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咸宁市温泉镇,分潜山和王山寨两大景区,两区相距不足1公里,长江一级支流——淦河傍潜山脚下潺潺流过。公园内小气候特征十分明显,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很高。山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92米,成土母岩主要是硅化灰岩和砂页岩,森林土壤主要是黄红壤,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6%,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部分地段仍然保存着完好的原生植被。
历史由来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6年由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总面积683公顷,是华中地区唯一位于中心城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旅游资源丰富,与周围众多名胜古迹相邻。潜山山峦叠翠,气势雄伟,集南北400多个树种于一山,汇近200种奇花异草于一园。潜山下淦河九曲盘桓,烟波袅袅。
潜山早在唐代就颇有名气,开元年间,潜山东坡即建有潜山寺。后来,宋代枢密使参知政事冯京在潜山寺攻读诗书,此后连中三元。宋代工部尚书刘维、明代户部侍郎朱廷立也都在潜山寺寄读后中举。
新中国建立后,潜山被改为咸宁地区潜山试验林场。1992年,湖北省林业厅批复咸宁地区潜山试验林场命名为“潜山森林公园”。1996年,国家林业部正式批复设立潜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潜山因相传古时有贤才佳士而得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宋代人王甫龙曾对潜山赞道:“书台夜色月常明,丹灶晴岚任日新。温泉沸波宜沐浴,石洪飞渡不步人。频溪烟雨云雾里,瀑布腾声适堪闻。龙潭秋色春犹在,狗井松涛一撮新。”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在这里留下了潜山寺、读书台、葛仙岩等历史文化古迹。
景点览胜
潜山寺
潜山寺是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最为著名的历史古迹,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到明代,潜山寺已发展到“九重十三殿”的规模,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潜山寺是古代咸宁民众朝山拜佛的宗教文化圣地,也是古代贤才佳人刻苦攻读展宏图的发源地。
宋代枢密使、参知政事冯京、工部尚书刘维和明代户部侍郎朱廷立早年均就读于寺中。清代咸宁县知县陈焕世曾留有《潜山寺怀古》的诗篇。潜山寺于20世纪40年代被毁,现已重建,但规模不如以前。
读书台
读书台相传是宋代枢密使参知政事冯京在潜山寺中读书的地方。前人李楷游潜山时,留下了“银汉无声籁悄然,读书台上月娟娟”的诗句。古时读书台建在潜山寺附近山腰间的一处幽静所在,现已不复存在,但依稀可见读书台留下的砖、石遗迹。
葛仙岩
葛仙岩又名“潜岩”,相传为著名道人葛玄炼丹的地方。葛仙岩在潜山主峰下面的山坳里,那长20米、高4米的悬崖峭壁深藏在林中,显得格外幽静、肃穆。葛仙岩上的亭阁已不复存在。2010年,咸宁市政府投资恢复“三台八景”历史文化遗迹,读书台、观音台、狗井松涛、丹灶晴岚等景点都被重新装扮。“高塔连云刺破天,丹灶钢水若流泉。频溪峡口平湖出,石洪飞渡一坝连。佳山胜水生机勃,碧树繁花景色艳。三台已没千台现,八景荡然万景妍”成为潜山旧貌换新颜的真实写照。
传说典故
冯小姐挂旗招亲的故事
传说在宋朝的时候,冯状元的小姐要招亲。她亲手绣了一面有9个人像的彩旗,挂在山头龙王庙前的旗杆上,谁只要数清了彩旗上的人像,便招谁为婿。
