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公里的高空,“武汉一号”接到了数据服务大单;市民之家办事大厅公积金异地还贷业务,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轻点手机小程序,可实时观看江豚畅游嬉戏……
《武汉市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构建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和社会数字化治理体系。
天空、地上、水下,城市中的一幅幅生动图景,无不展现着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武汉信息化浪潮澎湃。
向“空”要发展
560公里高空卫星“接单”
9月20日,“武汉一号”飞过城市上空,高度560公里。
拍得清、定位准、传输快,武汉有了自己的超级“拍立得”——武汉大学遥感卫星地面站收到的影像里,洪山广场、光谷广场、武昌火车站等地标清晰可见。
今年5月,集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立体测绘和视频成像等为一体的智能遥感卫星“武汉一号”发射成功。9月7日,“武汉一号”宣布开始提供数据服务,已有福建企业签订采购大单。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李国庆表示,“武汉一号”可对武汉空气质量、自然灾害、农作物重要生长期等进行逐日监测,高频度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升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精度与量级。
一个多月前的武汉渡江节,江面上空120米,4架无人机“紧盯”参赛选手。这是渡江节首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赛事保障。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指挥大厅内,工作人员可对江面上任意一点位的突发情况进行瞬间画面抓取,派出无人机一分钟内到达点位,捕捉选手动态,协调紧急救援。
武汉上空,数千颗卫星正在飞过,卫星数据产品越来越多;中国光谷,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二期项目即将竣工验收,低空经济乘势起飞……在超大城市场景下,空天信息数据链正在完善补齐,武汉正向“空”要发展。
信息多跑路
异地公积金还贷业务10分钟办好了
9月18日上午,市民之家武汉都市圈通办窗口,市民胡先生正咨询异地公积金还贷问题。不到10分钟,业务就办好了。“有了‘圈内通办’政策,我们就近办事方便多了。”他感慨道。
武汉市公积金中心驻市民之家首席代表邢莉萍介绍,随着全国统一的业务系统上线,可通过“鄂汇办”APP等网络平台办理各项业务,“以前我们窗口每天有两三百个号排队,现在网办率已达80%”。
公积金打通用,异地购房不用两地跑;数据“代跑”,异地轻松办好企业业务;圈内城市户口迁移到武汉,半小时拿到户口本……武汉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在加速形成,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74项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180项涉企及个人事项“一窗通办”,42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
信息化赋能,企业效益也上去了。在中通快递武汉黄陂盘龙城网点,8辆无人快递车投入使用后,运输成本降低50%。汉芯公馆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有了塔机智能集控系统,司机坐在办公室就能开塔吊,吊装效率提升30%以上。
从智慧政务的“一圈通办”到智能建造的“数字之手”,从智慧交通的车路云一体化到智慧医院的AI辅助诊疗……一个个“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应用场景正在武汉各行各业构建。
治水也亲水
市民通过手机就能收看江豚实况
在汉口水文站二楼水情分中心大屏上,一条数字孪生长江正在缓缓流动,不同色带清晰显示着水位变化,水质、流量、泥沙等各类实时感知数据。
武汉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有了智慧水务系统,工作人员对有积水风险的点位布置监测器,我们可以提前预警,抢先部署。通过视频及时监测现场情况,做到‘雨未来,人先到’。”
9月14日晚,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建利在长江双柳段用视频记录到3头江豚的身影。如今,江段上频频现身的江豚,已成为长江大保护及禁渔成效的风向标。
江下10米,“微笑天使”正在戏水、捕食、嬉闹。只需打开手机,实时画面就在眼前。今年6月,“江豚在线直播平台”正式上线,依托前端感知设备,数字建模7个长江流域江豚重要观测点;通过红外夜视高清摄像头自动捕捉,实现了江豚精准跟踪和全时展示。
从城市大脑的精准决策到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武汉治水也亲水,信息如江水般汇聚,为城市管理提供了精准视角,也为市民生活带来了全新体验。
编辑:王冲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30/15/20/5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