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十余载的江城“戏缘”:梅兰芳与武汉

跨越三十余载的江城“戏缘”:梅兰芳与武汉

青年时代的梅兰芳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1894—1961),祖籍江苏泰州,生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师,10岁登台。经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艺术有所创造发展,创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梅派”。梅兰芳大师作为中国国粹艺术使者,一生足迹遍及海内外,这其中,他曾五次来到武汉,与这座城市结下深厚的“戏缘”。

精湛技艺 风华绝代

1919年11月底,梅兰芳应汉口合记大舞台(今人民剧院)经理赵子安邀请来武汉。梅兰芳18岁始已在京剧界声名鹊起,且来汉之前又刚刚在日本演出获得极大成功,江城媒体对此多有宣传。随他同来汉的还有王凤卿、姜妙香、朱素云、姚玉芙等一批享誉梨园的名角儿,因此三镇观众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梅兰芳自是翘首以待。

11月30日,梅兰芳在汉首演《大审玉堂春》,场面火爆。演出半月后,同来的老生王凤卿因故返京,由另一位著名的老生演员余叔岩接替。这下子更不得了,梅、余二人先后合演了不少精彩的古戏和昆剧,真是老剧新剧好戏连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八本雁门关》,该剧因演技要求和场景要求较高,即便京沪戏迷平时也很难看到的。结果这次反倒是武汉戏迷大饱眼福,亲睹了一水儿大腕的“大阵仗”。梅兰芳饰青莲公主,陈德霖饰肖太后,余叔岩饰杨四郎,朱素云饰杨八郎,姜妙香饰杨宗保,姚玉芙饰碧莲公主。时年梅兰芳25岁,舞台扮相、工夫和精力俱佳,他饰演的青莲公主实可谓是风华绝代。因反响太热烈,该剧在武汉连演了数场。

梅兰芳在汉演出达1月之久,为答谢观众盛情,在合同满约后还加演了几场。他离开后,余叔岩留下和新到的杨小楼又一起演出月余。这在武汉的京剧演出史上可谓空前,人称“三大贤轮演”。

首次在汉演出,让梅兰芳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武汉观众的爱戏与懂戏;另一方面,梅兰芳和京剧也成为江城武汉的热议。同时梅兰芳改良和创新的一些戏曲服饰、装扮也使武汉本土的一些汉剧、花鼓艺人深受启发。花鼓戏名角儿江秋屏还曾收到梅兰芳赠送的点翠头面和水片,让不少同行羡慕不已。

演出之外,梅兰芳的武汉之行还留下一段“趣闻”:初来乍到,武汉地面的几位名绅按规矩摆酒为他接风洗尘,以尽地主之谊。武汉是“九省通衢”的大都市,风味各异的中西餐饮名店不少,但宴请方却颇具匠心地把他们请到汉口汉正街下首鲍家巷武呜园酒楼。这个酒楼创立于清光绪年间,其“独门绝技”是烹饪河豚。

那武呜园酒楼也会做招牌生意,之前将梅兰芳赴宴的消息放出去。当年的汉正街可不是现今这种大规模的商业街,平日并不怎么喧嚣嘈杂,但赴宴当天,不少梅兰芳的“粉丝”纷纷闻讯跑过去“观海”,狭窄的街巷人头攒动,好一番热闹。

至于汉味河豚滋味究竟如何?梅兰芳回北京很久,还饶有兴致地对人讲:“汉口的馆子,武呜园最好了。”足见佳肴回味无穷。因为有了梅兰芳的名人效应,那武呜园酒楼的汉味河豚着实的火了一把。十几年后,有人还专门在《镜报》上发《竹枝词》打趣:“口之于味亦犹人,到底梅郎赏识真。舍命但求能适口,武呜园中吃河豚。”

或许是这武呜园汉味河豚“第一印象”深刻,梅兰芳后来渐渐爱上湖北菜。

德艺双馨 感动江城

1934年2月27日,梅兰芳第二次来武汉,同行的有谭富英、金少山、姜妙香、刘连荣、肖长华等京剧名家。15年前的那次精彩非凡的演出还历历在目,而这次梅兰芳又多了“梅博士”、“梅大王”的头衔,声望更胜从前。

梅兰芳在汉口民众乐园的首演是3月3日,可数天前门票已全部售罄,开演时又卖出一些加座,但剧场外还有大批无票的观众不停吵闹,不得已再卖出一些站票方得以平息,结果演出现场人挤人水泄不通。主办方极为担心出踩踏事故,一周后坚决取消了站票。据武汉市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刘绍棣介绍,当时黑白两道的头面人物都来捧场,将武汉的京剧热推向了高潮。