彩旗挂出后,不少文人才子慕名前来,都说旗帜上绣有9个人,但冯小姐都说不对。一日,龙王庙里的一个小和尚走到旗杆下,抬头数了起来,守护旗杆的士卒笑他:“和尚想讨媳妇,到尼姑庵里去。”小和尚说:“旗下士卒莫笑君,旗上九人头摆昏,尔等快去回小姐,今有十郎配千金。”士卒将小和尚的话回复小姐,冯小姐面露喜色:“他就是我要招的夫婿。”冯状元令士卒请来庙中长老,为小和尚解戒还俗。长老为了讨好冯府,便当即要了纸笔题诗一首:“锦旗挂庙前,小姐招婿贤。九人隐一君,才子大山潜。”此后人们就将这山叫做“潜山”了。
仙人井的传说
潜山上有一口井,叫“仙人井”,据说是两个青年男女的眼泪滴成的。传说冯状元的小姐挂旗招亲,把庙里小和尚招为婿以后,其他的和尚就不安心念经了。有一个叫法宝小和尚,原是山下余家湾的读书人,因私自与自家丫环相爱被发现,父母骂他伤风败俗,将丫环赶出家门。这读书人从此上山当了和尚。
冯小姐招婿勾起法宝小和尚对丫环的思念。一天,他偷着给丫环写了一封书信,请庙里火工老人送给她。火工老人不慎将信失落,被庙中长老捡到。长老罚法宝小和尚每天将寺院打扫一遍,并往缸里挑满水,夜间还要跪在菩萨面前念三十段佛经。法宝小和尚受不了这般折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跑出寺院,躲在庙后的山上啼哭,日日、月月、年年如此,他流的泪水将地下滴成一个坑,坑越滴越深,最后滴成一口深井。绝望的法宝小和尚一头栽到井里淹死了。火工老人很同情法宝小和尚,就将他投井而死的事告诉了丫环。丫环闻听后便天天坐在井台上哭,时间一长,她的泪水就把井装满了。一天,她面对井正哭得伤心,突然看到个法宝小和尚的影子在井里伤心地对着她流泪。丫环喊了一声:“相公,我来了!”也一头栽了进去。这事感动了观音菩萨,听闻后就把他们收到身边做了金童、玉女。以后人们就将这井叫“仙人井”。
冯京《打狗赋》的传说
宋代枢密使、参知政事冯京童年在咸宁县永安城外东高山下蒙馆读书,后到潜山寺读经。潜山寺方丈养的一只狗,见到生人或晚上听到梆声就高声吼叫,白天影响学生读书,晚上影响睡眠,并且有时伤害路人,学生们都很讨厌它。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冯京邀约几个同窗,拿一砣饭将这只狗引到潜山寺旁边的松树林中,用绳子套住狗头,吊到树上勒死,然后拖到松树林边水井旁洗净煮吃了。次日,方丈不见狗,派小和尚四处寻找。方丈询问冯京,冯京直言不讳地承认了。方丈告到县衙,知县将冯京“请”去。咸宁县知县是个有文才且爱才的人,并善于化解矛盾。他早就听说冯京很有文才,想借此机会考核一下。
知县责令冯京就打狗的前因后果写一份类似答辩词的文章。冯京援笔立就《打狗赋》:“天宇无云,意素娥之可睹;金波出海,觉婺女之微明。骤闻梆敲月下,又听犬吠门前。佛心不诚,颂经何益?僧为不净,狗亦当偷。饭团引来,喜掉续貂之尾;索绹牵去,惊回顾兔之头。以无厚之刃,入有间之躯。与切泥而不别,将委地以何殊!香风缕缕,饮清澜之淡淡;热气腾腾,噎素浪之汤汤……”
这首赋的大意是夜空无云,可看见月亮;天刚蒙蒙亮,感觉到星星的微弱光亮。突然听到更夫在月下敲梆的声音及僧人敲木鱼声,又听到狗在门前吼叫。寺庙是清静之地,狗吼叫破坏了清静。僧人应专心诚意地念经礼佛,不应养狗。养狗就是心不诚,那么,经书就白读了。僧人养狗破坏了佛教的规矩。为了确保僧人遵守佛规,这狗应该偷。我们拿一砣饭诱狗,狗高兴地掉头吃;用绳子套住它,它惊慌得像兔子突然见到狗一样马上回头。薄刀像切泥一样,插入狗骨头缝中剔骨、切块。僧人是不能杀生的,只能等狗自然地老死后再埋在土里。我们将狗杀吃了,与埋狗没有两样。狗肉煮熟后,我们喝了热气腾腾、随风漂香的狗肉汤。
冯京的《打狗赋》在县衙一气呵成,而且文词酣畅,字迹秀丽,无懈可击。知县读到“饭团引来,喜掉续貂之尾;索绹牵去,惊回顾兔之头”时,不禁拍案叫绝:“写得好,写得妙!”连忙安排下属在后厅摆酒设宴,请方丈和冯京入席,化干戈为玉帛。从此,3人结成忘年之交。后来,冯京参加乡试、会试、殿式均居第一,连中三元。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30/09/39/2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