林间修有人行道,山顶建有观桂亭。观桂亭由两座凉亭连缀而成,南面是四角亭,北面是两层结构的六角亭。两亭相隔12米,中间有游廊连接。游廊的北端向西开放,与一曲折的亭外楼梯相连,拐过两道弯就是二层楼面。登上观桂亭,远眺近观周围景色一览无余:桂园中的桂树,一簇簇,一团团,像水墨画中的浓墨;柏墩周围的青山绿水,烟笼雾绕,地上的园田似棋盘,点缀其中的屋舍如棋子,就像水墨画中的淡彩。一幅江南桂乡的水墨丹青,鲜明亮丽,令游客心旷神怡。

木梓坳古桂林

木梓坳古桂林位于五老山南偏东约1公里的木梓坳村。这里是桂花风景区古桂最集中的地方,树龄在100年~300年的古桂树有258棵,而且各具情态,或阿娜多姿,或丰满富态,或瘦骨嶙峋,或卓尔不群。古桂林中的桂树平均高约8米,长年四季树荫蔽日,林中有五角亭一座,石桌、石椅多个。到处可见奇形怪状的山石。其中有一奇石,石面分布着很规则的龙鳞,俨然就是卧在地上的青龙,鳞爪毕现。旁边有一太湖石,石面光洁,低垂的头、瘦长的颈、圆圆的眼睛、耷拉的耳朵,活像一只绵羊。奇石妆扮了古桂林,古桂林赋予奇石生气。夏天,风携着古桂林的凉爽轻拂着在这里乘凉歇息的男女老少。老太爷们喝茶下棋,老太婆们闲拉家常,小孩子们跑跳爬滚,荡秋千,捉迷藏。秋天,这里欢歌与笑语齐会,收获和花香共存。开满鲜花的桂树下五彩的苫布,花农舞着细长的竹杆,绵密的金、银色花雨,一筐筐耀眼的金花、银花构成一幅绚丽灿烂的古桂林收获画卷。

葛藤坪古桂王

葛藤坪古桂王位于鸣水泉村葛藤坪后背山,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栽植,由三支主干合为一株,树龄627年,被尊为古桂王。古桂王由石块围砌的圆形土坛保护着,东边的一支已从根部折断,残存的躯体有一丈多长,水桶般粗。虽经日晒雨淋多年,但没腐烂。北边的一支已枯死,但树干依然挺立,高约3米,上部直径约1尺,下部直径约2尺,向阳的一方树皮已经剥落,露出累累瘢痕和强劲的肌理。在其2米高处,有一碗口粗的分枝,绿叶虽然不再为它遮阳挡雨,但繁密的丫枝仍像一把张开的伞骨,傲然挺立在阳光之下。西南边的一支有茶盘般粗,只剩八尺来长,如弓的脊柱一直弯到土坛之下,中间已烂成一道黯沟,但嫩皮仍顽强地从两侧向中间生长,在垂到土坛外离地面一尺高处从背部又长出一碗口粗的新枝。新枝的树冠直径约2米,业已形成一柄绿伞,油油的桂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离古桂王20米外的斜坡上,有一株树龄295年的桂花树,树冠直径约16米。从树冠下部旁逸斜出的树枝,被上面的枝叶挤压,枝梢差不多垂到地面了。这株桂树和古桂王一样,也是由三支主干合成的一株,树冠占地约0.03公顷,年产鲜花约200斤。

何功伟烈士纪念亭

何功伟烈士纪念亭位于柏墩村中田畈,西距柏墩街1公里。何功伟于1915年11月21日出生在中田畈,是武汉“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曾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中共武昌区委书记、中共咸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鄂南区特委书记、中共湘鄂西区党委代理书记、中共鄂西特委书记。1941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同年11月17日,在恩施方家坝被敌人秘密杀害,遗体葬在恩施方家坝。何功伟牺牲后,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称之为“全体青年的楷模”。新中国建立后,烈士家乡的人民没有忘记他,建起了何功伟烈士纪念亭。牌坊两边镌刻有“功勋昭日月;伟业壮山河”的对联,飞檐红柱的纪念亭的匾额上“何功伟烈士纪念亭”8个镏金大字,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于1990年4月亲笔题写。亭柱上有对联“正气伏群魔,清江当年荐碧血;英名荣闾里,淦水此日颂丹心”,表达了家乡人民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在纪念亭的右前方,一尊2米多高的何功伟半身塑像,由洁白的大理石雕刻而成。

传说典故

咸宁桂花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咸宁这个地方发了一场瘟疫,人都差不多死去三分之一。当时,在挂榜山下,有一个勇敢、忠厚、孝顺的小伙子叫吴刚,因母亲也卧床不起,小伙子每天上山采药救母。一天,观音东游归来,路过此地,见小伙子在峭壁采药,深受感动。晚上托梦给他,说月宫中有一种叫木樨的树,也叫桂花树,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用它泡水喝,可以治这种瘟疫,中秋节这天挂榜山上有天梯可以到月宫摘桂。

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是中秋节了。上到挂榜山顶要过七道深涧,上七处绝壁悬岩。吴刚吃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赶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飘,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桂花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见着这天外之物,好不高兴。他就拼命的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回去救母亲、救乡亲,可摘多了他抱不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摇动着桂花树,让桂花纷纷飘落,掉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顿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着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人们都说,这哪是河水呀,这分明就是一河比金子还贵的救命水,于是人们就给这条河取名为“金水”,后来,又在金字旁边加上三点水,改名为“淦河”。

中秋节这天晚上,天宫的神仙们集会,赏月吃月饼,这时桂花的香气冲到天上,惊动了神仙们,于是派差调查。差官到月宫一看,见月宫神树及定宫之宝桂花树上的桂花全部没有了,都落到了人间的淦河里,急忙报告给了玉帝。玉帝一听大怒,他是最喜欢吃桂花做的月饼的。今年一树的桂花都没了,就吃不成月饼了,遂命天兵天将把吴刚抓来。吴刚被抓来后,就把事情由来一五一十的对玉帝说了,玉帝听完打心眼里敬佩这个年轻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可吴刚毕竟是犯了天规,不惩罚他不能树立玉帝的威信。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桂花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于是玉帝想了一个主意,既可惩罚吴刚,又可答应吴刚的要求,他说,只要你把桂花树砍倒,你就拿去吧!

吴刚找来大斧拼命地砍,想快速砍倒大树,谁知,玉帝施了法术,砍一刀长一刀,吴刚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年,树仍砍不倒,思乡思母心切,就每年的中秋之夜丢下一支桂花到挂榜山上,以寄托思乡之情。年复一年,挂榜山上都长满了桂花,乡亲们就用这桂花泡茶喝,咸宁再也没有了灾难。

吴刚同村有个叫嫦娥的姑娘,和吴刚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自从吴刚上月宫之后,她一直照顾着吴刚的老母,直到老人辞世。吴刚、嫦娥相隔天上人间,相思之情与日俱增,吴刚砍不倒桂花树不能回来,嫦娥也隔着天地不能前去与吴郎相会。终于有一天,王母娘娘带着她的七个女儿到挂榜山下的鸣水泉洗澡,嫦娥看到了,就偷偷吃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并带上她的玉兔,上天跟吴刚相会去了。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9/16/13/28132.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6月29日 下午4:11
下一篇 2024年6月29日 下午8: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