这一次,梅兰芳既给武汉戏迷带来了《女起解》、《四郎探母》、《法门寺》、《洛神》等一批老的经典剧目,其中的又有《太真外传》、《霸王别姬》、《西施》等未在武汉演过的剧目。尤其是和谭富英、金少山联袂演出的《二进宫》,据考,梅兰芳大师此后因种种缘故再无唱过了,只是遗憾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未能留下相关音像资料。

梅兰芳第二次武汉演出空前成功,武汉人除了对其艺术大加赞赏,对他友善豁达的为人也褒扬有加。据梅葆玖回忆:“他(梅兰芳)在武汉演出,碰巧戏园失火,他把那一期包银的一部分,都救济同行底包。至今七十年过去了,我到武汉演出,当年底包演员的第二代、第三代还和我谈起这件事。”梅兰芳演出合约满后,于3月20日又为湖北省赈济水灾义演了一场。这些义举,武汉话夸赞是“很够意思”,其实,这些都体现出大师的艺德。

跨越三十余载的江城“戏缘”:梅兰芳与武汉

跨越三十余载的江城“戏缘”:梅兰芳与武汉

1951年,梅兰芳(右)在武汉

演出期间,梅兰芳结识了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当时年轻的陈伯华已名满江城,但对梅兰芳却是“只闻其名”。一日,梅兰芳在汉口合记大舞台演京剧《霸王别姬》,陈伯华在长乐戏院演汉剧《霸王别姬》,这碰巧成了京剧汉剧“打擂台”,两边观众都爆满。过了几天,梅兰芳带着好奇得空去剧场去看了陈伯华的戏。见陈伯华有些紧张,他亲切道:“陈小姐,你别着急啊!”汉剧与京剧原本就有血脉渊源,尤其声腔里的湖广音韵多有相似,加之陈伯华的精湛演技,梅兰芳看得聚精会神,很是赞赏。旧时一个演员去看另一个演员的演出是比较忌讳的事,但梅兰芳的举动也深深触发了陈伯华对京剧的兴趣。没过几日,她也让母亲帮着买票去观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同样对梅大师的表演心生敬佩——两位艺术大师在武汉因戏而识,后又因戏成友,继而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成就了一段众所周知的艺术佳话。

跨越三十余载的江城“戏缘”:梅兰芳与武汉

1957年9月,梅兰芳(左)与汉剧大师陈伯华一起切磋技艺

1936年5月28日,梅兰芳第三次到江城武汉,随行的“挎刀”老生是奚啸伯。奚啸伯也非等闲之辈,他早年以票友下海,后自创“奚派”,被誉为“后四大须生”之一。此番同台,与梅兰芳合演拿手好戏《宝莲灯》等剧,同样大受武汉戏迷的热捧。

这次武汉之行,出了点与热烈反响不和谐的“杂音”。有人打着“拒梅团”旗号在剧场散发一些恶意攻击的宣传品。起先梅兰芳不明就里,后经打听,方知原是他此行未依“行规”拜会某恶势力,结果对方怀恨在心,便闹了这么一出。旧时艺人经常遭遇类似困扰,即便像梅兰芳这样的大家也不能幸免。不过,武汉戏迷很有正义感,“闹场”时现场就有不少观众纷纷站出来指责闹事者;后得知原委,还有戏迷跑去后台宽慰演员。总之,再怎么闹腾,也没有影响江城观众对梅兰芳、对“梅派”艺术的热情和痴迷。

那次来汉,在汉口天生舞台演出的毛剑秋还拜师梅兰芳,算是另一收获。

1937年4月,梅兰芳经湖南第四次到武汉演出。按原计划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商业演出,可是有一天,有个和演出不相干的一个机构汉口市图书馆筹委会与他接洽联系演出事宜。原来在1936年7月,一些政要发起修建汉口市图书馆,因筹集款项进展缓慢,筹委会想请梅兰芳为筹款义演,但了解到梅兰芳紧凑的日程安排后,不免有些担心会遭回绝。得知原委,梅兰芳当即欣然应允。募款义演于5月1日晚在汉口法租界的汉口公记大舞台(今人民剧院)举行,他演出的是全本《西施》。要知道,全本《西施》是梅兰芳不轻易拿出来的专属剧目,却搬上了义演舞台,可见其对筹款一事的认真态度。这场义演共募得资金4937元,是筹委会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款。后因时局剧变,武汉战事吃紧筹委会将所收捐款全部购买了救国公债。汉口市图书馆最终虽未能如期兴建,但梅兰芳义演筹资的义举却让武汉人至今铭记。

四次来汉,梅兰芳还交了不少武汉汉剧、楚剧界的朋友,大家得空常去汉口的老吟当餐厅吃饭、聊天。据说他特别爱吃湖北菜,但不吃辣。后来他在北京见到武汉戏剧界的朋友、熟人,谈戏之外,也时不时饶有兴致地念叨自己在武汉品过的菜肴。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京剧发展的一个黄金期,也是梅兰芳艺术生涯的一个高峰期。借诸多优秀的传统和创新剧目,其演技日臻成熟,表演风格趋近完善。而这一切都在武汉的京剧舞台得以多层位的展现,使武汉观众有幸欣赏到“梅派”艺术最华彩的一面。

轶闻佳话 流传千秋

时光荏苒,梅兰芳率团于1951年4月第五次到武汉。时隔14年,时代已天翻地覆的剧变,但武汉观众对梅兰芳大师的感情依旧热烈如初。

4月18日中午,当梅兰芳乘坐的火车停靠大智门火车站时,时任中南京剧工作团团长的陈鹤峰亲往迎接。从火车站到友益街人民剧院一段街道上,鞭炮震天,人头攒动,挤满了自发来欢迎的群众。由于沿途人们争相与久违的梅兰芳握手问好,不太长的一段路程竟走了近半小时。剧院的戏票也异常紧俏,除头等票外,普通坐票一律不预订,且每人限购两张。于是,剧院门口排起长队,4月的武汉乍暖还寒,有戏迷顶着夹被通宵排队等票。

4月23日起,梅兰芳在人民剧院以《女起解》、《龙凤呈祥》、《奇双会》“打炮”,因戏票供不应求,剧院要求每出戏连演两天,结果3天戏码变为6天,这在梅兰芳的历史中是没有先例的。

说起“打炮戏”的《女起解》,也有一个小插曲:在第二天演出《女起解》后,有观众写信给梅兰芳,对戏中苏三的唱词“到洪洞见大人也好申冤”提出意见,理由是苏三已经起解离开洪洞境,提议将“洪洞”改为“太原”。梅兰芳读信后欣然接受,连说“武汉的观众真有心”。从此改“洪洞”为“太原”。

此次武汉行,梅兰芳先后演出了《宇宙锋》、《抗金兵》、《洛神》、《贵妃醉酒》等一批堪称“梅派”的经典剧目,令武汉戏迷大开眼界,过足了戏瘾。除了营业性演出,梅兰芳还义演数场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筹款捐献飞机。6月2日,梅兰芳率梅剧团与中南京剧工作团在民众乐园联合义演,赈救汉口大火灾的灾民,那天梅兰芳抱病上场演出《奇双会》,全场观众报以充满感激和感动的热烈掌声。

在随行者中,除了肖长华、姜妙香、刘连荣、王少亭等武汉观众熟悉的名家,17岁的梅葆玖也在其中。说起来梅葆玖也和武汉有缘,1934年2月29日他出生时,恰是梅兰芳第二次到汉演出。这次父子同台为武汉观众献演了《金山寺》等剧目。后武汉陆军医院举办招待住院志愿军伤病员晚会,梅兰芳因有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筹款义演无法亲往,也是派梅保玖代表自己去演出的《女起解》。

梅兰芳在演出过程中,当时的中南京剧工作团(今武汉京剧院)担任了很多配合工作。与这个成立不久的武汉地方剧团的合作,梅兰芳不仅从不“耍大牌”,反是谦和平易,体恤关照:演出《金山寺》打戏时,两个武生在翻跟斗时“顶牛”,其中一人休克送进医院。梅兰芳便派人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让伤者一家感动不已。剧团有个演员在陪演《筏子都》时身体虚弱摔伤不治,梅兰芳就在自己的梅剧团内发动捐助,并带头捐了50大洋。武汉演出结束后,梅兰芳还赠送剧团全体陪演演员每人一套剧照和衣服,以示感谢。借此,中南京剧工作团也与梅兰芳结下深交。演出新编排的《抗金兵》时,梅兰芳特邀中南京剧工作团的高盛麟饰演韩世忠,让这位日后的京剧“大武生”高盛麟大受裨益。

在演出之外,时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的梅兰芳考察了武汉戏曲改革工作。他专门抽时间观摩了新编楚剧《太平天国》的演出,并率团到美成汉剧院座谈新编汉剧《血债血还》的创作体会,对武汉地方戏剧改革给予鼓舞,并提出不少宝贵意见。

6月16日,梅兰芳率团乘船离开武汉赴上海,结束了近两个月的演出和考察。

从1919到1951年的32年间,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五赴武汉,演国粹精品,展精湛技艺,留佳话轶闻,对于武汉这座城市而言,所有这些都是最值得纪念和回忆的戏剧往事。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31/15/48/30552.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7月31日 下午2:46
下一篇 2024年7月31日 下午4: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